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了!中国远程火箭炮成功命中海上目标,这是要改写对海战争模式了?_风闻
大牧_43077-2021-01-04 11:57
神了!中国远程火箭炮成功命中海上目标,这是要改写对海战争模式了?作者:军武优选
本文转载自:南海的波涛(ID: nhdbt1 )
近日,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防军事频道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第79集团军某旅下属某远火营营长李文涛中校,在第79集团军季度实弹演习中,率领该远程火箭炮营成功完成了对海上移动目标的打击。从伴随报道放出的视频中可以看出,由该营发射的多枚300毫米远程火箭弹成功地命中了正在海面上行驶的靶船,并将靶船彻底摧毁,而这也是我陆军远程火箭炮部队首次公开使用远火攻击海面移动目标的视频。
报道原文:
今年盛夏,某演习号角吹响,李文涛再次领命出征。此次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对海上运动目标射击和极限射击。
李文涛望着海天一线,洁白的浪花在海中朵朵绽放,脑海中算起了洋流怎么测;海风轻轻吹拂着面颊,他不禁琢磨,诸元里的风速如何修;吃饭时,思索的是如何缩短射击准备时间,就连睡觉说的梦话,都是射击口令……今年以来,李文涛所有努力都在和时间“赛跑”、向精度“宣战”。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李文涛3次带队跨越3省6市,昼夜机动2000多公里组织现地勘察,4次系统修订预案,5次组织综合战备演练,深入分析陌生地域综合情况,组织协同训练,绞尽脑汁在每个阶段“抢时间”。
训练严一分,战斗力长一分;发射快一分,胜算增一分。从疏散配置部署,到指挥所开设、炮手操作……用时均比大纲规定和考核细则要求有所减少。在李文涛的带领下,全营常态化锤炼炮班配合“零时差”、数据“零误判”、操作“零出错”的真功夫,培养出一批“全能王”“数据通”“金手指”。
李文涛聚焦实战创新法,尝试不同弹药极限距离射击,探索出各弹种极高限、极低限距离射击时的规律;研究“不落地”装填弹药窍门,将弹药装填时间大大缩短……
风急浪高,海风呼啸,长剑引弓,发射时刻即将到来。“敌”无人机频繁窥视、干扰设备阻碍坐标侦察……此刻,指挥车里鸦雀无声,李文涛凝视显示屏,捕捉火力打击最佳时机,随后指挥柄柄“长剑”呼啸而出、招招制敌。
那么,对于中国陆军第79集团军远程火箭炮营玩出的这么个“新花样”,咱们应该如何认识、如何评价呢?大伊万觉得几句话:从装备性能上来说,能把上一代的远程火箭炮玩成这样,当然值得赞许;但是从战术运用上来说,靠远程火箭炮去反海面移动目标,其战术用途其实相对比较有限;但是,如果咱们再多想一层、甚至用逆向思维想一想,靠火箭炮去打击动目标”甚至“海面目标”,这作战模式倒是能给咱们不小的启发。
PHL-03A性能已不算最先进
说第79集团军的这次演习从技术角度“令人称道”,很显然,您看它的主战装备是什么就行了:从目前公开的视频中可以发现,第79集团军远程火箭炮营的主战装备,还是以我军的PHL-03A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为主,其总体技术来源与整体技战术性能和俄集团军战役炮兵的9K58/БM-30“龙卷风”式300毫米远火类似。
PHL-03A型远程火箭炮
9K58“龙卷风”火箭炮
而从技战术性能来说,PHL-03A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作为PHL-16型远火的上一代产品,其实性能相比较而言肯定会稍逊一筹:
从火箭弹射程来看,根据珠海航展上曾经展出过的、用于外贸的“火龙-140”型300毫米火箭弹来看,PHL-03A型远程火箭炮的实战射程大概只能达到130到150千米之间;
