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石家庄_风闻
地球知识局-地球知识局官方账号-人文+地理+设计=全球视野新三观2021-01-07 09:32
河北有个值得称道的地方,那就是全中国所有的地貌在河北都能找到。除了丘陵、湖泊、湿地、平原这些在华北地区司空见惯的自然景观之外,河北省还有着似乎不应当属于这个省份的地形地貌——
从高到低、由干到湿
位于二、三阶梯分界线上的和河北相当多样化
(底图:NASA)
张家口市怀来县天然沙漠,峰顶常年积雪不化的石家庄驼梁山,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塞罕坝草原,以及时常被人忽视的从山海关到沧州黄骅港长达487公里的海岸线。
从北到南差异还是挺大的
复杂的地形地貌让河北省每一地市都有着风格迥异的文化和不尽相同的方言,而它的交通和地理中心——北京,又不属于这个省份,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讲河北才是最散装的省份。
北京事实上把河北分成了两个世界
而河北又不只是两个世界
在“散装河北”的现代政治博弈中,石家庄最终脱颖而出成为了省会。
石家庄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京汉铁路线上十户人家
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战败震惊了朝野。为了救亡图存,扶大厦之将倾,尽快提升贫弱的国力,清政府决定自主修筑一条铁路。张之洞提议,该铁路的路线始于京师,终点是九省通衢之地汉口,被称为“京汉铁路”。
京汉铁路与京张铁路交叉
(桥上为京张铁路,桥下为京汉铁路)
(图片:谭景棠)
尽管京汉铁路还是没有脱离帝国列强独立建造,但其对于近代中国意义重大。其干支线连通了汴洛、荆襄、济东、淮泗和京城这五大人口稠密、货物丰足的经济区。铁路建成以后进一步推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很多原先默默无闻的城市在它的带动下或升级或崛起,如武汉、郑州、信阳等,当然最传奇的就是平地拔起的石家庄。
这条重要的铁路经过不断改造延续至今
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这是个城市中
石家庄是前后变化最大的一个
石家庄一说原名“十家庄”,指最初这里只有十户人家。这一说法未必准确,但早期的石家庄确实其貌不扬。
最早关于石家庄的记载出现于明朝洪武年间,为了保卫真定、保定二府而在滹沱河畔设立的一个军屯。据清代的《获鹿县志》记载:“石家庄,县东南三十五里,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直到20世纪初,石家庄村也只有93户人家共578口人。
石家庄这个位置是华北平原到山西高原的枢纽之一
在古代倚仗关隘的战争时代是颇为重要的节点
在中国古人已经耕耘几千年的燕赵大地上,相比于其他城市,石家庄的文化底蕴略有点虚,非但不比邯郸、保定、天津这样历史气息深厚的城市,就连治下的县城正定都比它更有渊源。
河北正定隆兴寺
(图片:图瑞 / 图虫创意)
正定县原名真定,汉时属常山郡,蜀汉名将银枪白马赵子龙就出生于此。唐代真定为河朔三镇的成德节度使驻地。到了清雍正年间,为了避雍正帝胤禛的讳,真定改名为正定,是当时直隶省名府之一,级别相当于现在的地级市。这些历史至今仍然被保存在正定县的名胜旅游景区中,与它极具现代化风格的科技馆交相辉映。
正定四塔真的可以去看看
(图片:荷月 / 图虫创意)
石家庄就是当时正定府获鹿县下辖的一个村。这里的土地不甚肥沃,北边宽阔的滹沱河阻碍了交通,又与正定府相隔不过几十公里。以清代人的视角看,这里无论如何都不像是会发展出一座大城市的样子。
在古代,大河流沿岸未必是建城的好地方
尤其是可能发生洪水的河流
如今,滹沱河当然就是石家庄的母亲河了
(图片:采微 / 图虫创意)
直到1902年,京汉铁路的轨道铺到了石家庄。
出于铁路补给的目的,京汉铁路在正定府和顺德府(今河北邢台市)两站之间的滹沱河南岸的地方设立了一个火车站。当时石家庄还没有名气,车站以不远处的振头镇命名,被叫做振头站,也就是后来石家庄的老火车站。
石家庄并非没有传统,铁路就是其传统之一
(图片:1906海岸线 / 图虫创意)
石家庄就此成为南北货物的集散地,通过铁路线往来京师、河洛和武汉等地的商人给这座小村庄带来了活力,让它逐渐从一个从事农业的村庄向商贸城镇发展。
三岔路口
京汉铁路干线穿石家庄而过,是这座小村庄的第一个机会。很快,真正将石家庄推上中国近代城市发展火车头位置的另一个机会到来了。
大力发展铁路是晚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力而向西方学习的计划之一,在这样的背景下,京汉铁路的分支——正太铁路很快就被提出和批准。
沿太行山的铁路通道已经打通
但是通向山西腹地腹地的还没有,这也很关键
正太铁路是往来直隶正定府和山西太原府的线路,19世纪末该线路就被提出,由于当时清中央政府国库空虚,迟迟不能立项,不得已向华俄道胜银行举债,到1898年才正式签订合同。
很快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运动让修路这件事情拖了整整6年。1904年5月正太铁路正式动工。
因为经费紧张,法国工程师挨士巴尼想尽一切办法节省开支,包括使用窄轨、线路取直,甚至改变了原定的线路。
