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果树研究所走出李杏创新路
深耕一方水土 致富八方百姓
辽东湾畔的熊岳古镇,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果树研究所,如今建成了世界最大的李杏田间基因库,首次系统揭示李杏种质资源多样性本底、起源演化关系与驯化历程,绘出李杏高效育种路径图,发明了“种子处理—实生苗培育—分子标记预选”三步高效育种技术体系,攻克了果树育种周期长、效率低的世界性难题,突破性地育成我国新一代“国”字头李杏系列新品种。
12月6日,辽宁省农学会组织相关专家对该所完成的“李杏种质资源发掘、新品种培育与应用”成果进行评价,认为该项研究整体上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领先水平。
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1909年的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熊岳果树所),现隶属辽宁省农业科学院,其前身为“南满铁道株式会社熊岳城苗圃”,至今已有111年的历史,是我国建所历史最久、科技队伍最大、研究领域最全的果树专业研究机构。
从我国第一个苹果品种的育成,到李杏新品种的迭代,一批批“果树人”坚守辽南小镇,实现了李杏栽培良种化、标准化和省力化,推动了我国李杏生产技术的变革,彰显“果树人”的初心与情怀,创新与奉献。
从大到小,“选育”路上的新长征
由于经常深入田间地头,熊岳果树所党委书记、所长刘威生与当地农民交流时很接地气,看到树上的枝杈随手就开始指导示范,果农们也很是喜欢与这位“国际咖”唠家常、聊果树。
“上大学就开始跟泥土打交道,常年与这些枝枝杈杈交朋友,咱跟果农有啥区别。”刘威生说,科研成果离不开果园,每一篇论文也离不开脚下这片黑土地。
长久的付出与漫长的等待,一批适宜北方栽种的如“岳艳”“岳阳红”系列苹果、“早金酥”梨等果树新品种,已成为北方果品生产的“大当家”。
一树新栽益四邻。林果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奠定了熊岳果树所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学术地位。特别是作为李杏研究的龙头单位,其研发的5个新品种更是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保护。
李、杏原产于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特别适宜贫困山区种植。随着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开始关注蓝莓、樱桃、李、杏等营养价值高、风味独特的小品种水果。然而,受制于“摊大面广”、产业化程度低、缺乏综合性状好的李杏品种,我国高效水果的种植推广进展缓慢。
早在1917年,熊岳果树所便开始零星引进、收集杏品种并开展品种比较试验。1979年,在原农业部和辽宁省政府的支持下,果树所系统开展了李杏种质资源考察、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工作。2000年,刘威生成为李杏研发团队的负责人并成长为全国李杏研究方面的领军者。
创制综合性状优良、耐存贮的品种,是解决李杏产业规模化的关键。近20年来,熊岳果树所科研人员以“金太阳”杏和“龙园秋”李等为骨干亲本,配制李、杏杂交组合152个,从9440余株杂交实生苗中培育出“国丰”“国强”“国富”“国之鲜”杏和“国美”“国丽”“国峰”李等系列自主研发并适宜在我国不同生态地区种植的15个新品种。
看似简单的数字,承载的却是一家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在小镇上的坚守与创新。经过20余年的研究,李杏研发团队硬是把“酸涩”转化为“浓香”,也保留下水果“本真”的味道。
由弱渐强,小水果孕育大产业
作为全国主要果品产区,辽宁果业产值占全省种植业产值的约25%,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同时也面临着树种间、地区间发展不均衡、效益不突出等问题。
“北方水果产业多以苹果、梨、葡萄等大宗果品为主,而经济效益较高的特色化、小众化的李杏等精品果品发展相对滞后。”刘威生介绍,缺乏自主育成的综合性状好的新品种以及简约、高效的栽培技术体系,是李杏产业在贫困地区推广受到制约的主要原因。
李杏较为适合山区、寒冷、干旱、瘠薄等生态脆弱地区发展,既可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又能避免耕地“非粮化”。同时,李杏具有适应性广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美容养颜、抗癌保健等作用,李树又被称为“美容树”,杏树被称为“长寿树”,其独特的营养价值备受市场青睐。
让高附加值的果树根植贫瘠的土地,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帮手,这成为“果树人”不懈的追求。在辽西北贫困地区,他们不断进行着新品种、新品系的大面积试栽。
“试点区域进行了二年生大苗定植,定植第二年即可见果,三年后就进入丰产期,第四年亩产量可达到1000公斤,最高可达2000公斤。”熊岳果树所李杏团队张玉君介绍。
随着红彤彤的“国色天香”李,深紫色的“国馨”李,色泽诱人的黄色李新品系等的成功研发,风味浓郁、耐贮运、抗寒性强、早果性和丰产性好的“国”字系列李子开始在全国试种。
2019年,辽宁援疆专家邢维杰在新疆塔城农科所生产基地试种15亩“国之鲜”杏,第二年就开始结果,果大、色红、味美又耐贮运,这引起当地人的“围观”,也为推广新品种起到示范作用。
结合本土品种风味浓郁和国外品种货架期长、着色好的特点,同时又克服了国外品种鲜食品质欠佳、抗病性差的缺点,“国”字系列李杏新品种脱颖而出,上佳口感和诱人色泽让国外同行刮目相看并给予高度评价。
脱贫致富,践行“两山”理念
“原来地产李子成熟后果实软、色泽差、贮存时间短,现在这些新品种特别受市场欢迎,旺季售价也远高于大宗果品。”经销“小众”水果尝到甜头的江苏高端果品销售企业—鲜果传奇总经理杨波已着手布局全国市场。
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不仅要让果农看得见、学得会,关键还得见效快,这是新品种推广的关键。
提起当年砍树、换树的情景,辽宁省盖州市小石棚乡杨树房村种植户李德峰很是感慨:“以前主要种苹果和葡萄为主,收入很难再有提高,想换新品种又担心销路不好,不敢轻易换树,多亏果树所的新品种和技术指导,现在看,这树换得太对了!”
从最初的试种逐步发展到20多亩的果园,每到丰收之季,满园芬芳,供不应求。如今,这里已成为熊岳果树所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也让农民“换树”有了“定心丸”。
果品生产市场化、特色化、生态化和消费多元化是果品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新品种及高效栽培技术仅在辽宁的推广应用面积就达50万亩,并在贵州、四川、重庆、陕西、山西、浙江、江苏、新疆等地得到广泛应用,近3年新增经济效益69.86亿元。
“好管理、卖价高,‘国之鲜’的杏子收入是一般果树的5—10倍。”地处朝阳市北票镇贫困山区的王国栋也是李杏特色水果推广示范的受益者之一,“国之鲜”让他家迅速摆脱贫困走上致富路。
深耕一方水土,致富八方百姓。对辽宁省果树研究所而言,提升果农收益奔小康之外,李杏新品种选育推广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尤为重要。
刘威生表示,李杏系列新品种的独特优势,对北方地区乃至全国果业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偏远贫困地区林果业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满足市场多样化消费需求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果树所创新驱动发展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