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访谈丨2035年的中国交通是什么体验?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0年12月2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这是继2016年12月国新办发布《中国交通运输发展》之后,再次以政府白皮书形式,对交通运输工作的全方位展示。中国交通的现状如何?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交通发挥了怎样的作用?交通强国怎么加快建设?白皮书中都有阐述。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中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和重要的服务性行业,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 交通的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在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全部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都与交通相关。为什么事隔四年,我国又一次发布有关中国交通发展的白皮书呢?
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孙文剑: 建国七十多年的历程里,很大一部分时间,交通在国民经济中都是追随性的。总书记基于交通发展的情况,提出来交通要当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在总书记一系列指示和批示理念的指引下,过去八年来,交通运输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白皮书向国内外来公布交通八年来发展的一些成绩以及未来构想。
《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阐释了新时代中国交通发展的理念; 第二部分着重介绍了新时代中国交通发展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交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中国正在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尤其是在基础设施方面,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 石宝林: 由过去的点状、线状、面状,现在慢慢成网,基础设施建设的系统化、体系化已经基本形成了。
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13.9万公里,其中高铁超过3.5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公路里程501.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万公里,跃居世界第一;生产性码头泊位2.3万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量2520个,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2.7万公里,也是世界第一;民用航空颁证运输机场238个;全国油气长输管道总里程15.6万公里;邮路和快递服务网络总长度4085.9万公里,实现了乡乡设所、村村通邮。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院长 石宝林: 现在“十纵十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已经基本形成;另外综合运输枢纽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以高铁、民航机场为主体的综合运输枢纽连通其他运输方式,包括城市交通,给人民群众提供了很大便利。
交通运输服务质量的提高,人民感受最深。近年来,旅客运输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品质不断提升,人们对“美好出行”的需求得到更好满足。以道路运输为基础,高铁、民航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出行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客运结构持续优化,中长距离客流逐步从公路转向高铁和民航。截至2019年底,动车组列车累计发送旅客120亿人次, 占铁路旅客发送量的比重由2007年的4.5%增长到65.4%。春节、国庆等重要节庆日大规模客流的服务保障能力显著提升,人们不仅能够“说走就走”,而且走得“舒适、惬意”。
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副院长 谢晓东: 从全世界来,全世界的高铁三分之二左右的里程是在中国,中国现在雄居第一。2020年将可能达到3万8千公里,高铁成为了百姓出行的首选,百姓可以从高铁的站车生活,wifi全覆盖,以及网络订餐、网络订票等等这些方面体会到高铁的便捷、安全、舒适。
在科技创新方面,中国的交通科技从跟跑世界一流水平为主,进入到跟跑、并跑、领跑并行的新阶段 。高速铁路、高寒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设了港珠澳大桥、西成高铁秦岭隧道群、洋山港集装箱码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一批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
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 胡华清: 大兴机场是目前中国或者世界机场建设里面一个标志性的工程,设计理念比较新,以便捷出行的方式来设计机场。完全立体化的运输体系,从城里坐快轨到机场,或者坐高铁进入机场,非常方便。大兴机场配置的所有的车辆都是清洁能源车辆,利用了地热技术,太阳能技术,在绿色机场方面也是一个典范。
近年来,交通运输关键装备技术自主研发水平大幅提升,“复兴号”高铁、新能源汽车、C919大飞机等装备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智慧交通发展步伐也正在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北斗系统、5G通信、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被广泛应用。就连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小小快递包裹,都包含着科技的力量。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凯: 从2012年不到60亿件的包裹快递量,到2020年已经突破了800亿件,现在地市以上的分拣中心大部分都实现了自动化操作。这种自动化的操作里面有多种技术方式,有交叉带的,有AGV的,有机器人的,多种方式都有,适用于不同场景。现在每天快件处理量超过了3亿件,换算一下,每个小时超3千万件的处理能力,每一票快件后面都是一个信息、数据的流动和科技支撑。
白皮书还展示了中国交通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的作用。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深度贫困地区。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扶贫规划设计加强,投入力度加大,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堡垒,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摘帽当好先行、做好支撑。
道路通,百业兴 。截至2019年底,全国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截至2020年9月,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四好农村路的建设推动了贫困地区交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
特色产业因路而起、因路而兴,为广大农民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 “交通+特色农业+电商”“交通+文化+旅游”“交通+就业+公益岗”等扶贫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同时大力推进“交通+快递”扶贫工程,整合交通运输、供销、商贸、电商、邮政快递等资源,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应用试点。
国家邮政局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胡凯: 有30%的快递包裹运往农村地区,不仅带动了农产品的出村和工业品的下乡,也帮助大量农户脱贫。比如西南山区里面的松茸,要求时效特别短,通过公路运输时效是比较长的,通过无人机运输,直接把松茸运到县里面的分拣中心,再直接接入全国快递网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交通运输体量庞大、情况复杂、治理难度大,近年来,交通治理体系改革不断深化,坚持发展绿色交通,全面推进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强化大气与水污染防治,加大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发展中心主任 欧阳斌: 绿色发展是交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底色,在白皮书里有专章进行了阐述,绿色公路,绿色航道、还有绿色机场等一些绿色示范工程,有效带动了整个行业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
交通安全防控能力、应急保障能力、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通过铁路、公路、水运、民航、邮政快递等运输方式向湖北地区运送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158.9万吨,运送电煤、燃油等生产物资579,6万吨,免收全国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有力保障了生产生活物资运输和复工复产。
此外,中国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深化与各国在交通领域合作,积极推进全球互联互通,积极参与全球交通治理,认真履行交通发展的国际责任与义务,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
国家铁路局规划与标准研究院副院长 谢晓东: 截止到2020年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了32000列以上,覆盖了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中欧班列逆势上扬持续开行,确保了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中欧班列已经成了国际知名品牌和重要物流平台,它不仅造福于我国人民,同时也造福于沿线各国人民,铁路行业以自身能力促进交通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展望未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决策部署,中国交通迎来更加宝贵的黄金时期。到2035年,基本形成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的“全国123出行交通圈”和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的“全球123快货物流圈”,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
交通运输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 孙文剑: 未来交通将更好履行经济社会发展先行官的使命,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交通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还有一年一度大跨度、高强度的春运,交通的重要性、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我们都有着切身感受。新中国成立之初,人均铁路长度不足5厘米,人均公路长度不到20厘米。而今天,高速公路和铁路四通八达,物流触角无处不在,中国仿佛变“小”了,人们的世界仿佛变“大”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意味着建设交通强国的步伐驶入了快车道。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今天,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需要一个世界一流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作为先行。
制片人丨郭峰 黄洁
编辑丨廉佳
摄像丨张玉虎 张大为
责编丨温娜 王琦冰
剪辑丨赵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