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云豆到了人家手上就成了金豆,岂非咄咄怪事?_风闻
看不见风景的房间-来的都是客 全凭嘴一张2021-01-07 15:14
同样的云豆到了人家手上就成了金豆,岂非咄咄怪事?
10多年前,在一个猫屎咖啡品鉴会上,主办方请10位咖啡专家喝猫屎咖啡,喝罢都赞不绝口:真正的顶级高品位咖啡…….云云。
接着,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主办方将10位咖啡专家蒙上双眼,请他们品鉴不同品牌的5种咖啡。结果令人跌足不已:10位嘉宾只有6位准确报出所喝咖啡的品牌,有2位甚至不知道自己喝了刚刚才喝过的猫屎咖啡。
这个实战例子说明,任何由人来品评的东西,例如烟酒茶咖啡菜肴,都带有很强烈的主观性(个性)和诱导性(暗示性)。
至于能闻出什么特殊气味,舌尖、舌中、舌上能品出什么味道….那是专家们工作需要练出来的绝活儿,玄机很深,只有观赏价值,学是学不来也没有必要学。
只要想想我们在什么氛围和心态时才会喝咖啡,就会恍然大悟:
好咖啡的标准就是:好喝、舒服、喜欢呀!
最好喝的咖啡在哪里?
在你我他,我们的心里!
所以,笔者从来不跟朋友争论哪种咖啡好喝不好喝,在谁家就各做各的咖啡;在咖啡屋就各人点各人的。
由古至今,在欧洲请人喝茶似乎比喝咖啡更有面子:在一些欧洲人的眼里,喝茶是一种仪式感很强的社交活动,跟酒会一样正规、隆重:宾客范围和性别、拟订派发请柬、着装要求、地点、时间……
欧洲上流社会,例如英国皇室的下午茶,就是名副其实地喝中国茶,而不是咖啡。这茶喝了100多年吧,咖啡豆才从非洲带到意大利,再辗转进入英国。
从中国、印度“漂洋过海来看你”的茶叶数量有限,价格更是咖啡豆的10多倍,唯富人喝得起,咖啡才借势火起来。
我们喝了几千年的茶,一不留神喝出个仪式感来,作死人的茶道就是其一。
欧洲人喝咖啡也很讲究,也有一套套的仪式:
很讲究咖啡具的清洁卫生,每次喝完咖啡,一定要把所有的咖啡具洗刷得干干净净,再用专用毛巾反复擦,这才收在专用咖啡具架子上或柜里。在咖啡屋里看这套神操作,就跟看杂耍一样。
为了保持咖啡的品味,现煮的咖啡不能直接倒进杯子里,要用从保温箱里拿出来的温暖的杯子……邪乎劲儿一点也不亚于茶道。
我们就不惯这毛病:茶壶茶杯必须养着,养出茶垢,越厚功夫越深。办公室里的老同志最爱秀这种杯子(含杯盖)。
去欧洲旅游过的朋友都知道,欧洲的咖啡非常便宜。
布拉格。这家挂着“illy”牌子的酒吧,咖啡是老板直接从意式咖啡机里打出来的,而不是那种一直放在电磁板上熬(读上声)的“汤剂”。10克朗一杯(1欧元≈25克朗),味道不错,对得起这个意大利名牌。
说明一下,这杯咖啡是指50-60ml的标杯,有点儿像我们的一口闷(读上声)的酒杯。虽然是很热的咖啡,按规矩也是一扬脖子一口闷的。
不好意思,只能坐在街边喝。
你也可以到咖啡屋里喝,同样一标杯意利咖啡就得25克朗了,有座位,想坐多久就坐多久。
想喝茶?嗯……..有的,不好意思,按壶卖,一壶中国红茶400克朗(15.99欧元);正宗的祁门红茶,,,,,,,,..袋装的,每壶2袋嘞。
即使是目下的欧洲,喝茶,尤其是中国茶,好像还是高消费范畴。
一点儿也不奇怪,各自的主流饮料不一样,对价格的敏感度也就不同。
决定同一种生豆命运的是烘焙技术和装备。
这句话跟下面两句话是遥相呼应的:
同样****一块肉在大厨手上可以做出梅干菜扣肉、狮子头….