从火箭弹的毁伤能力来看,同样是用于外贸的“火龙-140”型火箭弹在使用杀伤爆破集束弹头时标称毁伤半径在100米左右,满打满算也就3万平方米左右;
PHL-03A的火箭弹
而从最关键的火箭弹制导能力与地面密集度来看,“火龙-140”系列火箭弹缺乏末制导能力、也缺乏高精度的制导组件,毕竟它的定位还是“远程火箭弹”而非“战术导弹”。故相比火箭军装备的多型地对地战术导弹,“火龙-140”火箭弹只采用了相对简易的INS/GPS(估计国产版本用的是“北斗”)捷联惯导系统,弹道末端精度数据在40米左右,比火箭军部分用于精打的战术导弹差了一个数量级。
PHL-16型370毫米远程火箭炮
(图源:人民画报 万全)
故而,PHL-03A型300毫米远程火箭炮不管是从整体性能上,还是从主要分系统火箭弹的技战术性能上,相比较我军最新锐的PHL-16,都只能用四个字来形容:差强人意。
PHL-03A攻击海上移动目标非常了不起!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军第79集团军某旅远程火箭炮营使用PHL-03A型火箭炮、加上“火龙”系列300毫米火箭弹,能对远方海面目标、而且是移动目标实施成功的攻击,这战术能力绝对不容小觑:
一方面,咱们刚才说了,按照目前来说PHL-03A型火箭炮的技战术性能已经“并不突出”,尤其是地面密集度数据不算亮眼,想用它命中面状的、比如一个尚在待机状态、还未展开的坦克分队倒还凑合。但要让它命中一个点状的、甚至可能只有十几米长的船只与车辆,这显然不应该在该炮的设计能力范畴内;
另一方面,从目前公开的数据看,PHL-03A型火箭炮与配套的“火龙”系列火箭弹也缺乏末端辅助制导手段。比如伊朗在自己的“Fateh-110”系列导弹上曾经使用过的激光半主动制导模式、靠地面引导分队实施激光照射提高打击精度。而PHL-03A并没有类似的设计,为远火营作战而配套的JWP-01型小型无人侦察机到现在为止,预定承担的也只是前期的态势感知以及目标标定任务,为火箭炮确定射向等火控诸元后它的战术任务就基本完成了,并不能用来协助火箭弹实施末端制导工作。
因此,我军第79集团军要完成使用PHL-03A型火箭炮对海面目标实施精打的任务,想从“300远火”的训练手册与教材中找相应的经验是不可能的,这种任务本身不在PHL-03A的设计范畴;在得到无人机等前沿观通系统的精密标定、为火箭弹装订射击诸元后,想借助末制导来提升一下打击精度同样是不可能的,不管是营一级指控还是单车火控,都没有相应的能力支撑。
要完成对海面目标实施精确打击的任务,途径只有一个:
一、在日常维护与保养中将火箭弹调校到最佳状态;
二、在目标标定与目标运动特征计算上做到最高水平;
三、在火箭弹射击诸元装订上做到最高水平,说白了就是把手头的PHL-03A型远程火箭炮性能发挥到极限、打出“超出设计能力”的水准。
故而,从这里咱们可以看出,第79集团军使用PHL-03A型远程火箭炮打海面移动目标的演习,技术含量有多大、体现出的战术能力有多强了。
PHL-03A“炫技”的实际作用有限
虽然从第79集团军某旅对远程火箭炮的使用情况来看,该旅远程火箭炮营应该是已经把PHL-03A型火箭炮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甚至常规的射击科目已经无法满足我军官兵们的“胃口”、不得不变着法子搞“打击海面移动目标”这种高难度科目了(笑)。
但是大伊万觉得,这种靠PHL-03A型火箭炮去打海面移动目标的战术,用来凸风格凸水平是没问题的,真用来实战未必有多大用处:
从战术上来说,我军从来没指望远程火箭炮来遂行海岸防御任务,而遂行岸防任务的部队这么多年变来变去,目前正儿八经的、以遂行岸防任务为主的部队大概只有海军的岸导旅了,根本没有陆军神马事儿。
