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茅台”被控诉!揭秘爱尔眼科2800亿市值背后资本「棋局」_风闻
柒财经-汇集新鲜资讯。关注金融创新报道。2021-01-05 16:36
新年首个工作日,贵州茅台(600519.SH)股价一度突破2000元/股,“身价”新高屡见报端。
不过,柒财经注意到,当贵州茅台迎来“鲜花与掌声”时,另一边眼科界“茅台”——爱尔眼科(300015.SZ)因一场医疗纠纷陷入到舆论漩涡之中,同日股价收跌近9%。
另值得一提的是,资本市场中,爱尔眼科被归类至白马股。而爱尔眼科创始人陈邦起家史,与“莆田系”相似,即承保医院的眼科科室,并引入国外治疗设备与技术。
可这种模式并不持久,随着“院中院”被整治,陈邦开始另立门户,从医院独立出来。而为了扩大规模,2014年起,爱尔眼科通过并购基金,撬动更多资金投资医院。
约11万股东 新年首日收跌近9%
1月4日,爱尔眼科(爱尔眼科医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官方微博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希望与艾芬一道申请学会和相关部门检查和鉴定。”
柒财经了解到,前述所提“艾芬”为武汉某医院急诊科主任,同时是一名抗疫医生。
2020年12月31日晚,艾芬在个人微博上公开质疑,爱尔眼科对其治疗不当,术后视力并未好转,且之后检查结果显示,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近乎失明。
需指出的是,该微博发出后,经过发酵,在网上引发热议。同日晚,武汉爱尔眼科针对于此发声明称,艾芬的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恢复等符合医疗规范,术后视力较之前明显提升。
到2021年1月1日,艾芬对武汉眼科的声明进行回复。也是1日,爱尔眼科成立集团调查工作组赶往武汉进行调查。4日,爱尔眼科对外公布,这份“与手术无直接关联”的核查报告。
“看了核查报告后的直觉: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管理混乱,推卸责任。”艾芬同日回应称。且次日,艾芬再度就报告内容提出种种质疑,并直指自审自查的内容无法让人信服。
柒财经发现,前一个交易日(2020年12月31日),爱尔眼科盘中触及75.5元/股的年度高点,而到了2020年首个交易日,收报68.22元/股,跌8.91%。
不过,2020年1月5日,爱尔眼科盘中股价的价格大体上高于首日收盘价。
另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爱尔眼科股东数近11万人。目前,其总市值超2800亿元,且本周内共计解禁4838万股,市值超过30亿元。
2020年第三季度报显示,前10名无限售条件的股东中,包含高瓴资本—HCM中国基金、中行—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工行—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
动用金融手段 撬动更多资金扩大版图
事实上,爱尔眼科虽不是莆田系,不过两者最初发展来看,均是以“院中院”模式发展起来的。不过,据公开报道,前者将高端设备作为切入点,后者诸如“老军医”“一针灵”等套路。
且最终的结果如大众所知那般,“院中院”模式被清理,陈邦自然成被打压对象,并开始谋划转型,从医院独立出来,成立自己医院。
2009年,作为首批28家上市公司之一,爱尔眼科成功登陆创业板。这一年,其录得营业收入6.0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近1亿元。
而到了2019年,爱尔眼科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为99.9亿元、13.8亿元。另2020年前三季度,爱尔眼科营业收入85.7亿元,其中第三季度该指标达44亿元。
承包医院科室的道路走不通后,陈邦在各地成立医院,重资产的模式需要强大资金做支撑。于是,2014年,陈邦动用上金融手段,通过并购基金的形式撬动更多资金。
据第一财经报道,自2014年起,爱尔眼科参与设立前海东方、湖南中钰、南京安星、亮视交银、亮视长银、亮视长星、亮视晨星等7家专用于收购医院资产的并购基金的募资额合计就达到了72亿元,爱尔眼科对并购基金的投资金额预估合计为12.68亿元。
且若并购基金投资的医院业务成熟、业绩稳定后,由爱尔眼科收购,并入到上市公司表内。
柒财经注意到,去年6月,爱尔眼科发布公告称,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将30家医院收入囊中,其中有26家来自并购基金。
另2020年第三季度显示,基于这次收购,期末商誉余额较年初增长56.41%,至41.26亿元。
且截至三季度末,爱尔眼科交易性金融资产达2亿元,其他非流动性金融资产17.8亿元,而2019年末该指标近17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爱尔眼科相关负责人曾对媒体表示,由于上市公司自身资金实力逐步增强,而并购基金收购医院的模式成本高于上市公司直接收购,作为阶段性的收购措施,并购基金在5至6年完成使命后陆续退出历史舞台,以后将逐步过渡到由上市公司收购更多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