铁路原定的起始点是正定,但因滹沱河太过宽阔,修建跨河大桥成本过高,铁路交汇点最终选择了正定府南部的振头站,也就是石家庄村的位置。石家庄因此成为了正太、京汉铁路的三岔路口。
正定紧挨着石家庄,滹沱河一北一南
通向太原的通道
稳固了太原在太行山沿线城市中的关键地位
石家庄交通枢纽地位的形成对城市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正太铁路由法国经营,京汉铁路的经营权也有法国参与,所以法国索性将路局设在了石家庄。路局负责的范围不仅是在行政和商业上管理铁路,也包括引进铁路相关的产业。正太铁路建成后,法国投资创建了正太总机厂,负责修理和维护铁路设施和往来列车。
总机厂下设了一系列锻造、锅炉、熔铸、装配、锯木等等工业化厂房,为了保证这些工厂的正常运转,机厂在唐山、天津等地招了数百名技术工人;同时周边因修路、土地兼并等原因丧失土地的农民也开始在石家庄聚集,或进入工厂当工人,或在火车站附近做搬运工、小商贩。石家庄在这一时期迅速变成了一个繁忙的工业城市。
充实的人口和优越的工业生产能力带动了石家庄各类产业的发展,北洋政府时期石家庄街区面积已经达到1.8平方公里,这座城市也成为了以正太总机厂为核心的地区工业、商业、餐饮服务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核心。
正太铁路遗迹
(图片:topsail / 图虫创意)
奉系军阀张作霖占领河北后,将休门镇并入石家庄,二者各取一字命名为“石门”。
真正让石门成为可以在体量上与保定、天津相提并论的,是井陉煤矿矿务局的成立。井陉矿务局是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煤矿之一,由井陉县人张凤起和德国商人亨内肯合办,后来被袁世凯收归官有。当时被称为“北方最良之煤田”。
井陉县其实已经深入太行山脉,行政上属于石家庄市
其中一个行政区就叫井陉矿区
(图片:http://xzqh.mca.gov.cn/)
在蒸汽工业时代,煤炭被视为黑色的金子,井陉煤矿的发现和开采一方面让正太铁路的繁忙程度更上了一个台阶,另一方面也吸引了资本和财富在石门的聚集。
在日军侵占华北平原之前,石门先后有8家银行、14家钱庄进驻,数十家纺织、冶炼工厂,是当时冀中南地区的金融、工业中心和地区交通枢纽。
日军占领时代遗址
(图片:topsail / 图虫创意)
晋升省会
建立在正太总机厂为基础上的工业城市,是中国近代为数不多工人阶级力量壮大的城市之一。当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红色政权兴起,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之时,石门的工人阶级体现出了他们的先进性。二七大罢工、声援五卅运动等工人斗争层出不穷。
在日军侵华,全面抗战爆发之时,石门的铁路工人在地下组织力量抗日,并且偷偷将正太铁路的机车设备等物资转移到太行山以西的地区,为这座城市打上了深深的红色烙印。
正太铁路遗址
(图片:topsail / 图虫创意)
1947年11月,石门解放,被重新命名为石家庄。当时石家庄市人口约为12万人,在河北省内远逊于保定,与张家口、唐山大致相当。
不过和上述城市相比,石家庄具有工业基础的优势,这在战争年代十分重要。而且当时的石家庄除了正太铁路和京汉铁路两条铁路线之外,日据时期日军出于战略部署和物资掠夺目的修建的石德铁路也大大加强了石家庄市的战略交通地位,使得石家庄真正成为了铁路十字形枢纽城市。
石德铁路开通仪式现场
解放战争时期,大量工人、民兵被调往石家庄市从事物资生产活动,打出“多挖一吨煤、多织一匹布、多产一个螺丝钉”的口号来支援前线的战争。各厂矿还利用民用机器设备生产武器弹药,抢运军用物资。
在1947-1949年两年期间,石家庄市共出动民兵民工12.5万人,担架1.2万副,大车1.8万辆,牲口4.9万头,运送粮食等军需物资1672万余公斤,搬运弹药18万箱,做军鞋25万双,做军服2万套,从而保证了前线的物资供应。
作为支援前线的后方基地,石家庄市的规模迅速扩大,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市区总人口增加到27万多人,市区面积也相应扩大。
近代河北省纷乱的历史中,省会在天津、保定、北平三者之间变动不居。建国后北京退出了这一争夺,这时人们惊奇地发现,悄然成长起来的石家庄市已经有了可以和天津、保定比肩的实力。
这一区域最有资格的四个城市
最开始省会定夺还是在天津和保定之间徘徊。当时是民国时期,天津的地位超越现在,是北方第一、中国第二大城市,解放后天津依然保持了这一优势;而保定则是传统上河北省的行政中心。
但石家庄最终还是成为了赢家。这背后的关键因素,不是来自国内,而是国外。上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1964年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多次对中国展开核讹诈、核威慑。事实上,当时的苏联也完全有能力对中国的大中型城市进行“外科手术式的核打击”。
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核战争,以及核战过后的核冬天,当时中国一方面“深挖洞,广积粮”修建地下防御工事,另一方面积极“备战备荒”。
相比滨海的天津和无险可守的保定,石家庄一方面四通八达、交通便利,一方面靠近太行山,特殊时期便于疏散和隐蔽。
于是,1968年1月29日,河北省政府以“备战备荒”的原因迁入石家庄市,直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