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空乘:我们这一年_风闻
停机坪-停机坪官方账号-2021-01-08 13:46
不管我们怎么想,2020年也已经成为过去。但这一年终将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回到去年的这个时候。新冠病毒来得如此突然,潜伏期之长,伪装能力之强,给世人带来了灾难。武汉封城,整个城市被按下了暂停键,无数医护人员不畏未知、不畏艰险乘坐我们的航班飞赴武汉,与其生死搏斗。
温暖、泪水、困惑、艰难、漫长、感动…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2020,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对于我们空乘来说,这也是最为特殊的一年。
1.
上面这位姑娘叫张东妮,是位96年的姑娘,在东航已经飞了四年。她从小就梦想着做空乘,长大后梦想成真。
实际飞行之后,东妮觉得空乘和自己想的完全不一样,不只是简单的工作,新乘培训的时候还有厚厚的一本八大联考,要学不同机型知识、岗位职责、野外求生、灭火、急救等知识,还要处理很多的突发情况。
2020年2月13日,东妮在吃早饭,突然接到了团委书记的电话。她问:能不能去飞一个武汉航班,运送重症医疗队。
能不能?面对这个问题,没有一位东航乘务员说过不能。
东妮看了一下时间,想也没想就答应了。公司要求一个半小时内到公司,东妮挂掉电话,跑到爸妈的房间,说:爸爸妈妈,我要飞武汉了。
爸妈还没有反应过来,东妮又跑回自己房间,以生平最快的速度去化妆盘头发穿制服。从衣柜里拿了一根崭新的腰带——这条腰带是她准备成为乘务长的时候再戴的。
东妮的爸妈,都是军人。她爸爸有些激动,声音却哽咽了起来。妈妈在旁边帮忙收拾过夜用品以备不时之需。那是2020年的2月,还没出正月。正是疫情相对严重的时候。
一家三口忙的团团转。
在那个航班上,东妮看到比她差不多大小的九零后哥哥姐姐义无反顾的飞向武汉,很受触动。当时还写了一段很特别的广播词:“能够送你们去武汉,我们感到自豪,等到春暖花开的时候,你们凯旋归来,我们依然陪伴在你们身边。武汉加油,中国必胜!”
客舱里响起了一片又一片的掌声,每个乘务员都哭红了眼睛。
整个2020年,东妮飞行三百多个小时,其中飞过六次国际隔离航班,然后共计隔离了八十四天,相当于有一个季度都是在隔离中度过的。
五月份的时候,东妮去接留学生回国。
整套组都穿的防护服,非常闷热。随机的医生量体温说她和另外一个同事两个人都是三十八度多。当时很紧张,医生安慰她们说,可能是防护服闷出来的,就让她们到缓冲区把防护服帽子脱下来。过了一会回到了三十六度多。这让自己也有了更多经验,能够安慰旅客了。
还有一次执行国际航班任务的时候,按照职责分工,东妮她们四个乘务员应当休息。
但谁也睡不着。有个乘务员说:我们下去帮她们吧,小伙伴还在水深火热当中。听到这句话,东妮眼眶一下就红了。四个人七手八脚的穿好防护服。坚定的去帮助伙伴。
在那种时刻,我们不仅是同事,更是战友,也是家人。
去年3月23日,东妮执行伦敦撤侨航班,回上海后要隔离到四月七号。
她说,隔离第一天,分部领导就来看我们了。然后再是我们的同事,然后我的朋友,还有我爸妈都来看过我,虽然不能接触,只能隔着很远在窗边挥挥手,
隔离期的探望
其实对于每个人的第一次隔离来说,印象应该都非常深。东妮在隔离期里定时间规划表,几点到几点干什么安排的很充实,基本上是在运动、学习和工作中。
到第二次隔离时,就习惯多了。从开始每天在房间里走一万步,直到后来的第六次隔离每天两万步。
隔离期间我瘦了将近十斤呢。
2.
2020年3月28日,MU9004这班接上海援鄂医疗队回家的航班上,机舱广播中,乘务长杨妍婷几度哽咽、用普通话和上海话表达对援鄂医疗队的感谢与牵挂。
这个视频在2020年被广为传播。
杨妍婷,2007年加入中国东方航空客舱服务部,现任乘务一部客舱经理,分部副经理,07年加入东航,算起来也有13个年头。
那天的广播,其实是她在去程时临时写的。
东航作为央企接到护送以及迎接援鄂医疗队以及运送物资的任务后,客舱部负责调配乘务组。杨妍婷看着每一班上海始发前往武汉的航班,那感人的一幕幕奔赴抗疫一线的场面,一直希望自己也有机会可以亲自送这些英雄们前往抗疫战场。
3月18日那天,杨妍婷在公司里上行政班,中午11点50分,泡了碗泡面坐在电脑前,正准备修改前几天的材料,突然手机振动了一下,她看了一眼,群里的消息顿时紧紧抓住了她的心:“上海援鄂医疗队今天下午要回来,半小时里需要一套乘务组到位集合,谁能赶到公司?”
