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看完《大秦赋》,地理老师就MB了_风闻
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来的都是客 全凭嘴一张2021-01-02 17:35
还没看完《大秦赋》,地理老师就MB了
《大秦赋》是难得敢于标榜正剧的历史剧,咱地理老师的地理正好是历史老师教的,他虽然看M了,那点儿残留的地理知识却幸存下来,便斗胆拼凑一段文字献丑。
历史剧正剧《大秦赋》拍摄的地理的回顾:
据考,为了满足《大秦赋》1000多场景拍摄的需要,剧组辗转行程上万公里,驶骋奔波劳累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那拉提、赛里木湖、昌吉、乌尔禾、象山、都匀、横店、仙居等八座城池,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足迹。内外置景及改造面积多达十一万三千平米,甚至还在新疆乌尔禾搭建了一座完整的城市。浩大的建筑工程绝非北京古建筑研究所(暨公司)所能承担。
. 这一切,当然是为了满足剧情方方面面的需要而为之。
可历史剧正剧《大秦赋》让我们看到的是什么呢?
不是亭台楼阁就是大漠荒野!
秦朝与七国及其首都分别是:
秦朝;咸阳;
周朝:洛邑(洛阳);
赵国:邯郸;
齐国:现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
楚国:六易其都都叫“郢”。均在今湖北、河南及/安徽等经济重镇繁华地区;
燕国:蓟城。在今北京市房山区;
韩国:阳翟、新郑。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
魏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西北,当时中国最大都市之一。
作为各自国家的首都,楼台亭阁是那时的经典皇家建筑,当然司空见惯。
国家再穷也不能穷首都。秦朝时期的各国也不例外,京城周边应该是商贾云集车水马龙一派生机勃勃的繁华景象。
奇怪甚至诡异的是,无论从那个首府出城,迎面就是一片漫接天地的荒漠,黄尘扑面飞沙走石,再走不远便是奇山怪石峰峦迭起的大漠荒野。
在这些不毛之地背景的映衬下,所有首府的城门外竟然看不见一片绿茵,一家商户!
难道秦朝时期各国首都城外都是蛮荒之地?
仅这一点就不符合历史,更不符合地理常识。
.
秦朝首都咸阳地处一片丘陵地带,但是,《大秦赋》里却是一出城就看见崇山峻岭。地图老师说,咸阳周围的大山只能是秦岭。实际上,秦岭离咸阳至少有465里,别说肉眼连望远镜也看不见:远远地在地平线的那边。
不单咸阳,不管哪个首都出了城门便见山,而且是蜿蜒起伏的大山,即使是地处华北大平原的邯郸也被大山压着。
走遍南北大地,拍了上万公里的外景,就没有看见一片绿荫?就没有遇见那怕是一片小小的平原?
要想富先修路。
秦朝时期的人好像都不开窍,压根儿都不懂路的重要性。
《大秦赋》里只要是城外面的戏,不管是步行还是骑马打仗坐车的,永远都是在泥土路或沙土路上灰尘扑扑地前行着,从来就没有一条像样的路。
据考,秦朝历代非常重视道路建设,除了满足农产品运输和经济发展,更是为了战争的需要。那时的道路就已经进行分级建设和管理了。
尤为后代人称道的就是驰道。驰道可以说是现代版的公路,对于其完好程度,有道路专家甚至认为堪比现代高速路。驰道耗费无数人力财力,耗时几年才修筑完成。驰道的中心肯定是首都咸阳,向西抵达陇山,北则直达河套草原,而东则到达河北蔚州,最后直接抵达山东,南方则连接到了蜀地中。
上图是迄今依旧完好的秦朝驰道的近照。气势不输任何县级公路。
《大秦赋》里那些秦朝历史记载的路到哪里去了?不是说好是正剧的吗?走了万里路偏偏漏了这条原创路!
《大秦赋》最多的戏份是在咸阳,就来说说咸阳的天气,这个本来就是地理老师应该传授的学科。
咸阳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型气候,特点是冬寒夏热雨水少。
可《大秦赋》就好像是在南京拍南唐后主李煜的戏。
《大秦赋》里的天气就像秦王的脸,永远没有好脸色:不是大雨滂沱暴雨如注,就是潮乎乎湿淋淋的雾气蒙蒙,连诸国大王殿的地板也像是刚刚喷淋过水。
令人不无惆怅地想起江南的梅雨时节,令人难以入眠的潮乎乎的湿冷的被窝…..
其它各国的戏份也都难逃一个水字。
雨水都快成患了,花10多年时间,劳民伤财修劳什子渠?
如果是天降大雨还则罢了,如果是人工降雨可就罪莫大焉了
由水就想到了酒,酒水一家嘛。
《大秦赋》里只要是喝酒,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贵贱,上至皇帝老儿下至平头庶民,一律喝一种像薄米汤似的酒,看剧情,酒劲之大,不喝则已一喝就酩酊大醉。
秦朝时期,由于分封割据,既没有实现统一的酿造技术和产品,更遑论制订标准。酒品、酒色也不可能相同,更重要的是,当时的酿酒技术很不成熟,加上酒曲品质的混乱,很难酿出高度酒,一般也就16-18度,很少超过20度。所以,古籍记载古人特能喝,一气喝个2、3斤跟玩儿似的。
像《大秦赋》剧中那种各国统一喝的水,更像是导演钦定的饮料。
如果秦朝的将士们能还阳的话,肯定要找导演拼酒。
其实,秦朝时期已经有不少好酒,像杜康之类的名酒应该成为秦王的贡酒。
到了大约1500年后的元朝,酿酒水平有很大地提高,能酿造50度的上好白酒。
估计是导演习惯性的阴差阳错,让秦人喝上元人的酒了。
《大秦赋》还蕴含很多地理学管辖的内容,就不一一赘述了。
地理老师说了,既然《大秦赋》也是正剧,他也曾动了凡心蠢蠢欲动。想了想,还是算了,地理正剧很难写,哪儿跟哪儿都动不了:
你可以在咸阳下南京的雨,可你能把咸阳搬到南京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