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注释引发的误解需要说明和澄清(下)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34755-2021-01-06 14:11
当日的周反省录中关于鲁中作战的内容:
**军事东里店与沂水如期占领,此为半月来进剿沂山区老巢重大之收获,亦为本年剿匪最大之成果。****鲁匪避战之策略竟至脱离此惟一根据地之老巢,乃四出窜扰,以眩惑我军,希图牵制我直捣南麻、沂水之计划,以达其保存老巢,亦云愚极之至,**然不有坚毅督导,若应墨三之心理及其所表现之行动,未有不为匪所算也。最后座能达成目的,尤其在山洪二度暴发、渡河极端之时而竟得完成此一计划,亦云幸矣。不有天助,何能顺利至此耶!故泰安运城、费县、定陶虽陷,实抵偿有余。今后清剿黄河以南之共匪或易为力乎?[69]
逐日研判蒋介石这段日子的日记,可以看出,华东野战军执行中央军委“分路出击敌远后方”的方针后,的确在国民党军陆总徐州司令部以及战区将领中产生了震撼,顾祝同和战区将领也心存惶惑,急欲回头,但被最高统帅蒋介石制止。蒋介石制止下属,并不是因为他英明果决,算无遗策,对华东野战军的“分路出击”和刘邓大军的南渡毫不在意。而是****因为他孜孜于在山东战场取得一个具体的成果以慰其心,这个具体的成果就是占领他认为是华东野战军“老巢”的沂水县城——他甚至认为华东野战军“分路出击”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沂水这个“老巢”,因而嗤之为“愚极之至”。
这个具体的“成果”刚一拿到手(7月11日),他立即就急不可耐地转向了“次一计划与行动”,而这个“次一计划与行动”的目标指向,恰恰就在他的老对手毛泽东7月2日作出的研判范围之内:“更应积极督策,必使鲁西刘伯诚股匪彻底消灭,勿使其再北渡回冀。鲁中方面应先歼灭费峄地区之第一、第四纵队而后,再收拾泰安方面股匪也。”
至此,国民党军对山东战场的“重点进攻”,事实上已被摁了“暂停”键。
——这个“愚极之至”者,究竟为谁耶?
从人民解放军方面检点:1947年5月中旬孟良崮战役迄至8月初,华东野战军山东战场内线作战未能实现一次成功的作战:不仅没有实现对刘邓大军战役层面上的配合,而且造成一些局部困难(如一、四纵在鲁南陷入重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后的鲁西南作战特别是羊山集战斗,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取得了重大胜利,对山东内线战场的华东野战军的的确确是一个有力的策应和配合。**然而,同时期的华东野战军的南麻、临朐战役失利,致使这种配合的效果打了很大折扣,殊为可惜。
粟裕起草的《南麻临朐等役初步检讨》亦称:“东北及刘邓各军开始反攻,屡获伟大胜利,而华野各部自五月中旬迄今,已近两月,无战绩可言。因此,发生轻敌,而急于求战,致有错失。”[70]
在短短一个月中,华东野战军首长数次失误。尽管如此,毛泽东还是充分理解,耐心听取意见,给以鼓励,循循善诱,正面加以指导。在此期间,仅给华东野战军首长一次措词相对严厉的批评,那就是7月14日对华东野战军首长的指示电:“你们近日对陈唐指示变化太多。陈唐主力仍宜迅速打下泗曲,以十纵攻取宁阳、汶上、济宁,对十二军暂置不理,否则将丧失时机,一事无成。……东里店一役未打,甚为可惜**。**”[71]
早在孟良崮战役结束后的5月22日,毛泽东即预见山东战场最迟1947年12月可以改变被动局面:“准备用六七个月时间(五月起),六七万人伤亡,各个歼灭该线之敌”[72]。8月间,西线兵团明确了在外线作战的任务后,东线兵团在华东局直接领导下,于9月开始的胶东保卫战节节胜利,打的非常精彩。10月8日,东线兵团收复掖县,歼敌4万余人。
10月8日24时,毛泽东发出“我军已全面转入反攻”电华东局转许谭及各纵:
各电均悉。庆祝你们收复掖县及歼灭敌人数部的重大胜利。自从你们转入反攻后,我军业已无例外地全面转入反攻。敌人已没有任何一处再能进攻**。****我刘邓、陈粟、陈谢三军共四十八个旅约四十万人,业已在长江、黄河间立住脚跟。**西北我军不久即将向敌区进攻。东北我军攻势有很大发展。整个形势于我有利。希望你们在华东局正确领导之下,继续争取胜利。[73]
华东野战军东线兵团胶东保卫战的胜利,成了人民解放军全面转入战略反攻的标志!
