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城市有股“气”
作者:邢初
作者 | 邢初
2020年临近结束之际,羊城尚未完全入冬,偶尔泛起的冷空气很快就被短暂回暖的气温覆盖,城市通衢,珠江两岸,依然繁花似锦。
一直以来,相较于北方,岭南各省在人们的印象里,似乎总是少了点浓厚的文化气息,但广州却始终守护着独属于她的历史文化底蕴。
这座千年商都、岭南文化大舞台不仅拥有着超过两千年的建城史,古至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今至新时代浪潮下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一直以来,她历见了时代的无数辉煌。在广州的气质深处,一直有股挥之不去的“气”,那是一鼓作气的勇猛势头,也是气定神闲的悠然自在,更是恢弘豪气的视野、格局。
随着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世界也愈加渴望通过城市窗口探析中国发展。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磅中轴,广州始终坚持将打牢自身精神基底与传播国际格局相结合,一边拥抱全面改革深化的内核,一边在新时代浪潮征程上继续扬帆,探寻城市独特的气质。
1.一鼓作气的“气”
今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突如其来的疫情紧扣全国人民的心弦,成为全年主题。
在艰巨的疫情防控持续战争中,广州尽力保持沉着冷静,按节奏推进各项工作。譬如,疫情高峰期,持续、稳定、透明地发布信息,打出 “线上+线下”“发布+参访”“发布+故事会”等信息组合拳,铸成多元、立体的信息发布格局。
截至12月中旬,广州共举办240场发布会,无论从发布会数量还是质量来看,都是全国前列。数月来,抗疫国士钟南山也一直驻守广州,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广州动员全社会力量、调动各方面资源,筑成抗击疫情强大合力。
与此同时,广州还在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与世界共享抗疫智慧,积极组织防疫物资,援助全球十几个国家的数十个城市。
在全球化语境下,没有一个国家都可以独善其身,除了新冠疫情,一直持续存在的问题还有生态,贫困,饥饿等等。
一座城市,可以折射出恢弘的国家风貌,时代气度。
11月20日,以“大变局、大考验、大合作——中国现代化新征程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2020年“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在广州举行,为广州声音、中国故事传遍全球注入新的时代内涵。
作为中国历史上从未中断过对外交流的城市,也是中国最国际化的大都市之一,近年来,广州紧紧抓住“一带一路”倡议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赋予广州国际传播的新机遇,打造了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城市形象。
实际上,一直以来,广州的国际视野和定位,从硬性设施方面而言就已是毋庸置疑的。白云机场拥有华南地区最多的国际航线,广交会是一个世界级别的展览会,近年来,至少66个国家和地区在广州开设了总领事馆,外事机构数量远远超过京沪之外的任何一个城市,是我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
2.气定神闲的“气”
市井情怀是这座城市最显著,也是最深厚的气质之一。不说别的,就说粤人最爱的“吃”,备受居民青睐的餐饮老店如阿婆牛杂、炒螺明、陈添记等,都是从“走鬼档”出身,从地摊开始做起的。
除此之外,这座总是热气腾腾的城市,在引进人才及后持续发展方面,亦永远保持着海纳百川,气定神闲的风度。
在广州,英雄不问出处的岭南文化塑造了务实的城市精神,本地人通常不大看得起那些花架子,不喜欢那些虚头八脑的东西。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州在这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屹立潮头,“低调务实”不断引领着广州市民不断勇于创新,“开放包容”则早已成为刻在城市肌肤里的一种特性。
体现包容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尊重”。走进城市,广州本身的包容性是有目共睹的。“包容”主要体现为一种自洽、从容的城市气度,
包容,内敛,平民化,烟火气浓厚,构成了这座城市的独特气质,存在那些街头巷尾、衣食住行里的东西,塑造了本地人的生活方式,及对待外地人的接纳、对话方式。
3.恢弘豪气的“气”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写:“城市像一块海绵,吸汲着不断涌流的记忆的潮水,并且随之膨胀着。对今日扎伊拉的描述,还应该包含扎伊拉的整个过去。”
广州的历史是交融在市井里的,嵌在城市最亲近人民的肌理深处,庞大,驳杂,悠远,而日新月异。
近年来,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浪潮下,广州似乎显得相对低调,但这座千年不衰的名城实际上正在为更长足的发展与格局蓄力,在国家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背景下,提高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广州长远发展的又一项重要任务。
纵观过去百年,广州持续处于一个全新的、高速发展的历史时期,时间的刻度记录着不凡的足迹,既变化又承袭的城市风貌,提示着我们不能用静止、传统、封闭的眼光去看待这座城市。
读懂中国也好、读懂广州也好,一定要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正如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副会长徐伟新在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研讨会上强调的那样:“从中国传统文化着手,深挖资源,让广州城市形象在国际社会中更加深入人心,中国的故事也将更加生动,传播更广。”
以文化、以生活、以气质见长的羊城,未来必将是一个国际商贸中心和世界文化名城,将以适应全球市场的历史传统文化,赢得全世界的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