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锐评丨西方国家囤积疫苗是破坏全球团结抗疫的不义之举
当前,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发供应取得积极进展,多国批准大规模接种疫苗计划。然而,令人担忧的是,疫苗分配的公平性正被一些西方国家的政客抛诸脑后。面对本国防疫不力的压力,他们把疫苗当作最后的救命稻草,刺激“疫苗利己主义”不断抬头,对全球团结抗疫大局造成严重冲击。
日前,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刊发一篇题为《发达国家囤积新冠疫苗而穷国却“望眼欲穿”》的文章,披露一旦相关疫苗获得各国监管机构的批准,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发达国家所囤积的新冠疫苗数量,将会超过这些国家的人口总数。
那么,眼下全球这道疫苗“鸿沟”到底有多深?一组组数据揭露出冰冷而残酷的现实。
一方面,根据国际疫苗检测机构“人民疫苗联盟”本月上旬的一份报告,尽管高收入国家人口仅占世界总人口的14%,但它们却已采购了全球超过半数的新冠疫苗。 这其中,加拿大囤积的疫苗数量竟是该国总人数的5倍。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温妮·拜亚尼玛批评说,莫德纳公司的全部新冠疫苗和辉瑞公司96%的新冠疫苗,已被高收入国家抢购。
另一方面,在包括肯尼亚、缅甸、尼日利亚在内的67个中低收入国家中,平均每10个人中只有1人“有望在明年年底前接种上新冠疫苗”。 对此,非洲疾控中心主任约翰·恩肯加松说,这一幕绝非个例,此前非洲在一些药品供应上也被发达国家忽略过。
在疫情蔓延全球的当下,一些发达国家抢购和囤积疫苗的行为,是破坏全球团结抗疫的不义之举。这不仅违背了发达国家理应承担的国际人权义务,也暴露出一些西方政客根深蒂固的利己主义,以及急于降低防疫不力责任的战略短视。
今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就指出,结束新冠大流行和加速全球经济复苏的最快途径,是确保在所有国家都有一部分人接种新冠疫苗,而不是在一些国家的所有人都接种。眼下,全球疫苗供应难以满足庞大需求。正因如此,更需要做到疫苗对各国高危、弱势群体的优先覆盖,才能有效阻遏疫情。
然而,一些发达国家却反其道而行之,极大加剧了疫苗分配不公,威胁全球复苏进程,因而遭到广泛批评。比如,针对美国领导人近日签署一项新冠疫苗“美国优先”行政令,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批评说,所谓“美国优先”十分自私。他还主张,疫苗的分配应该“基于医疗需要,而不是基于财富”。
作为疫苗研发走在世界前列的国家,中国一直努力促进全球疫苗公平分配。从承诺中国新冠疫苗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到宣布加入“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再到向巴西、印尼、埃及等国提供疫苗,中国一直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不懈努力。
12月23日,巴西圣保罗州政府宣布,该国布坦坦研究所与中国科兴公司合作研发的新冠疫苗达到其使用所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门槛。这是中国疫苗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可的又一明证。香港《南华早报》援引专家观点称,中国的政治意愿和生产能力意味着,该国可以在改善全球新冠疫苗供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正如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不能只靠个别国家发力一样,全 球战胜疫情,同样需要各方合作 ,特别是发达国家应有跨国界视野,肩负起应有的道义责任。“我们应对这场疾病的能力最终将取决于世界上最薄弱的医疗体系” ——谭德塞的这句忠告警醒国际社会:不应让“疫苗利己主义”成为全球战胜疫情的拦路虎。(国际锐评评论员)
(编辑 王一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