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总想要否定那个年代?_风闻
边走边看-2021-01-03 16:55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在建党95周年的时候,2016年6月,中共党史出版社 党建读物出版社出版了《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此书是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著的。关于此书,官方还有如下介绍:
“ 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提出编写《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的任务,并在编写工作启动后亲自审定编写工作方案,作出长篇重要批示,给予重要指导。本书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室务委员会具体领导下,历时六年编写完成。在编撰过程中,注意吸收《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二卷和《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的精华,并积极吸收党史研究最新成果。”
“这部权威通史类党史基本著作的出版,是党史学界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学习党史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教科书。”
此书第二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小结《党在1949年至1976年的历史性巨大成就》列举了新中国前27年取得的历史性巨大成就,例如**“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这在当时被世界公认是一个奇迹”**,等等。
但是回到当下的舆论场,这种权威的声音往往被不少杂音所污染。
2020年年末,英籍华人钢琴家傅聪去世,一些人又拿傅聪公费留学波兰于1958年叛逃(后来亦称“出走”)英国说事,称叛逃的原因是当时担心回国受其父傅雷被划为右派而受牵连。或许这个理由有点牵强,因为傅聪的弟弟傅敏当时在读大学,毕业后受到的影响只是没有当成外交官而成为了中学英语教师。有人就拿出另外一条据说是傅聪自己说的原因:“我出走的时候,心情很复杂,因为那个时候国内,没有艺术,而我没有艺术就没法活下来!”
那个时候是什么时候,国内是什么样的艺术状况?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指出:“中国20世纪50年代后期60年代前期,是一个艰辛探索和积极进取的年代,是一个艰苦奋斗和意气风发的年代。带有那个时代特色的社会风尚和精神面貌,铭记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册上,弥足珍贵,永远不会过时。”当时的建设成就,“使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段时间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知识分子的表现也非常出色,因此科技成绩“十分显著”,教育、出版、文化艺术的成就“相当可观。”
似乎是一种巧合,2020年12月31日,国家大剧院官方微博发布如下消息:
“ 2020最后一期#国家大剧院艺术微课堂# 来了!预祝大家新年快乐呀~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作曲家何占豪、陈钢创作于1958年,于1959年首演,是献礼‘新中国成立10周年纪念’的音乐作品。乐曲以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综合采用交响乐与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依照剧情发展精心构思布局,**是二十世纪最成功的中国经典音乐作品之一。**本期艺术微课堂我们邀请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曲作者之一:何占豪老师为大家讲述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音乐故事。”
全世界的华人,不知道这首经典作品的,恐怕已经是很少了。不过,了解这首经典作品创作经过的,肯定还有不少,不然就不会有那么多人还相信那个年代真的是没有艺术的年代。
值得点赞的是这部经典作品的主创者何占豪(另一作者陈钢负责配器钢琴的作曲)。
2019年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首演60周年。新华社报道:“这只琴弦上的‘中国蝴蝶’,代言着中国人从古至今忠贞不渝的情爱,飞过了沧海,飞向了永恒,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符号,更将成为全人类共享的艺术经典。”
新华社记者采访创作者何占豪:“有人说,60年来,《梁祝》的影响力依然代表着中国音乐的巅峰水平,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何占豪回答:“60年了,《梁祝》还那么红,其实我并不开心。如果10年能出一个精品,60年可以出6个精品。为什么好的作品出不来?真正的经典老百姓才会传唱。所谓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夸奖。最好的评委是人民大众。”“我们的专家要把眼睛放下来,教育界和专家要自问,青年为何写不出中国特色的音乐来。”
笔者相信,中国总有一天会出现超越《梁祝》的音乐作品。
在毛泽东的“百花齐放”和“洋为中用”方针的指导下,那个年代还诞生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管弦乐序曲《红旗颂》。后来又有了钢琴协奏曲《黄河》等经典作品。而这些经典音乐作品,都是至今没有被超越的。
笔者同样相信,这些作品总有一天会被新的作品所超越。
笔者希望,那些总想要否定那个年代的人的市场能越来越小。
笔者同时希望,那些总想要否定那个年代的人早点有自知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