华东野战军从山东战场内线作战转向“分路出击敌远后方”,再演进而成西线兵团加入战略反攻序列,与刘邓大军一起经略中原,东线兵团在华东局领导下独立坚持内线作战,在不到两个月时间内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对山东战场的“重点进攻”,也转入了反攻的这一过程,证明了毛泽东军事思想和人民解放军统帅部战略决策和指挥的英明正确!
以“七月分兵”错误地概括和表述从“分路出击敌远后方”的作战方针,到实现关内战场战略格局和部署的演进过程,以错误的注释和《粟裕年谱》所做的似不经意间的一个标点符号和添加的一句“配合刘邓行动”,歪曲了一段历史,形成了“华野匆忙分兵是为了配合刘邓外线出击”的错误认识。并且给人造成了“七月分兵”是中央军委、毛泽东做出的仓促的配合刘邓出动的战役行动的错觉。推而广之“分兵”之后的一系列失利,乃至南麻临朐的失利也是因为兵力不集中,准备不充足造成的。
因此,有必要对“七月分兵”是如何提出的及文中所提的错误注释,加以分析和澄清。
——在军、战史论著和史籍中,似应避免使用“七月分兵”这一不准确不适当的词汇。
注释
[1]1947年8月4~6日,华东野战军分编为西线兵团和东线兵团。1948年3月4日,中央军委决定华东野战军重新编组4个兵团:西线兵团分编为第一、第三兵团(又称粟裕兵团和陈唐兵团),东线兵团改称第二兵团(又称山东兵团或许谭兵团);14日,华东局决定,以华中指挥部为基础组建第四兵团(又称苏北兵团或韦吉兵团),辖第二、第十一、第十二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单位沿革》(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517、第518页、第543页。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2]中央军委一度拟将华东野战军西线兵团划归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山东的渤海区也划入晋冀鲁豫区,但后来未实行。《重新划分华东野战军及渤海区建制(1947年9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沿革·文献⑶》第320~第321页,解放军出版社2007年12月第1版。
[3]华东野战军与晋冀鲁豫边区于1947年8、9月间签订了《关于供给保障的协议书》,《华东野战军与晋冀鲁豫边区关于供给保障的协议书(1947年8月、9月5日)》,《后勤工作·文献⑶》(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226~第230页,解放军出版社1997年10月第1版。
[4]《中央军委关于以神速动作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致陈毅、粟裕、谭震林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1947年7月2日12时)》注[1],《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12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5]《东北作战方针和关内战局(1947年5月20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78~第7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6]《在山东战场打破敌人进攻的作战方针(1947年5月22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81~第8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7]《粟裕年谱》第246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8]《六月中旬作战以全歼敌七个旅为目标(1947年6月4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95~第96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9]《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第14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10]《不要打无把握之仗(1947年6月22日)》注[3],《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11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11]《毛泽东关于部队可否按原定计划出动致刘伯承、邓小平电(1947年6月20日)》,《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169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12]《刘伯承、邓小平关于部队将按时于月底渡河致中央军委等电(1947年6月21日)》,《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175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13]《不要打无把握之仗(1947年6月22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111~第11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14]《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第143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15]《拟围攻桂系吸引援敌而歼灭之(1947年6月23日23时)》,《粟裕文选㈡》第30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16]《中央军委关于只有将桂系歼灭方能打开局面致陈毅、粟裕、谭震林电(1947年6月24日)》,《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42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17]国民党军第三兵团司令官为欧震。
[18]国民党军第二绥区司令官为王耀武。
[19]国民党军第二兵团司令官为欧震。
[20]《国民革命战史·戡乱战史·华东地区作战》第142~第143页,[台]国防部史政编译局中华民国七十三年三月十二日编印。
[21]《敌密集靠拢进犯沂鲁山区(1947年6月28日)》,《粟裕文选㈡》第302~第30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22]《应取分路出击敌远后方之方针(1947年6月29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113~第11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23]《粟裕年谱》第246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24]《目前阶段陈粟谭军与刘邓军只作战略配合(1947年6月1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89~第9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25]《刘伯承、邓小平关于部队将按时于月底渡河致中央军委等电(1947年6月21日)》,《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175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26]《六月中旬作战以全歼敌七个旅为目标(1947年6月4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95~第96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27]《粟裕战争回忆录》第512页,解放军出版社1988年11月第1版。
[28]《围城打援是歼敌的重要方法之一(1947年1月11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㈢》第612~第613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29]《应取分路出击敌远后方之方针(1947年6月29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113~第114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30]《部队是否西移须依情况决定(1947年7月12日15时)》,《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139~第14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31]《目前应放手攻占泗水等七城(1947年7月14日21时)》,《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14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32]《中央军委关于四个纵队暂不要轻动致陈毅、粟裕、谭震林电(1947年7月10日2时)》,《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58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33]《中央军委关于目前仍须先打分散孤立之敌致陈毅、饶漱石等电(1947年7月13日14时)》,《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63~第469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34]《目前阶段陈粟谭军与刘邓军只作战略配合(1947年6月1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89~第9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35]《同意刘邓全军休整月底渡河(1947年6月3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91~第9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36]《粟裕年谱》第249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37]《以神速动作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口(1947年7月2日)》注释[3],《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12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38]《以神速动作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口(1947年7月2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119~第12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39] 《中央军委关于以尽歼泰安至临城全线之敌为第一目标致陈毅、粟裕、谭震林并告刘伯承、邓小平电(1947年7月3日)》,《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46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40]《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战史》第145页,解放军出版社1996年7月第1版。
