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1146名发布人……新闻发布会让广州抗疫高效透明
作者:梁思华 冯芸清
新闻发言人,是一种制度安排,代表的不是个人,而是单位形象、城市形象。
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建立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城市之一,广州的新闻发布工作一直往走在全国前列努力。尤其是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广州市新闻发布会几乎保持了日均一场的频率。
截至2020年12月30日,今年的250个工作日内,广州市政府新闻办已召开241场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的主题实现了从疫情防控到复工复产、从老城市新活力到高质量发展,全市累计有688家单位、1146名发布人参与其中。
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6次出席,包括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在内的“市长团”也屡次坐镇,温国辉更是成为全国除武汉以外首位出席疫情防控发布会的市长,还有数十位市直部门一把手和上百位分管核心业务的副手,合力答疑解惑定民心,足见广州对疫情防控的重视。
今年6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20年政务公开工作要点》,指出要以更高质量公开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公开促落实、促规范、促服务,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事实上,正是新闻发言人的专业阐述,凸显出2020年广州市新闻发布会主动及时、真实硬核、权威全面、开放多元的特点,而背后则是广州市不断完善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有力支撑。
据统计,广州市每场新闻发布会平均吸引中央、省、市、境外近40家主流媒体参会报道,5家媒体进行直播,100多个网站、社交媒体、客户端等平台传播报道。截至12月初,境内外主流媒体开展相关涉穗报道逾8万篇次,累计总阅读量逾80亿次。
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于涛评价,今年疫情期间,广州围绕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主题做到了权威发布、及时回应,实现了对舆论的主动引导,这都是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形象传播的宝贵实践,也从不同的侧面讲述了广州作为一个开放之城、科技之城、人文之城和宜居之城的生动故事。
4月30日启动“广州人游广州”文旅复苏发布会,走访花都、增城、从化的最美乡村。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精准谋划、及时发布
因疫情防控形势变化而谋划
年初,面对重大突发卫生事件,广州市新闻发布会率先回应且在此后从未缺席,体现了高水平的城市应急管理能力。
1月25日,“广州封城”的谣言不胫而走,超市开始出现抢购现象,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资也出现囤积居奇;1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强调要切实保障市场供应充足、稳定物价;同日,广州市市长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农产品供应保障、疫情防控物资供应等工作。
“广州市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货源供应充足。”紧接着的1月28日,广州市的七位政府新闻发言人从全市生活物资保障、粮油、商贸市场、农产品生产供应问题和物价调控、市场管理规范,交通运输保障七个市民关切话题入手,亮出了最权威、最详实的粮仓“家底”。
1月28日下午,广州召开首场疫情存续期间新闻通气会。南都记者 钟锐钧 摄
这是疫情期间广州召开的首场新闻发布会,更是广东省内首个以市级为单位的新闻发布会。此后,广州市新闻发布会的反应速度更快,分秒必争回应社会关切。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段淳林也对南都记者表示,广州市新闻发布会的亮点之一在于快速准确地实现信息的透明化传播,消除公众误解。“广州市新闻发布会快速高效、场次多,树立了政府的创新开放之风、务实之风、海纳之风。”
有时,广州新闻发布会一天高达三场,在发布主题上就相互补充以形成合力。
据南都记者梳理,1月28日以来,广州市围绕疫情举行发布会171场,涵盖多个主题。如一连4场“暖企政策”系列发布会从市区联动、减税降费、援企稳岗等多个层面详解政府将如何与企业“共克时艰”;围绕疫情存续期间的医疗卫生保障,交通、教育、社区村居防疫防控,科技战疫等方面举办38场新闻发布会;更有51场复工复产主题发布会,22场“暖企、暖医、暖校、暖家”等主题发布会,13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专题发布会等等。
5月3日,文旅复苏系列发布会在珠江夜游游船上进行。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后,围绕“四个出新出彩”的有力措施和积极成效、“读懂中国”国际会议(广州)、广州文交会、广州国际灯光节等主题,广州市召开了近70场新闻发布活动。
自今年10月27日开始,一连8场“广州高质量发展”发布会从城市土地规划、科技创新、商贸金融、交通、文旅、卫生等角度出发,以切实的数据详尽描绘了广州市的发展蓝图。
权威发布、高端发布
钟南山6次出席
在出席单位方面,广州市发布会体现了高规格、有影响力、全面专业的特点。据南都记者梳理,参与的688家发布单位中,企业单位最多,共301家,政府单位及其他如行业协会等单位分别为174家和189家。
