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城镇人口达到90%以上的路径,适合我们国家吗?_风闻
蔡锷故乡-2021-01-01 09:16
【本文由“lisida”推荐,来自《房宁:疫情改变了世界,但中国有个目标仍要坚定推进》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看来大家对城镇化的批评很多,但我看了几个高赞的评论,非常不满意!几乎是隔靴搔痒,道理非常不充分。这里我作为一个支持作者言论发个言,欢迎批评指正:
1、大家都在说国情,那么国情是什么?国情就是,城市资源是农村的8倍,农村人均一亩三分地永远不可能保证大多数农民致富!离开这个谈城镇化都是空谈。
2、在现有的条件下,农村人口快速往城镇聚集是不可逆的。8倍资源的差距,城镇犹如虹吸现象,吸引着大量农村人口步入城市这是规律,不要盲目断言城镇化不可行。
3、那么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有没有冲突呢?没有!乡村振兴并不是要目前所有的农民待在农村,等待振兴。事实上,要振兴乡村唯一的途径就是要让大量的农民离开土地,让剩下的农民有足够的土地产出能达到城市生活水准,甚至超过大部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准,从而真正达到农村与城市一体化。
城市虹吸效应断开,农民不再羡慕城市,农村与城市达到平衡。这里有一个前提,就是国家正在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计划,把基础设施、医疗、教育、人才等等措施的投资力度加大,使乡村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完全不比城市差,这样就能彻底稳固乡村,甚至出现城市返乡的局面。
4、城镇化的目标是在对应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管怎样,目前的农村与城镇差别较大,农民进城理所当然。但是城镇容纳的就业人口是有限的,这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没必要强求,顺其自然就好。在我看来,达到65%的城镇化是完全可行的。
5、那么即使城镇化达到了65%,还有35%的农民怎么办?他们不可能都从事农业,经过国家乡村规划改造,绝大多数的乡村都能变成田园风光优美、宜居的美丽乡村。民宿、旅游、养老、探险,甚至可以吸纳大量的环保型企业、院校科研机构进驻,从而达到温铁军、陈平等农村土地因绿水青山而增值,科研离开大城市专心搞科研的目的。剩余农民从事配套服务,收入达到城市标准,进一步稳固乡村,达到振兴的目标。
6、城镇化不是城市化,乡村因聚集而成镇,随着国家的发展,今后相当多的大乡村会变镇,村与镇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想一想,一个镇里的到田间务农,你说他是居民还是村民?有人可能会反驳我,山东农村强行并村造成村民到田间劳动非常不方便这个教训忘了?没忘!我开始说了,农民致富的唯一出路就是要有足够的土地,这意味着大多数的农民要离开土地,今后,土地流转、农村合作社等将是主流,国家主导的供销社将为农民提供销路为振兴乡村保驾护航。山东的做法属于超前了,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运作,问题自然多。
7、自问自答几个问题,1、为什么一亩三分地不能致富,种高附加值产品不香吗?答: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限制了绝大多数土地只能种植高产低价的粮食作物。2、65%比例是否还可以升或降?答:这不应人为控制,应在自然条件下自然动态平衡,只要城乡达到了一体化,怎么都好。事实证明,发达国家城镇人口达到90%以上的路径可能不适用我们国家。
我认为我们国家今后的路线可能是生态下的农村与城市都宜居。在5G科技的引领下,许多场景可以做到不需要到办公室上班,那么在农村和城市居住就业没有什么区别,这样在哪住就看个人喜好,更何况农村的优美环境将来可以吸引更多企业、院校走出城市来到农村,从而农村城市同步发展。这应该是未来30年发展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