疫情下,物流新趋势带来机遇
本报驻比利时、德国、新加坡特派特约记者 牛瑞飞 青木 辛斌 本报记者 李司坤
编者按: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肆虐,给全球的生产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为了避免人群聚集和接触,线上购物的普及度今年大幅上升。由此带来的不仅包括人们购物方式的变化,还有货物运输领域的新趋势,如大量客机被改造成货机以满足电商快速发展带来的货运需求。在搭载货机前往世界各地的货物中,除了日常用品,还有对抗疫情急需的新冠疫苗。疫苗安全运输现今已成为摆在全球面前的关键问题。率先在疫情中恢复生产的中国,由于出口大增而面临集装箱不够用的局面。涉及上述相关行业的企业不妨趁势挖掘一波商机。
客改货生意火爆
“电商的兴起推动了飞机客改货(P2F)热潮。”路透社日前报道称,各航空公司和租赁公司都在争相将老旧客机永久改装为货机,押宝疫情下电子商务的繁荣发展将带来新机遇。
据路透社报道,正常情况下,全球一半的航空货物是由客机腹舱来运输的。然而,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客机大规模停飞,腹舱运力大幅下降,对专用货机的依赖度因而大增。据主营航空业分析的西留姆公司统计,全球客机改装为货机的飞机数量,2021年将增加36%至90架,到2022年将达到109架。咨询公司Ishka的数据则显示,自今年年初以来,机龄15年的飞机市场价值因型号不同而下降了20%至47%,这也使客改货更具吸引力。
伴随着客改货热潮,相关企业获得不少订单。德国易北飞机改装公司凭借雄厚的技术实力,成为行业内领军企业之一。2018年该公司营业额接近3亿欧元,今年业务更是爆满。加拿大航空也寻求改装部分波音767,国开行航空租赁融资公司则从新加坡ST工程公司与空客的合资企业订购了两架改装的空客A330飞机。ST工程总裁杰佛里·林表示,客改货通常需要三四个月,改装费约数百万美元,“ST计划明年至少改装18架A321飞机,2021年的飞机改装订单名额已满”。
客改货除了吸引企业介入,甚至也招来个人投资者。后者从航空公司购买旧客机,然后改装成货机,经营货运业务,或者把飞机租给航空公司。一名投资者给《环球时报》记者算了一笔账,1991年出厂的波音747飞机,加上改装费也就1400万美元。现在,1公斤货物从中国运到欧洲需要13到15美元,那么波音747飞机一次飞行的收入大约为100万美元。“而且,目前燃料比较便宜,一趟6万美元左右,加上飞行员1000美元的费用,剩下的利润相当丰厚。”
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但法航荷航集团在红火的中欧贸易中收获更多货运订单。法航荷航大中国区总经理庞道安日前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受益于欧中贸易的持续增长,该集团目前每天均有两个货运航班往返于两地。此外,今年中欧签署的《中欧地理标志协定》将带来双方优质农产品进出口的大幅增长,一些保质期较短的农产品估计会选择空运。中国相关企业可以关注这一商机,对国际航线飞机进行更多货运改造。
民航专家綦琦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目前,中国国内比较强的客改货公司都在从事大量改造工作,疫情确实增加了它们的机会。另外,一些航空公司的飞机现处于“停场”状态,这些航司也可以利用时机,调整飞机检修进度,为疫情后整个市场爆发式增长提供足够的运力保障。
不过,綦琦也提醒说:“未来,波音、空客还会提供更多新货机。如果未来新机价格下降,对客改货是不利的。而且,毕竟客改货都是一些二手飞机,有一些结构件还存在使用年限的问题。此外,客改货有一个周期。在启动项目后,真正能有产品输出了,可能疫情就过去了。上述风险在很大程度上是存在的。”
冷链创造多元需求
“疫苗运输成为航空业的意外‘金矿’。”西班牙《国家报》近日报道称,新冠疫苗开发的进展不仅将使航空业的未来变得不那么灰暗,甚至还能带来更多业务:运输一些必须在短时间内送抵世界各个角落的药瓶。而随着越来越多国家开始接种疫苗,疫苗安全运输成为摆在全球面前的关键问题。
据彭博社报道,随着辉瑞和莫德纳的新冠疫苗研发成功并获准使用,储存和运输疫苗的问题备受关注。那是因为疫苗必须冷藏,尤其是美国辉瑞的疫苗,必须储存于零下70摄氏度的环境下。投资机构估计,运输疫苗这项复杂工作的大范围展开,可能成为卡车制造商、物流业者和制冷行业等方面的利好。
“在运送新冠疫苗过程中保持超低温环境,以及确保有足够的货运航班,都是顺利运送疫苗的重要因素。”新加坡《联合早报》称,该国樟宜机场集团及合作伙伴在这些方面已准备就绪。地勤服务公司也在近期开始使用可安全运送这类货物的制冷设备,确保疫苗从下飞机到进入货仓的整个过程都能保持相同温度。
德国物流巨头DHL的首席执行官弗兰克·阿佩尔表示,该集团在全球约有180个物流仓库,可为制药行业进行量身定制,敏感的医疗产品能存储在不同的温度区域。总部位于德国维尔茨堡的冷藏箱柜企业VA-Q-Tec已收到数百个订单。该公司首席执行官约翰·库恩表示,他们的冷藏柜价格在2万欧元左右,现在供不应求。印度《商业标准报》称,冷藏卡车将在运送疫苗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特别是超低温冷藏卡车的需求将不断上升,以保障疫苗运输的最后一公里。