我当时激动到要跳起来,没有丝毫犹豫便报了名。
那天她带了飞行必备证件,却没带制服,跑遍半栋楼借齐了制服,踏上了这个毕生难忘的航班。
从报名飞行到集合全员完成准备,只用了30分钟,作为职业生涯中最快速的一次飞行任务,杨妍婷深感责任的重大。在去程的航班上她就开始思考,如何能为上海的医疗队员们带来不同以往的问候。
本来公司有一套广播模板,但是也说了可以自行发挥,所以当时特别希望她的广播内容能表达出不仅仅是这套组、东航,甚至于整个上海人民对于这群可敬又可爱的“最美逆行者”由衷的感谢之情,思考了很久,她决定改变后续广播的方式。就是我们上文看到那个视频。
由于工作的关系,杨妍婷之前整理过许多护送医疗队去武汉的航班上感动人的故事,所以积压的情感比较多,加上她本身也是容易被感动的人。
我记得当时我开始广播,并讲到“幸得有你,山河无恙”这八个字时,眼泪就要掉下来了。其实我现在回想起来,还是会有眼泪在眼眶里打转,也不是夸张,就是觉得那一刻,那简单的八个字,分量却是极重极重的。因为当时在你面前的,就是这样一群,普普通通的,你都叫不出名字的人,一直默默在工作岗位上救死扶伤的人,却在去年那个早春的季节里,扛起肩上的重任,直面可怕的病毒。他们承载的,是全国人民的期望。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用生命筑起堤坝,替我们负重前行。”这句话虽然有了些岁月,只是以往她只是和你我一样在电视机前、在手机屏幕前,期盼着医护人员们能够战胜疫情,平安归来。而在飞机上,她当着这些英雄说出这八个字时,心中那份澎湃,那份特殊时期里迸发出的感情是无法抑制的。
在后续的广播中,妍婷又穿插了几句上海话,一句一哽咽。
我至今清晰地记得,当我说道“上海想念NA,NA想上海伐”,得到了整个客舱异口同声的回答:“想!”同时客舱里还响起了掌声,那一刻,包括我在内,其实整个客舱的人都热泪盈眶着,有很多人在擦眼泪,客舱里的乘务员都哭了。泪水中包含的是我、我们公司,甚至全体上海人民对他们的感谢。
武汉回上海的航班只有1小时20多分钟,除去起飞、降落,时间很短。当时东航为医护人员提供了鱼香肉丝饭,但平飞后乘务组看到几乎每一位医疗队员都睡着了,看起来十分疲惫。整套乘务组小心地送出餐食,原本打算不打扰他们的休息,但是出乎意料地,当她们轻声推着餐车走出客舱时,所有人同时醒了过来。正是在抗疫前线长时间高强度紧张的工作影响下,他们能够随时睡着,同时一有“风吹草动”便马上醒过来,或许片刻的休息后便是迎来又一场与“死神”之间的生死搏斗。
“大多数像我这样飞行了十几年的,多少都是带有深深的情怀。乘务员虽然是一份平凡而普通的职业,作为蓝天上的摆渡人,在飞机这个小小的空间里,每天与你我擦身而过,守护一份平安,通过这个渺小却又广大的视角,能够看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感受到在时光洪流中同样与祖国共同成长的你我,我会一直为同样平凡的自己而骄傲。”
3.
2020年的最后一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这个视频:
制作这个视频的,叫吴骁周,2015年加入东航,飞行了九年。去年飞了412小时,隔离35天。
疫情期间,他五次接送医疗队前往一线,亲眼目睹了医护人员在航班上剪去长发,乘务人员瞒着家人义无反顾前往一线等等太多令人难以忘怀的细节,他把这些故事拍成了十几部视频以及舞台剧去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
其父母家人的支持也是十分令人感触的,前两天他在隔离中朋友圈视频号无意发了一条收官的30秒短视频,意外的收获了1.2万点赞,3300多次转发,40多万播放量,最让他感动的是两百多条评论当中有几乎九成都是一线乘务员的家人对自己孩子的祝福。
对于外防输入,我们肩上扛着很重的责任,未来我们也将不断强化自身的技能,以我们九零后的无畏与担当为这场战疫持续努力。前两天和一个小伙伴聊天,就像他说的,每次穿上防护服前内心是忐忑慌张的,但一穿上防护服踏入客舱,我们就像瞬间打满了鸡血一样,去守护我们的国家,甚至是为全球疫情防护奉献我们九零后的青春力量。
4.
这个2020年,我很多曾经的伙伴如东妮一样执飞过武汉包机,又一起辗转在国内往返伦敦、纽约、悉尼等等世界各地的航班上接回一批批同胞。
**“冲到前面。”**这四个字看起来似乎更应该放在战场上的字眼,在如今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早已是无数中国民航人的工作缩影。
感染的风险、未知的恐惧、反复的隔离、家人的担心…
航班上,透过口罩护目镜防护服,你能看到,她们一直带着最美的微笑。你看不到,她们每天做着最坏的打算。
你知道,等待全球疫情结束,可能要很久很久;你不知道,她们的艰难日子,也许会很长很长。
谁不期待春暖花开,谁不想要花好月圆?
每一次登机,都是一次艰巨的挑战;每一班逆行,都是一次使命的召唤。
珍重,我的伙伴。因为责任使然,所以义无反顾。加油,我的伙伴。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未来,历史的广角景深辽阔,当大国崛起的车轮又滚滚前进,人们不会忘记那些并不遥远的眼泪和哭声,不会忘记那些感动与温情,不会忘记属于你们的骄傲和热血,不会忘记我们曾经共同经历过的一切。
向你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