在我等手上就只能涉险做碗红烧肉…….而已。
再引伸一步就扯到知识产权了。
除了个人癖好单品咖啡外,无论自己动手还是市售咖啡制品,应该是口感更丰富的调配咖啡。这里就涉及到:
用哪几种咖啡豆、各自的比例;咖啡豆的前期处理、烘焙设备的类型、烘焙工艺的流程与程序…..
对于商家来说,这些都属于商业秘密,甚至很多咖啡屋、咖啡卡座都有自己专属的独门绝技,不可能无条件地与他人分享。
.聊到这里,想起了法国大文豪巴尔扎克,他绝对是世界文学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咖啡巨挚。
他几乎无时不刻地在研究改进他的咖啡配方,他会跑遍巴黎的东西南北城采买五花八门的原材料,然后像炼丹师一样,在一个大号茶壶里熬制他的咖啡。
巴尔扎克曾经因为配方里的药材中毒而差点儿送命;也曾因为怕别人偷他的秘方,将秘方藏到他自己也找不到的地方而发狂….
他去世后,整理者发现秘方夹在一本书里,那本他经常翻阅的书里。
巴尔扎克去世后的尸检发现,他的骨髓里有种黑黝黝的咖啡状物….
当安魂弥撒曲缓缓响起时,雨果评价说,巴尔扎克的一生:女人、咖啡和出版商。
.该聊聊很多咖友不屑的速溶了。
大卖的不同口味的速溶至少有10个以上的品种,其中不乏价高质优者。除了方便快捷外,速溶的原料一定是博采众长的调配咖啡豆,从原料的遴选上确保它们的口味能覆盖更多更广泛的咖友。
8克的速溶和8克磨出来的咖啡粉相比,速溶所含可溶性咖啡因的浓度一定高于咖啡粉。
这就是速溶广受上班/加班族欢迎的根本原因:
8克速溶的兴奋强度一定超过8克咖啡粉。
有鉴于此,笔者曾撰文指出:若非必要尽可能少喝、不喝速溶。
.众所周知,雀巢和星巴克制作速溶的咖啡豆绝大部分来自云豆。
他们为了验证云豆的口味普适性,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科研考察,定量定性的实验研究,很快就将其转化为生产力,再回过头来大赚特赚我们的钱。
同样的云豆到了人家手上就成了金豆,岂非咄咄怪事?
【附录】写到这里不由想起笔者近12年前在新浪博客上发的《聊聊云南咖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fef16b30100dnro.html
尽管时过境迁,这篇小文居然像一杯醇厚的云豆咖啡还余香缭绕。
聊聊云南咖啡
(2009-06-08 08:30:19)转载▼
标签: 休闲
分类: 吃的
云南咖啡的出口转内销早就是不争事实,对于这种经济效益好但又非国内主流饮品的走向国际,“曲线发展”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战略。
据不全面的了解,截止眼下,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制造咖啡的核心工艺及设备。在这个问题上很难谈什么要发展自主的民族品牌,至少在不能执业界牛耳的今天。因为,全世界喝的绝大部分咖啡都是用欧洲或南美的工艺设备制造的,它所形成的咖啡风格系列目前无人能替代,也几乎不可能改变,就好像你突然提倡喝麻辣咖啡一样。
但是,即使是最挑剔的咖啡投资商和生产商都不得不承认云南咖啡确实不错,甚至很好,属于世界高品质咖啡。因此,通过出口咖啡原料积累资金和技术谋求进一步发展几乎是唯一的道路。至于人家加工好以后又返销回来,这也是正常的贸易往来,跟民族自尊心和经济效益不搭界。如果全世界都规定不允许成品回到原料国的话,那将是一种什么场面?倒是真心希望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咖啡豆供应国(自然环境和种植面积绝对不是问题),那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话语权了。
应当关注的是,不要重蹈台湾商人大批收购茶园的覆辙;不要犯三级水平、二级能力、一级目标的错误。
(本文图片扒自网络,如有冒犯,请私信即删,并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