从参与次数来看,政府单位最为频繁。市商务局、市公安局、市卫健委、文广旅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工信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疾控中心等单位参加发布的次数靠前。文化卫生、经济、公共安全、交通作为民生基础,其相关政府部门成为广州市发布会的“熟面孔”。
从具体出席人员看,从1月28日第1场开始至5月5日第100场新闻发布会,全市114家新闻发言人单位中的15位一把手、116位副职出席发布。今年以来,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广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志英、广州市副市长黎明三位市长更是4次担任广州市新闻发言人,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出席次数也多达8次
4月12日,广州市市长温国辉参加发布会。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广州市新闻发布会的公信力就在那里,让老百姓感到放心。”段淳林分析,广州市新闻发布会站位较高,具备相当的权威性、信息真实性和公开性。“因为市长、相关的负责人都在一线做发布会,不仅仅是新闻工作者。”
除了来自政府的发言人,发布会也邀请到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6次出席。2月27日,钟南山以“疫情不一定发源在中国”等预判首次现身广州市发布会。3月18日,钟南山再次出席,在2个多小时内,回答了疫情形势研判、国际联防联控、外防输入等15个方面问题。此后的4月,钟南山更是在4天内连续两次出席,成为社交媒体的热搜和爆款。
2月27日上午,钟南山院士在广州医科大学出席发布会回答记者提问。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还有建筑行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和吴硕贤、生物材料方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王迎军、工程力学方面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人怀、卫生健康方面的美国外科学院及英格兰皇家外科学院院士汪建平等等。
此外,广州市发布会不断“引进”着外来声音。截至12月30日,除了来自广州的594家发布单位,还有北京的25家,深圳的13家,香港的14家,上海的3家,浙江的2家,保定、大连、漳州、南京、天津及部分粤东西北地市分别有1家。外国友人也多次走进发布会现场。
守正创新、形式多元
“现场版”发布会占三成
规格高不代表着传统与死板。今年以来,广州将发布会与故事会、座谈会、见面会、参观走访、文艺讲演等嫁接融合,打出“发布+参访”、“发布+故事会”、“发布+文艺表演”等信息释放系列“组合拳”,不断探索建立多元化、立体化的发布格局,呈现灵活多变的传播效果。
6月23日,走访本土企业参与云上广交会。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情难舍,身在梨园中,红豆相思泪千行。岭南一粟,倾心尽情唱,今宵与君荡气回肠。”10月24日,广州塔里传出一句粤韵浓郁的美妙歌声,来自粤剧名家、广州粤剧院艺术总监欧凯明的演绎,瞬间将“老城市
新活力”新闻发布会现场气氛推至高潮。发布会上,11位发言人讲述了他们的经历出发讲述了“老城新故事”。
事实上,全市的医院、企业、基地、港口码头等60余个地点都是广州市发布会现场。2月18日,广州市发布会走进黄埔,首场“现场版”发布会响起生产车间的机器轰鸣声。此后,广州在医院、学校、社区、工厂、科研机构等多地召开近80场新闻发布会,“现场版”发布会占到新闻发布会总数的1/3。
2月24日,走访白云国际机场复工情况。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除了地点遍布全市各个角落,广州发布会还邀请了各行各业的基层代表讲述身边事。从一线社区工作人员到参与战疫的企业员工,再到快递小哥、环卫工人,从在穗留学生到外国在穗商会会长,充分展现广州开放包容的气质。
形式上的创新也没落下。今年6月19日,广州市发布会就通过视频平台连线,云端探讨“数字经济下的金融服务”,这是广州市首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发布会。此外,H5、动漫、短视频、图文直播、视频直播、互动游戏……都成为广州市新闻发布会的传播形式。
2月17日,广州全场为“最美逆行者”亮灯。 南都记者 陈辉 摄
而为了让国际友人听懂广州声音,广州市还创新发布外语内容。今年以来,在涉外主题发布会中,广州市尝试融入英、法、俄等10多个语种的内容开展传播。
研判舆情、回应关切
每天工作超16小时
广州用241场发布会不断提升着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那么,广州是如何做到在突发事件时第一时间给出权威解答?如何做到快速准确的实现信息透明化传播?又是用怎样的方式让公众更好的理解政策?作为广州市新闻发布会的组织者和执行者,广州市新闻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每天工作时间长达16小时以上,一连提前策划10场发布会的主题,从征集问题、研判舆情到主题确定,再到审核稿件……尤其在疫情期间,广州市通过发布会真正解疑释惑,安定人心,让老百姓形成团结抗疫的凝聚力,体现出了真正的尽职尽责。
按照疫情防控部署要求,广州最初的疫情防控新闻发布定位为:疫情防控保障新闻通气会”,主要聚焦做好城市疫情服务保障。通气会与发布会相比,看似“名不正言不顺”,却成为广州发布正式对疫情“亮剑”的战场。
问题征集和舆情研判几乎是每一场发布会的必备工作。传播内容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新闻发布团队的专业性。以温国辉出席的第73场发布会为例,当时疫情防控仍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而此次发布会与以往不同的是,全程以问答形式进行,一开场就答记者问。
