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通报4项重要考古新成果
今天(29日),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内蒙古、山东、湖南三地4项重要考古新成果,进一步揭示了我国河套地区、海岱及长江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
本次通报的“考古中国”4项重要成果,聚焦新石器时代,分别是内蒙古后城咀石城遗址、山东滕州岗上遗址、湖南华容七星墩遗址、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
据介绍,截至目前,内蒙古后城咀石城基本确定了由瓮城前通道、瓮城壕沟、瓮城、瓮城城门、城门组成的半月形防御体系,其瓮城是我国北方地区已知最早的具备完整防御体系的瓮城遗迹,将瓮城的出现年代提前至龙山时期。而该城门结构特征在河套地区龙山时代石城中尚属首次发现,为研究河套地区龙山时代与中原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提供了考古学材料。
另外,山东岗上遗址是海岱地区发现的大汶口时期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随着高等级墓葬及玉器的出土,丰富了人们对鲁南地区乃至整个海岱地区大汶口文化阶段中心性聚落内涵的认识。
通报中的第三项湖南七星墩遗址,是湖南规模最大的史前城址,“外圆内方”的双城结构在长江中游地区属于首次发现。七星墩古城遗址距今5000年开始修建,共延用了1000年,成为考古专家研究长江中游文明进程的重要资料。
而通报中的湖南孙家岗遗址,是首次在洞庭湖地区完整揭示出的一处夏代早期的聚落公共墓地,填补了洞庭湖地区在距今4000年前后考古学文化上的空白,也是迄今为止已揭示出的规模最大的一处肖家屋脊文化墓地,为早期中国文明化进程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国家文物局表示,未来将在“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框架下,围绕古代文明与早期国家起源研究等重大学术课题,持续推动文物机构集中力量展开考古研究。(总台央视记者 张立雷 田云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