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委政法委:融合联动源头治理全面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人民网威海12月24日电 荣成市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引,建立健全联动指挥、网格治理、心理服务、信用管理六大体系,有效地提升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一、强化部门联动,推动“分散治理”向“联动治理”转变。围绕打破信息壁垒、整合社会资源,深度融合“民生110”、网格化治理、数字城管、社区服务等工作职能,率先组建社会治理联动指挥中心,加快推进信息汇聚、指挥集成、力量整合、执法联动,有效凝聚社会治理强大合力。一是打造更加科学的指挥体系。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市级领导班子全员参与,统筹推进联动指挥体系建设,分兵把口抓好分管领域问题处置。同时,最大限度赋予联动指挥中心直接调度镇街、部门权限,加大“两办”、组织部、纪委等部门督查、考核力度,推动各项指令落实落地,为建设联动指挥体系提供坚实保障。二是打造更加畅通的信息平台。在加快整合“民生110”、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等信息平台的同时,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逐步将公安、信访、司法、法院、人社、民政、应急、消防、生态环境、市场监管等部门各类基础信息,全部整合融入信息平台,打造全市社会治理的“数据中心”。镇街、部门及村居、社区分别设立二、三级平台,实现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构建全面覆盖、信息共享、协调联动的综合治理体系。三是打造更加高效的管理机制。聚焦综合研判,及时对各渠道的诉求信息进行汇总梳理,面上问题组织有关部门共同分析研究,个性问题交办责任单位针对性解决。聚焦清单管理,制定下发问题处置责任清单,严格按照清单向责任单位交办问题,并明确处置时限、办结标准,督导及时解决。聚焦分级办理,建立完善红、黄、绿三级办理流程,红色等级问题必须立即办理,黄色等级问题要求24小时内办理,绿色等级问题酌情48小时内办理。聚焦督办考核,细化完善量化督办考评体系,每月组织对镇街、部门工作绩效进行考核排名,对连续2个月排名后三位的,由分管市领导约谈主要领导,持续传导工作压力。
二、加快网格建设,推动“粗放治理”向“精细治理”转变。全面深化网格治理体系,通过织密“网扣”、配强人员、优化奖惩,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的精细化水平。一是优化网格设置,提升工作精准度。按照“全域覆盖、无缝衔接、边界清晰”工作要求,在全市村居、社区划分1346个基础网格、3772个单元格,在企业、学校、医院等设置484个基础网格,同时结合全省统一标准,对1830个基础网格进行编码,使每个网格都配备专属“身份证”,有效提升工作精准度。二是优化人员配置,加强队伍建设。把配强人员作为激发网格作用的着力点,按照小区长、优秀志愿者、党员等三类标准,着力打造过硬的网格队伍。其中,城市社区择优选聘专职网格员218名、协管员270名,农村择优配备网格员1120名、协管员3858名;1400多名社区民警、法律顾问、行政执法等力量下沉网格,8万多名农村志愿者编入网格,进一步充实了网格工作力量。三是优化奖惩措施,激发工作积极性。以“四奖一罚”为核心,不断细化完善考核办法,压实责任,激发干劲。其中,“四奖”即政治待遇、信用加分、物质奖励和社会荣誉“四重激励”,对表现优秀的网格员、协管员纳入村级后备干部、党员发展等重点培养对象,每年给予10—20分的信用加分,每年拿出20万元经费用于表彰奖励,定期开展“最佳网格”“最美网格员”评选活动;“一罚”即建立“末位淘汰”机制,对镇街考核连续3个月排名后5%的人员及时调整撤换。截至目前,已有214人因表现优异被接收为预备党员、665人被纳为入党积极分子;另有82名网格员、455名协管员因考核排名靠后被调离岗位。
三、重视心理服务,推动“过程治理”向“源头治理”转变。坚持把心理服务作为社会治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重要手段,在全面推进“六心工程”建设、打响“舒心荣成”品牌的同时,大力实施“三个提升”工程。一是培育壮大本土队伍。加快孵化专业心理服务社团、部门、镇街心理服务“土专家”,组织培训网格管理“明白人”、社会志愿者,确保年内服务群众10万人次以上。疫情期间,统筹全市心理服务力量,启动“心理防疫 舒心荣成”专项行动,发布《心理防疫指南》等信息80多期,开通咨询热线22条、专用微信群16个,受理群众咨询7200余人次,解决问题2426个。二是精准服务重点群体。针对信访老户、问题青少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8类特殊对象,以及政法干警、信访干部、公交驾驶员、远洋渔船船员等8类重点岗位人员,“一对一”制定心理服务方案,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减压、情绪宣泄等活动。组织开设心理服务样板课程,在全市开展“和谐家庭”创建活动,促进提升“社会最小细胞”健康和谐水平。上半年,组织专业机构对3631名重点人进行了心理测试,开展心理疏导544人、干预治疗37人。三是潜移默化宣传引导。加快构建心理服务“传统媒体+新媒体”的立体宣传格局,每周线上线下发布心理健康信息通报,定期邀请各地专家学者进行专业授课培训,全力打造“舒心讲堂”品牌,不断提升专业服务水平。目前,正在大力开展“六个全覆盖”百日集中宣传活动,推动形成“人人关爱心理健康,人人参与心理服务”良好氛围。
四、完善信用管理,推动“单一治理”向“多元治理”转变。充分激发群众参与农村治理的工作活力,以“信用荣成”为抓手,创新推出一批信用引领和激励措施,让群众在共建中实现共享。一是设置“红灰榜”。细化完善《农村居民信用积分评价办法》,在全市900多个村居全部成立农村信用管理议事会,将居民行为以信用积分的形式详细记录下来,经评议认定后,形成信用积分“红灰榜”,每月更新、公示,实行动态管理,营造浓厚的“比学赶超”氛围。二是设立“信用金”。市级、镇街层面分别定额设置300万元、10万元的农村信用基金,村居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设立不同数额的辅助信用基金,依托信用基金,开设“信用银行”“信用超市”等信用产品,居民可用信用积分兑换相应物质奖励,有效调动群众积极性参与农村治理工作。三是开发“新项目”。针对农村群众热心公益、乐于助人的特点,创新开发“暖心食堂”“点单送法”“舒心服务”和扶老助残、清洁家园等8大类、48个志愿服务“新项目”,同步跟进各类信用激励,引导群众主动认领,积极营造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荣成市委政法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