[41]《在山东战场打破敌人进攻的作战方针(1947年5月22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81~第8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42]《中央军委关于晋冀鲁豫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行动意见致陈毅、粟裕电(1947年4月27日)》,《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36~第156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43]《南麻临朐等役初步检讨(1947年8月4日)》,《粟裕文选㈡》第328~第33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44]《南麻临朐等役初步检讨(1947年8月4日)》,《粟裕文选㈡》第32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45]蒋介石1947年7月11日日记及周反省录,摘自《蒋介石日记(1947年1~8月)》,台湾抗战历史文献研究会2015年10月31日根据美国斯坦佛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开的蒋中正日记完整缮打,无页码。
[46]《以神速动作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口(1947年7月2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119~第12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47]《准备于五月开始转为外线作战(1947年1月24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㈢》第638~第63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48]《中央军委关于晋冀鲁豫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行动意见致陈毅、粟裕电(1947年4月27日)》,《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36~第156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49]《刘邓陈粟晋南陕北各部队的作战任务(1947年5月4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50~第5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50]《击破顾祝同系统第一线兵力的部署(1947年5月8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64~第6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51]《粟裕年谱》第250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52]《击破顾祝同系统第一线兵力的部署(1947年5月8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64~第65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53]《饶漱石、张云逸等关于对目前山东战场作战的建议致华东野战军首长和中央军委电(1947年7月4日1时)》,《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47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54]《陈毅、粟裕等关于以主力首歼第八军的部署致中央军委等电(1947年7月4日11时)》,《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48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55]《目前应采取四路分兵各打各的方针(1947年7月4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127~第128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56]《以神速动作打开与刘邓会师之道路口(1947年7月2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119~第120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57]《中央军委关于四个纵队暂不要轻动致陈毅、粟裕、谭震林电(1947年7月10日2时)》,《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58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58]《粟裕年谱》第251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59]《中央军委关于歼灭整编第七十二师等部及其后的行动致陈毅、粟裕、谭震林电(1917年7月11日午时)》,《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65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60]《陈毅、粟裕、谭震林关于对鲁西南地区我军行动的建议致中央军委,刘伯承、邓小平电(1947年7月10日午时)》,《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184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61]《陈毅、粟裕、谭震林关于敌如不西援则向西夹击之致陈士榘、唐亮、王建安等电(1947年7月10日17时)》,《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60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62]《陈毅、粟裕、谭震林关于各兵团作战任务致陈士榘、唐亮等电(1947年7月10日21时)》,《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61~第462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63]《粟裕年谱》第253页,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64]《中央军委关于歼灭整编第七十二师等部及其后的行动致陈毅、粟裕、谭震林电(1917年7月11日午时)》,《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65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65]《中央军委关于歼灭整编第七十二师等部及其后的行动致陈毅、粟裕、谭震林电(1917年7月11日午时)》,《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465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
[66]《陈毅、粟裕、谭震林关于对鲁西南地区我军行动的建议致中央军委,刘伯承、邓小平电(1947年7月10日午时)》,《解放战争战略进攻·文献(上)》(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第184页,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3月第1版。而据《粟裕年谱》记载,当日陈毅、粟裕、谭震林联名发出致各纵队并报华东局、中共中央军委电,提出:拟率主力西移,与陈(士榘)唐(亮)、叶(飞)陶(勇)会师,歼击西面之敌。
[67]《谭震林给粟裕的信(1947年8月4日)》,信中说:“本来你是很细心的,可是你在军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一个天才的军事指挥必须是一个出手能看到几十步,你常常只看到一、二步。数十万大军的指挥如果不能看远是很危险的。”
[68]《国民革命战史·戡乱战史·华东地区作战》第148页,[台]国防部史政编译局中华民国七十三年三月十二日编印。
[69]《蒋介石日记(1947年1~8月)》,台湾抗战历史文献研究会2015年10月31日根据美国斯坦佛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开的蒋中正日记完整缮打,无页码。
[70]《南麻临朐等役初步检讨(1947年8月4日)》,《粟裕文选㈡》第32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71]《目前应放手攻占泗水等七城(1947年7月14日21时)》,《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141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72]《在山东战场打破敌人进攻的作战方针(1947年5月22日)》,《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81~第82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
[73]《我军已全面转人反攻(1947年10月8日24时)》,《毛泽东军事文集㈣》第288~第289页,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