更不用说以PHL-03A型火箭炮的性能,咱们之前也说过,PHL-03A型远程火箭炮在遂行作战任务时,是需要得到旅无人机分队的JWP-01型侦察校射无人机的目标标定的,该型无人机活动半径约150千米,最大任务持续时间4小时,侦察设备包括机载电视摄像机、全景式航空照相机、激光测高仪、电视图像跟踪器等。也就是说,该型火箭炮要承担海岸防御、对海攻击任务,实际上只能标定到距离海岸150千米左右的目标,考虑到无人机标定的均方差、估计这个距离还要再打个折扣。故而想指望PHL-03A去遂行攻击海面移动目标的任务,这个技术性能是否符合实战条件下的作战要求,还得打个问号。
而从战役角度考量,以PHL-03A型远程火箭炮的战术性能看,估计用于攻击远离海岸的水面目标是没戏了,只能勉强用来攻击距离海岸不到100千米的舰队。而这么近的打击范围,比较符合的战役场景似乎也只有反登陆作战时,对敌方正在编波换乘的登陆舰队实施的打击了。
而即使是打击靠近海岸的敌方登陆舰队,PHL-03A的性能依然“有点弱”,攻击效率是比不上精确打击能力更强的岸导部队的,唯一的优势是可以部署在战役纵深、对正在靠近海岸并泛水上陆的敌方登陆舰队第一梯队实施压制与火力拦阻。但考虑到PHL-03A型火箭炮属于陆军集团军炮兵旅的装备,真要和海军的岸防部队实施跨军种协同,某种意义上来说也又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儿。
最后,从战略角度考察……话说,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目前的作战实力,也以中国目前面临的国防形势来看,海岸防御这种作战任务都是哪年的老黄历了。自从上世纪五十年代打完了抗美援朝,基本上就没有哪个列强敢犯失心疯轻言在中国海岸搞两栖登陆这种事了;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几次台海危机,中国人民解放军展现出的极强的战略运动能力,也使得台军打消了靠大规模两栖登陆“重回大陆”的念头。
说白了,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岸防部队,大概是目前海军各兵种里“用武之地”最少、最有可能未来几十年都派不上太大用场的兵种。海军岸防部队如是,“半路出家”靠PHL-03A型远程火箭炮想客串一把海军岸防部队职能的陆军远程火箭炮部队当然就更不例外了。
“远火攻击海上移动目标”的启示
虽然第79集团军这回靠远程火箭炮打击海上移动目标,既体现出了该部良好的训练水准与极高的战术素养,而从“远火攻击海上移动目标”的实际作用来讲又比较有限,但大伊万依然觉得,咱们不管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说,还是从正向思维的角度“多想一层”,靠“远火攻击海上移动目标”,这意义还是有一些的:
台军采购中的美国M-142海马斯火箭炮
台军雷霆2000火箭炮
配备反登陆火箭弹、反舟波火箭弹、反泊地火箭弹
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说,也许咱们的岸防力量不靠远程火箭炮,远程火箭炮的战术性能也不符合我军岸防部队的客观需要,但没准有些国家或地区需要这种装备呢。尤其是远程火箭炮所具备的面杀伤能力,真要在特定战区被用于对我军的两栖上陆梯队实施“反舟波打击”,倒也可能会对我军的两栖登陆第一梯队造成很大的麻烦,这是必须值得我们注意的。毕竟,咱们可以做到的战术,没有谁规定其它军队也一定做不到吧。
而要是“多想一层”,大伊万认为,使用火箭炮对移动目标实施打击,多少已经体现出了未来战争对陆军与陆军装备的客观要求:更远的射程,更快的反应速度,更强的精打能力,更好的调整打击目标的能力。现在我军的远程火箭炮打击移动目标还要靠指挥车的手动计算,而如果将远程火箭炮换成可以共架发射的远程巡飞弹或远程对面攻击导弹,这作战场景是不是又不一样了呢?未来的发展,值得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