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桩产业要破解盈利难痛点
作者:梅双
证券时报记者 梅双
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始终绕不开续航补能这道坎。一年前,特斯拉带着国产Model3驶入中国市场,一年后,国产的特斯拉超级充电桩也将面世。经历了几年前的攻城略地、无序扩张,充电桩企业再次迎来了行业发展的关键节点。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了一定规模,新能源市场增长态势强劲,随之而来的是大量设备厂商涌入充电桩行业。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达132.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个,数量位居全球首位。不过,数量上的优势并不能与舒适的使用感划等号,选址布局不合理、设备质量参差不齐、收费标准高低不一等问题使得充电桩利用率仍然不高。
前期投入成本高昂,后期运营模式模糊,一些充电桩企业还面临着“盈利难”的痛点。充电桩的发展有赖于土地资源和电力资源的配置,例如一个好的地理位置可能会因为受限于物业的规则而无法安装充电桩,管理方面的问题同样会导致充电桩利用率偏低。
今年以来,充电桩被正式纳入国家新基建的版图,多地出台新政鼓励充电桩企业发展。政策支持的方向也由单纯鼓励投资转向为鼓励投资、运营、技术、平台等多角度并重,比如鼓励发展大功率直流充电桩,重点考核充电桩的利用情况等。
对于走过跑马圈地时代的充电桩企业来说,现在是到了该深耕细作的时候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充电桩设备制造商并非专门做充电桩,充电桩业务在主营中的占比并不高,有时甚至需要靠公司其他业务来“养活”目前暂难盈利的充电桩项目。不过,受访的大部分企业都表示,对新能源和充电桩的前景看好,不会放松在充电桩领域的投入。
毋庸置疑,充电桩产业发展不是简单的规模扩张,而是通过深入融合新基建中新技术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和通讯网络基础设施的高新技术,建设更便捷、更智能的充电基础设施,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机构测算,在2030年车桩比1:1的目标约束下,充电桩增量将超5000万台,未来十年充电桩市场的总投资额将达到近万亿元。作为一个充满机遇的万亿级市场,充电桩还有着很多的可能性。“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无论是充电桩设备制造商还是运营商,都应当练好内功,提高产品技术含量,选择精细化运营,提升充电桩使用率和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