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广度和深度 评《送你一朵小红花》_风闻
孤独到没有一个朋友-2021-01-04 17:14
看电影最怕两条——一是不接地气,一是说教。如今中国电影越来越接地气,也越来越有人间烟火味。
《送你一朵小红花》就很有人间烟火味,演员的表演也可圈可点。
不知大家是否发现一个细节,马小远两次在韦一航身边躺下,一次是夜里动物园边,一次是她最后和韦一航溜出医院在铁轨上逛。
第一次她毫无防备地摊开双手躺下,第二次她躺下之后拢了拢衣服。这两次“躺下”的心境完全不一样,第一次她在韦一航面前是“强者”,第二次她已经是“弱者”。这两个动作不同不知是演员还是导演的设计,用细节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做得非常棒。
另外还有一个细节,当女儿因为癌症已经去世,带着行李坐在路口吃牛肉饭的父亲,那个咽不下去却大口扒饭的形象一下子让我想起很早以前读过的短篇——村里死了穷人家的年轻人,富人的妻子去穷人家探望,发现穷人母亲正在喝菜汤。富人的妻子不能理解:”儿子刚死,她怎么能喝得下菜汤。“穷人母亲告诉她,因为汤里有盐。
那一刻我突然了解穷人母亲喝汤时的心情。虽然与吃牛肉饭的父亲内涵完全不同。
这个“讲四川话的父女“暗线,十分成功,用儿子的话说”甚至可以说是主线在衬这条暗线“。
一部电影涉及青春叛逆、涉及人情温暖和现实,当马小远带着韦一航去经历各种“探险”时,我已经猜到了结局。很想知道电影将以什么手法来呈现这个结局——是浪漫的,还是现实的?
电影前面铺垫了太多直白的”大实话“——比如韦一航的”痛在我们自己身上,为什么要拿出来给别人看“,吴晓昧的”再乐观的人,也有绷不住的时候“,还有韦一航和父母大吵,不愿自己的病,再拖累父母。
当韦一航说“再不出去走走,我要被憋死“的时候,”生命的长度和深度“的标题一下子跳进我的脑海——如果是我,我会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生命的长度不够,就让他有广度和深度。
帮助别人是一种“深度“,如马小远,在”安排“别人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存在价值。
去寻找“诗和远方“就是一种”广度“,就如我国核专家林德俊院士,生命的最后一刻想的是“资料终于整理好了”。
我很期待电影用点睛之笔让主题得到升华。
可惜,结尾很尬。
要有什么的结尾才能让电影升到一定高度?今天我突然想到两件事,都发生在18年的福州。
一件是一位高中寄校生在晨练的时候摔倒,被自己的血呛到窒息而死。其父母都是医务工作者,在网上声讨学校的文章开头是:“父母作为医生,救活了无数生命,却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在需要的时候,没有人出手相帮“,还去学校门口拉条幅,企图把事情闹大。
另外一起,是内科医生的儿子,在公交车上猝死。只有十几岁的孩子心脏骤停,当时只要有人在他胸口拍一巴掌,孩子就能活。这位母亲为了不让类似悲剧再发生,主动四处科普,进学校机关办讲座,让更多人知道急救知识。
两个差不多年龄的孩子,哪个生命被延长?相信大家心里都有答案。
以上,供导演编剧们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