日本NHK电视台称,对低温运输和储存疫苗必不可少的干冰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总部位于美国的世界最大干冰设备生产商酷捷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1月,该公司在美国出厂的干冰制造机器数量同比增加九成。此外,在美国,疫情以来网购人数不断增加,带动配送冷冻食品所需的干冰需求也有所增长,这与疫苗对干冰的需求形成了叠加效应。
运输疫苗过程中,前沿科技也有用武之地。据路透社报道,位于美国加州的Cloudleaf公司通过在疫苗容器上安装传感器,来获取疫苗的位置、温度、湿度、震动和加速度等信息。这些传感器会将数据传送至云端,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在云端判断是否需要采取措施以避免疫苗暴露在安全条件区间之外。该企业首席执行官威瑞纳表示,今年他们的订单增长500%。类似的还有以色列初创公司Varcode。该公司生产的智能标签可以随时测量疫苗的运输时间和温度,并且跟踪整个供应链中的产品。Varcode预计,随着新冠疫苗接种逐渐展开,全球50亿美元的冷链监控市场明年可能会增长50%。
据统计,全球大约60%的制冷压缩机产自中国。在当前行业背景下,国内制冷机械生产企业可以考虑在近期转型制造大型超低温设备。新冠疫苗虽在2020年上市,但大量的供货还是要等到2021年,届时冷链制冷设备的需求将更大。此外,也应看到,今年国内已经多次在进口的冷链产品包装上查出新冠病毒,因此开发新的、附带杀菌功能的冷链制冷设备也将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拥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集装箱市场“内热外冷”
出现需求变动的还有集装箱。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中国自摆脱新冠病毒造成的封锁以来,便恢复了“世界工厂”的声誉,为满足全球需求而全速生产商品。然而,由于中国的进口远低于出口,集装箱堆积在国外的集装箱码头,而包括上海、厦门和宁波在内的中国港口的集装箱却库存不足。
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中国港口协会的数据称,11月初,包括上海和宁波在内的8个主要航运中心的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3.1%。结果,集装箱制造商需要每周7天、每天24小时工作以满足需求。物流供应商Freightos的数据显示,租赁一个从中国运输到德国的集装箱,价格已经从去年的1200多美元,逐渐升至5000多美元。如果想现在预订从上海到汉堡的集装箱,可能要到明年2月才能等到。
火车货运也面临集装箱缺口。“中欧班列”其中的一个终点站德国杜伊斯堡市公布的数据显示,从中国到该市每周来往的货运火车班次目前已增加到60多个,货运量同比翻了一倍。但由于运往中国的集装箱量只有来程的1/3,因此“中欧班列”班次数量无法大规模提升。《环球时报》记者了解到,由于第二波疫情,欧洲人不能外出,索性把钱花在居家产品上,其中不少是从中国通过集装箱运过来的。德国最大电商平台Otto集团的发言人表示:“我们预计物流瓶颈将在2021年2月或3月底出现。”
一名业内专家22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造成目前中国集装箱缺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实,就算没有新冠疫情、跨境电商业务不出现暴涨,中国集装箱的需求量本身就在不断增长。该专家预计,中国“一箱难求”的局面还会持续起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国内外需求不平衡,另一方面也在于中国外贸、跨境电商等领域的需求每年都稳步增长。“对于干线运输来说,无论是大批量集装箱海运,还是中欧班列,都会对集装箱有着大量需求。”
12月3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推动加大运力投放,支持加快集装箱回运,提高运转效率,支持集装箱制造企业扩大产能,同时加大对市场监管的力度,努力稳定市场价格,为外贸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撑。
另外,上述专家还建议,中国还是要加强对集装箱的智能化管理。“比如可以通过射频识别等先进技术,以实时获悉我国的集装箱在什么位置,把我们的现有资源充分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