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新媒体时代两岸青年交流的路径与效益探析(一)兩岸青年交流之現狀_风闻
两岸青年-两岸青年官方账号-为两岸青年提供全方位的学习、生活、政治和娱乐信息2021-01-03 22:03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两岸青年相互交流的现状与发展前景,从文化,制度,经济三个方面分析了两岸青年交流的效益与路径。
在新媒体时代的浪潮下,两岸青年间的交流互动愈加频繁,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一股巨大的力量,利用好这一契机将会有助于化解双方矛盾,增加认同与共识。
本位结合“两岸青年“微信公众号,探讨了新媒体时代应该怎样抓住机遇推动两岸青年之间的良性互动,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向前发展。
青年承载着国家的未来,也承载着两岸关系的未来。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互动也越来越多,尤其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与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
2015 年 3 月 4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的民革、台盟、台联委员时提到 : “我们愿意让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机遇,愿意为台湾青年提供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舞台,让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成功注入新动力,拓展新空间。” [1]
一.两岸青年交流现状
目前,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互动范围分布广泛,主体的职业,阶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其中,大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与博士研究生)在其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
近年来,两岸双方都在读书求学,学术交流方面给予彼此便利,1985年到2000年,大陆高校招收的台湾本科学生只有2895人,研究生864人。而从2001年 到2004年,就一共招收了台湾本科生2875人,博士、 硕士研究生2766人,发展速度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
截至2015年10月,在大陆高校就读的台湾学生总数已 经达到了10536人。[2]仅2015年,台湾高校就接受了两千多名赴台读书的大陆学生。大陆院校也开展了一系列的迎接台生的交换项目和交流活动。
以两岸大学生交流为例,两岸青年交流的现状大致有以下特征:首先,双方的交流已经发展为双向交流格局,追溯历史到1987年,当时台湾方面有限度地允许到大陆探亲,1992年,台湾方面放宽政策,允许青年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但此时双方的交流仍然受到诸多限制。
此后,两岸交流呈现出向双向交流发展的趋势。一直到2008年,两岸直接“三通”,允许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允许大陆学生赴台学习等政策地出台,此时,两岸青年地交往才得以蓬勃发展,双方交流互动不断。
其次,双方的规模逐年增大,层次水平不断提高。这主要体现在每年赴台,以及来大陆的台胞数量每年都有新的增长,双方的交流路径也从夏令营扩展为旅游,游学,体育,科技,文艺交流等多个领域。
但是,两岸青年的交流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双方在认知方面仍存在很大的差异;交流不够深入,流于表面化;交流途径有待进一步丰富。这些问题都影响到双方交流的效益,关乎两岸和谐的发展前景。
1· 双方在认知上存在差异
认知差异
由于历史的因素,两岸青年在交流的过程中对某些重大议题持有截然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虽然两岸已经有各种平台和途径来扩大沟通,但是,双方对彼此的认同程度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很多来大陆交流的台湾学子对大陆的印象反倒不如以前。
“太阳花学运”中,依然有那么多“反中”的声音。即使服贸协定对台湾有利,但是依然受到很大的抵制。因此,如何提高两岸青年交流的效益变成为值得深思的问题。两岸青年的交流应该从认知领域开始,还原真实客观的史实,塑造共同的历史记忆。
2. 交流不够深入,流于形式
流于形式
从形式上看,当前两岸青年学生交流的主要路径是以交换生的身份参加校际交流项目,或者参加类似于夏令营的短期暑期班,研讨会。
在这几种模式下,学生们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地接受者,很难主动参与其中。从内容上看,很多交流活动只停留于文化,历史,旅游这些话题内,而对政治,金融,科技等领域不敢妄加涉足。
这样导致的结果便是相互了解的层次很浅,尤其是夏令营形式的参访,很多都是走马观花,只能接触到所在地最表面的形象,但是无法深入到其中感受当地的文化与社会生活。有的项目或体验活动则要求规模大,一味地宣传和粉饰,而不注重效益与质量。
3.交流时间短暂,影响力有待提高
影响不足
当前,尽管两岸青年之间的交流模式层出不穷,但是大多数的活动持续时间不长,只在特定的时间内聚集两岸学子,后续的影响并不明显,活动缺乏可持续性。很多学生参加两岸交流的信息渠道来自于周围同学,老师或者学校的某些交流项目。
有过半年以上交流时间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和接触对方的文化与社会生活。但是,对大多数学生而言,他们参加的短期交流太过仓促,在会议或活动期间,与会者聚集到一起讨论共同关注的议题,会议结束时,大家才刚开始彼此熟悉。活动一旦结束,大家之间的联系也就不再紧密。这种只注重成果和规模的活动只能让参与者浅尝辄止,无法真正触及到其深刻感受。
4· 交流结构有待完善
结构需完善
大陆如今给予台湾多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他们来读书,交流,甚至创业。再加上带近些年来的飞速发展,吸引了不少台湾青年来北京上海追逐梦想。大陆组织了很多青年交流的项目,每年有大量的台湾学生来大陆学习。而且人数总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态势。
但是,相比而言,大陆同学赴台学习交流的人数要少很多,由于台湾“三限六不”政策的存在,去台湾创业就业的青年面临着重重困难。,根据一项调查显示,。在参加过两岸交流活动的台湾受访学生中72% 来自台湾北部,12%来自中部,14%来自南部,2%来自东部,2%来自离岛地区。区域之间对比悬殊。而 参与交流的大陆城市也主要以福建、上海、广东 等沿海城市居多,内陆城市较少。[3]
注1:《“四个坚定不移”推进两岸和平发展》,《人民日报·海外版》,2015 年 3 月 5 日,第 1 版。
注2:艾明江:《 认知 - 情感 - 利益”:两岸青年交流模式的发展与演变》,《中国青年研究》,2017年01。
注3:珊珊:《两岸青年交流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两岸关系》,2016年第5期。
作者:張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