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塑”的可行性_风闻
天下不公-2021-01-03 18:08
最近,塑料袋成为“禁塑”的先行对象。由于其使用的广泛性,社会关注也就不奇怪了。早先塑料袋的出现就是起源于社会的需求。在某种条件下至今仍具有不可替代性,比如生鲜食品(水产品,凉拌或调和食品,粉状食品,早餐的汤和粥以及大部分外卖炒菜喝汤菜等等)。另外,蔬菜水果和冷鲜食品的大包运输塑料袋是最合适的保鲜隔离物。你去超市买鱼买肉,塑料袋仍然是很难被替代的包装物。从卫生防疫来讲,塑料食品袋也是最好的隔离物。可降解的“方便袋”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合适。
现在的问题是:
1、 用过的塑料袋尽可能重复使用,比如,买菜用过的塑料袋可以用它来装厨余垃圾。装过糕点食品的塑料袋可以用于冰箱里蔬菜的保鲜袋········。
2、最重要的一点,是塑料袋是可回收物。也就是说居民倒垃圾时,不要把塑料垃圾袋和垃圾一并投进同一个垃圾桶里——倒进“不可回收垃圾桶”里,塑料袋应放进“可回收垃圾桶”里,这样就可以回收再利用了。实际上遍布全国城乡的垃圾桶大多都有人专门来分拣回收:一是环卫工、二是废品收购人、三是社区的一些搞“创收”的老年人等等。这个情况笔者已经观察了一年多。有些城市小区的垃圾桶实际上是有人达成了默契——哪些垃圾桶归我捡拾,哪些垃圾桶归你捡拾。
问题是,任何人倒垃圾时一定要把垃圾和垃圾袋分开投放。塑料袋不用系口,翻过来一倒就是塑料袋和垃圾分离了,就这么简单。关键是塑料袋别乱扔就成。旅游景区等公共场所也应照此推行。
3、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很多景区沿路设有垃圾桶,但是在习惯性的业外用餐区域的垃圾桶配备单调就不合理了,一个垃圾桶怎么分类投放?至少要2-3个垃圾桶并排才行(2个装垃圾,1个装包装物)
4、鼓励义工和学生、居民共同参与垃圾投放的公益活动。鼓励环卫工、废品收购人和搞“创收”的老年人及时回收垃圾桶里的包装物(比如做得好的每月补贴几十块钱)
5、商家、单位食堂、菜市场,物流企业、超市等要建立集中回收处理垃圾袋的工作,尽量实现重复利用。回收量大的包装物一是返回原路重复利用,而是规格不一的可以指定废旧物资企业上门回收。
6、现在铁路的绿皮车少了,空调车窗户也都密封的,所以铁路沿线飘来飘去的塑料袋也就少多了。但是车上的塑料袋还有,所以回收垃圾袋的工作还是有的。沿线停靠的车站还是要有站台回收车辆和人员。
7、区别对待:超市部分商品还是可以用塑料袋,用量要限制。超市出口还是应设立塑料袋回收桶(顾客买完东西整理所购物时,不再用的塑料袋放进回收桶里)。
8、千万别简单的理解塑料袋的来和去,这可是地地道道的系统工程——每个环节都应充分考虑。疏堵相结合是最恰当的办法。“用”是客观需求,“不用”则要确保有个合适的“去处”措施。管理学有条规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持之以恒,不留死角。塑料袋的问题靠“歼灭战”行不通,关键还是在公民的意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