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于正,你俩为什么才道歉?!_风闻
娱刺儿-娱刺儿官方账号-娱刺儿是刺猬公社旗下文娱报道账号2021-01-02 10:57
怡晴 | 作者 宋巧静 | 编辑
七天前,**娱刺儿(ID:yuci-er)**推送了一篇文章,《郭敬明和于正会道歉吗?》。
彼时,156名影视从业者联名抵制郭敬明和于正,拒绝两人在节目中以导师身份营业,两位主人公当时都保持缄默状态,在新京报的采访中均不予回复。甚至有网友认为让两人道歉犹如做梦。
然而,就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郭敬明和于正组团道歉。此时距离郭敬明抄袭庄羽事件已经过去15年,距离于正抄袭门事件也过去了6年。
(图片源于网络)
12月31日凌晨,郭敬明发表了今年最长的一篇道歉微博,承认自己当初的抄袭行为,并愿意把自己抄袭作品的全部收入赔偿给受害者庄羽,或者捐给公益机构,但没想到被庄羽“反将一军”,将这笔钱用于成立“反剽窃基金”。
郭敬明道歉的热度燃得正旺,于正又添新柴。上午10点44分,于正在微博上正式为自己的抄袭行为向琼瑶道歉,并宣布退出《我就是演员3》的录制。琼瑶的回应很简单:希望于正知错就改。
多年不道歉,到了2020年最后一天突然组团,网友一时间有些接受不了,忍不住调侃:“郭敬明和于正道歉了,爷青结。”
观察娱乐圈从业者们对此事的讨论,道歉似乎只是开始,大众对郭敬明和于正的质疑并不会结束。编剧汪海林第一时间怀疑郭敬明道歉的诚意,在微博表明自己的态度:“这么多年不道歉,还能过得春风得意,怎么批评怎么说都不听,只一期节目被推迟,足以让他们思考人生。”
质疑声:郭敬明和于正为何道歉?
郭敬明的抄袭罪名早在2006年就已成立,十五年后被行业人集体抵制,道歉才姗姗来迟。大家忍不住怀疑他道歉的初衷不纯粹。
道歉之前,郭敬明的电影《晴雅集》上映,一周累积票房破3亿,随着《送你一朵小红花》《拆弹专家2》的到来,票房空间面临严重挤压。
网友@拉瓦铀 对郭敬明的道歉函做了逐句解读,转发量高达2万,热度直逼当事人。在他看来,郭敬明道歉函主要表达一点,为《晴雅集》票房能够更高而道歉。那句总结性话语“再次对大家,说声抱歉,非常对不起”的言外之意是“总行了吧,现在可以去看我的电影了吧?”
作家曾鹏宇也有相似的观点。他结合市场情况分析,《爵迹》《晴雅集》票房、口碑遭遇滑铁卢,《爵迹1》3.8分,《爵迹2》以网大形式播出,改编自阴阳师的《晴雅集》以5分收场,票房由于大众的抵制,在贺岁档档口也不算给力,这样的背景下,曾鹏宇认为**“他的道歉更多来自资本,承受不住市场惨淡的压力。他在向钱低头。”**
尽管庄羽接受了郭敬明的道歉行为,但大众显然还不满意。在庄羽“原谅声明”的转发中,演员秦祎墨提到,“从市场角度来说,翻译一下:急了。”同时他也在微博透露郭敬明和于正突然“改邪归正”的另一原因,又或者说是根本原因:政策导向。
和郭敬明一样,于正抄袭罪名也是白纸黑字板上钉钉。他们不缺流量,只要发微博爆料,就能上热搜,只要站在节目当中,就是舆论暴风眼。
和郭敬明不一样的是,于正在2018年《延禧攻略》播出后,明显有“洗白”的趋势,网友对其“死丫头”的称呼中包含了又爱又恨的双重情绪。2019年,于正的作品《皓镧传》《烈火军校》相继在爱奇艺播出,2020年《鬓边不是海棠红》又和黄晓明合作,平台播放一轮后成功上星,而《玉楼春》《当家主母》《大唐女儿行》也会陆续和观众见面。于正既不缺流量,也不缺市场,风评再差,仍有平台愿意为其买单。
如果说郭敬明的道歉压力源于电影票房,那么于正道歉又为了什么?其中部分原因或许来自政策压力。此前**娱刺儿(ID:yuci-er)**在采访一位制片人对郭敬明和于正两人的态度时,他曾表示,平台与资本能不能继续任用两人,取决于是否上有政策,而非道德层面的约束。
事实上,相关政策已于近期悄然而至。早在12月1日时,人民日报就报道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相关消息;网友@升值记也指出,在法律方面,《著作权法》在今年双十一当天修订,“这是第三次修订,上一次修订是10年前,几乎每次大修订,肯定是这方面的事情真的很严重”;演员秦祎墨则在微博上隐晦透露,“上面开完会该定的定,该说的说了……一切以国家政策为导向。”
12月18日,中国视协电视界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成立,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立健全联合评议惩戒机制,建立并动态更新行业违法失德人员清单,探索退出机制。十多天后,电影界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紧跟着成立。
综合各方观点,郭敬明和于正的道歉不仅是被迫向市场低头,向愈演愈烈的联名抵制低头,同时也来自于政策和法律的定调。
(姜思达:你有曾示弱过吗?