4月12日,广州市第84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发布会相关负责团队向南都记者透露,发布会前,他们依据舆情研判,提醒每位发言人需从专业角度回答相关问题,与市长发布相辅相成,紧扣答疑解惑的主旨。
看似云淡风轻的发布过程,实际上经过十分认真的考量。“这就是一个专业发布会的设计,我们要说老百姓听得懂的话,真正回应百姓关切。”相关负责人说。
除了问题征集和舆情研判,市新闻办也常常在会前和发布团队先行召开新闻沟通会。例如4月18日,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决定大规模开展核酸和抗体检测,提出努力做到应检尽检、愿检尽检。4月20日,广州市第84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就应检尽检内容进行发布。
但在会前,市新闻办首先向发布团队提出了两个问题:谁是“应检”的对象?谁是“愿检”对象?广州市委市政府方面给予了一个专业的回复——密切接触者。市新闻办再次追问:谁是密切接触者?
当时,普通群众对密切接触者这一专业定义还不甚了解。为了让老百姓听懂,经过多次讨论,最终,在广州市发布会上发言人给予了形象、明确的解释:家人邻居、同事同行、顾客来客。
4月20日,广州市第84场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举行。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在这么多场发布会背后,不仅仅有一个能战斗的全市发言人队伍,更重要的,有广州长期以来形成的开放包容的良好的政务环境和市公职人员的服务意识,更得益于市领导指导支持,有些发布主题是市领导亲自点题,亲自谋划。
国际视野、以干代训
发言人培训形式多元化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刘超用“工作做得非常扎实”给予广州市新闻发布会高度的赞赏:“无论从建立新闻发言人体系的时间点而言,还是从实际传播效果来说,广州都是国内领先的。”
新闻发言人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新闻发布人员,其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项重大事件或政策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者约见记者,发布新闻或阐述所代表的政府、某个社会组织的态度立场,并且作为部门或某个社会组织的代表回答提问。
新闻发言人作为一种“制度”,在我国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者协会首次向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003年我国开始从中央到地方全面推广新闻发言人制度;2006年,时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的蔡武公开表示,全国31个省(区、市)政府都已建立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
6月22日,广交会展馆,广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第138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 南都记者 梁炜培 摄
广州,是全国最早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城市之一。2010年和2019年,广州还分别出台《广州市新闻发布制度实施细则》和《广州市新闻发布实施方案》,为新闻发布工作提供直接引导。
疫情期间,广州市新闻发布会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发布《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新闻发布工作的通知》,明确疫情防控期间新闻发布计划,从时间地点、发布主题、工作分工等方面,规划制定系列新闻发布会方案,有步骤、有批次组织实施。
除制度外,每年定期举办的发言人培训班也是发布会质量的重要保障。发布会负责团队透露,为培养专业的新闻发言人,曾尝试过组织发言人“回到大学课堂上”,更尝试过走出广州、走出国门接受培训。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敏已经当了十年的新闻发言人,今年,她还获得了“广州市优秀新闻发言人”称号。吴敏告诉南都记者,她曾跟随广州市举办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到过北京、英国、法国等地。在她看来,几乎每一场发布会都能用上培训学习到的内容。
“我们连眼神都会训练。”吴敏回忆在国外接受国际主流媒体培训时表示,整个培训体系不仅包括演讲内容,如“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而不是站着念稿子”,更包括站姿、着装等细节。“当时,我们每个人演讲的过程都会拍摄视频,之后放出来对每一个细节进行纠正,如眼神和动作需坚定、谈吐要自信、无需过于高昂的声音等等,因为我们代表的是政府。”吴敏说。
公开是常态,失声是例外。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而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普及,老百姓对新闻发布的期待更高,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同样需要与时俱进实现高质量发展,以更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和公信力来回应这份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