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家谈 | 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双赢之路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常纪文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的视频讲话中指出,中国“将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低碳和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是“十四五”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十四五”时期如何才能更好实践“两山”理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常纪文认为,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把握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只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转变思路、扩宽新路,积极引导发展符合当地情况的、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就一定能实现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的双赢。
“十四五”时期“两山”理念的科学实践路径
绿水青山是最普惠的民生,每个人都是受益者,因此各地各部门要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同时,也要在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中适度发展绿色经济,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国内实践,过去几年已经取得突出成绩,一些地方已经探索出自身特有的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模式,但是基于经济社会基础以及自然地理条件和天然禀赋等差异,一些地方的特色模式难以被其他地方复制,因此需要厘清实践路径和方法,因地制宜、科学地借鉴其他地方的先进经验。目前形成共识的转化路径和方法主要有三种:
一是依托绿水青山提供的生态环境容量开展工业活动,促进工业经济的发展;二是将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产品价值通过旅游、康养、绿色农业、药物种植等方式转化为经济价值;三是通过绿水青山吸引人才来工作或者学习,吸引投资者来投资兴业,为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营造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对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国际实践,必须坚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公平、合理、互惠地实施。通过“一带一路”等国际合作倡议输出的产业需坚持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在互利共赢的同时走保护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将这些国家的绿水青山在严格保护中转化为他们自己的金山银山。绿色资本和产业输出在“十四五”时期应当确保我国走出去的企业在国际上的绿色口碑越来越好。
“十四五”时期“两山”理念的科学部署思路
为了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我国必须通过科技进步、管理进步和全面转型等措施,将碳排放达峰和碳中和的历史承诺与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中国和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十四五”时期统筹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低碳和绿色发展的有机统一,可以采取如下部署思路:
一是提倡全社会向绿色生产和绿色生活转型,实现绿色和低碳发展,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为此,需要持续推进城乡垃圾分类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补足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和弱项,改善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减少面源污染,提升环境容量。
二是大力发展氢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稳妥推进核能发展,减少对传统化石原料的依赖,深度削减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可将化石能源消耗管控、温室气体排放管控与生态保护、污染防治一起纳入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的内容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的指标体系中。
三是按照美丽中国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适度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将生态文明建设和污染防治、气候变化相统筹,将传统大气污染的排放管控和温室气体的排放管控相统筹,将PM2.5的削减和臭氧的排放管控相统筹,将多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管控相统筹,将污染防控和健康保护相统筹。同时,重视并减轻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经济负担,统筹提升区域和企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绩效。此外,建议继续开展水专项、大气专项、土壤专项等领域的攻关研究,突破生态环境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提升夯实适应性基础。
四是打通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运行的关键堵点,形成衔接协调、运转顺畅、实施高效的生态文明文化体系、经济体系、制度体系、责任体系、安全体系,提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综合绩效。如对地上、地表、地下和水面、水体、河床或者海床、水体底土分设权益,实现权益的精准化保护;深化环境信用体制改革和制度衔接,强制推进生态环境责任保险和化学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衔接等。
五是以问题为导向,对生态文明体制和制度进行集成创新。如以实现长江大保护、黄河大保护、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长株潭一体化发展、成渝地区一体化发展的实际要求为导向,创新开展流域和区域绿色发展立法工作,推进政策和制度创新,思考建立什么样的体制,设计什么样的制度,创新什么样的机制,实施什么样的责任,对现有生态环境法律规定的一般性制度进行整合和集成创新,更好满足区域和流域绿色发展的需要。
六是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机制,建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机制,探索建立能源产业创新体系、绿色产业认证体系、气候变化融资体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