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为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日前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四季度例会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同时,还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
回望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货币政策体现出前瞻性、精准性和时效性,按照总量政策适度、融资成本下降、支持实体经济的导向,大力支持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和实体经济发展,助力经济企稳回升,使我国成为唯一一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当前境外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内生动力增强,但还面临疫情等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冲击,加上杠杆率上升过快积累的潜在金融风险,央行要求“加强经济形势的研判分析,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到政策基调上,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精准、合理适度,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把握好政策时度效,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基本上同此前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保持一致。
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政策表述由2020年下半年的“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调整为“灵活精准、合理适度”,落脚点在于“合理适度”。如何衡量合理适度,央行提出了三个标尺,即“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这预示着狭义流动性将继续保持合理充裕,但广义流动性将会适度收紧以与名义GDP增速相匹配,以此来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意即下一阶段货币政策大概率会选用“宽货币+紧信用”的组合。
当然,信用收紧的幅度会略小于之前市场的预期,因为央行还强调要保持货币政策的“三性”:连续性意味着部分疫情期间的政策将会延续,避免出现“政策悬崖”;稳定性意味着货币政策将会“稳字当头,不急转弯”;可持续性意味着政策会兼顾防风险、稳杠杆等方面的考量。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
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既需要为“十四五”开好局,又需要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打好基础。因此,央行根据中央要求,提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以更系统地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在体系建设方面,央行将会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推动中小银行聚焦主责主业,增强金融市场的活力和韧性,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在结构优化方面,央行一方面将进一步发挥好再贷款、再贴现和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牵引带动作用,加大对科技创新、小微企业和绿色发展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将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努力做到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在改革开放方面,央行将继续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着力打通货币传导的多种堵点,继续释放改革促进贷款利率降低的潜力,促进企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