于正:没有)
反抄袭:属于郭敬明和于正的道歉还有很多,
还有很多抄袭者需要道歉
郭敬明和于正的道歉,并没有平息众怒,因为两人不止一部作品存在抄袭争议。
郭敬明的《幻城》曾被指抄袭日本少女漫《圣传》,从设定、意象到插图均被网友扒出有明显的抄袭痕迹,但《幻城》一书不仅成为郭敬明的成名代表作,甚至被改编为电视剧;今年的电影《晴雅集》也难逃抄袭质疑,电影主角晴明最拿手的“移形换影术”的呈现,与《奇异博士》中相关法术的呈现别无二致。而这些,郭敬明没有做出任何回应。
(图片源于豆瓣)
“抄袭惯犯。”有网友这样下定义。
于正抄袭门事件当年之所以轰动,不仅在于她抄袭琼瑶,还在于同行对其抄袭笔法的指认。曾与于正合作过的编剧李亚玲,当年就爆出于正的抄袭“二八法则”:“他说抄袭只要不超过20%,比如你把20集戏全抄了但只要扩充到100集,法院就不会追究。”2017年,于正的作品《云巅之上》又被指抄袭日漫《玻璃面具》和《华丽的挑战》,抄袭门事件之后,“于抄抄”的头衔并未摘下。
**郭敬明和于正两人在不同的场合中,都说过相似的话:用作品证明自己。**但当作品被大众“审判”时,却又存在抄袭的瑕疵。现如今他们的道歉,仅仅局限在法院判决成立的部分——分别给庄羽、琼瑶道歉。
那些同样被窃取劳动成果的作者,并不在道歉范围之内。
近年随着网文IP的改编,关于抄袭的讨论声量越来越大。郭敬明和于正道歉后,抄袭界争议较大的唐七再次登上热搜。
杨幂和赵又廷主演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播出时,原著作者唐七被指抄袭大风刮过,网文读者做的调色盘,溯源了大量的抄袭片段,但《三生三世》在当年成为仙侠剧爆款,影版累积票房过5亿。抄袭风波并未影响唐七继续卖版权,她的作品《三生三世枕上书》《华胥引》均被改编为影视剧。当时,原著作者大风刮过在大众眼中还只是无名氏。
原著作者付出,抄袭者受益,这种“不公”不是个例。
《甄嬛传》抄袭,原著作者流潋紫被匪我思存谴责时未曾发声,甚至成了浙江省作协成员;《锦绣未央》抄袭12位原著作者的16部作品,但仍能在东方卫视、北京卫视顺利播出;《楚乔传》被曝抄袭《斛珠夫人》,最终赔偿只有五万元;《爱情公寓》抄袭《老友记》却成为了一代人的记忆;《少年的你》原著作者玖月晞被质疑融梗,而电影版拿下金像奖最佳剧本,电影票房超15亿元,玖月晞被质疑融梗的悬疑作品“亲爱的”系列IP,也已被头部影视公司购买;未来还会有许凯和程潇主演的《你微笑时很美》待播,原著作者将抄袭之手伸向了电竞圈……反抄袭之风再盛,仍挡不住IP和流量对资本的诱惑。
“抄袭作品被改编成剧本合适吗?”这一问题在大众心中始终打着一个问号,而“致敬、借鉴、抄袭的界限在哪里”“融梗的定义是什么,多少百分比算融梗”“如何鉴定抄袭,由谁来鉴定”“如何惩戒抄袭者”等问题已经到了亟需解决的地步。
抄袭现象并不只存在于影视圈和网文圈,游戏、音乐、甚至是喜剧圈均存在抄袭的不良风气。以今年为例,年初喜剧演员白凯南被曝抄袭脱口秀选手张博洋的成名段子,而这些领域也并不是“法外之地”。
2020年即将过去,从春节档撤档、院转网、影院休业半年、上市公司纷纷抱国资大腿,再到“倔强自我”如郭敬明、于正发声明道歉霸占热搜,文娱行业从年头震荡到年尾。
问题的出现只是一个开始,所有的问号都在等待行业人的探索和解决。而新的一年,会发生什么,我们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