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安宁:由一起转院死亡案例所想到的_风闻
姬安宁观察-2021-01-04 10:36
现在医院的医生,好像都变成了机器人,他们过度相信某种检查的结果,以至于在紧急的时候贻误战机,下面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案例。
寇长浩今年33岁,家住甘肃省庆阳市什社乡李岭村。
2020年10月23日上午8时许,寇长浩起床时突然感觉自己背痛、心慌、喘息、呼吸困难,家人立即拨打了120急救电话。20分钟左右,救护车赶到,在寇永广和女儿寇女士的陪同下,寇长浩被送到了庆阳市人民医院。上午9时01分,寇长浩在庆阳市人民医院急诊科挂上了号,接诊医生是吴欣(化)。
寇永广回忆,当时,这个医生就给开了各种检查单,还测了血压。当时血压极高,两侧胳膊血压还不一样,这个时候,医院没用药,就输上了一瓶水。接着去做了个普通的CT,又做了心电图,抽了心肌酶。“我儿子当时疼痛难忍,七尺汉子在医院楼里疼地哭嚎不止,医生见状就给打了一针止疼针。”寇永广说,“我看见医生在开具的单子上面写了主动脉夹层,同时打了一个问号。我们问医生是夹层吗?咱们这里能看吗?”医生回复说不能。于是,寇永广和家人就要求立即转院。
期间反复检查,B超室的工作人员下班了,硬是等到人家下午上班。最后病人在转院途中死亡。
我们知道,主动脉夹层是必须立即采取治疗措施的!
第一,止疼,显然这里用的止痛针一般,没有止住疼;
第二,降压,在这里降压显然晚了。
第三,控制心率,显然在这里没有控制。
第四,最后不行的话,要做手术。
如果前三个步骤都第一时间采取行动的话,病情的发展也许没有那么快。
主动脉夹层的死亡率是很高,但医生过度依靠检查,以至于耽搁了时间,难怪病人家属埋怨。
过去在缺乏医疗检查的时代,医生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的,那个时候叫“诊断性治疗”,或者“治疗性诊断”,这当然有一定的冒险性,但确实有时候见得奇效。
就比如,这个病人,医生起初的“主动脉夹层”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个病比较紧急,就干脆按“主动脉夹层”采取治疗措施,也可能改变疾病发展的路径。
反之,在那里被动地等待结果,也错过了治疗的时间,也耽搁了转院的时间。
那么,当今的医生为什么特别喜欢各种检查呢?
第一,赚钱,医院有收入,医生有提成,何乐而不为?
第二,怕承担责任,甚至是逃避责任,必须把病弄清楚之后,我才能用药,否则万一用的不恰当呢?
然而问题是,有的病有特异性诊断方法,但大多数病是没有特异性诊断方法的,比如发热,有几十种疾病都发热,对有经验的医生来说,简单几个检查,就可以看出大概,但如果完全依靠检查,就需要把发热的所有疾病都检查一遍,那不仅浪费时间,而且还要让病人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
当然,现在的某些检查是有必要的,如果在病情紧急的时候,一味进行各种检查,那不是折腾人吗?更危险的是,还有可能出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