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暴乱画面传来,人们都在寻找一个中国人_风闻
视觉志-视觉志官方账号-你陪着我的时候,我没羡慕过任何人2021-01-08 12:09
作者 | 布呐呐
来源 | 视觉志
我们谁都没想到,
2021的开年,依然魔幻。
美国当地时间6号,
特朗普支持者竟闯入美国国会。
在现场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
报道称有4人在暴乱中死亡。
场面几度失控。
(图源:dailymail)
看到这一幕不禁让人想到
在美国,像疫情新闻一样不断刷屏的
还有无数抗议暴乱的新闻。
几个月前的美国骚乱还历历在目。
因抗议种族歧视,美国各地出现大规模示威游行。
还记得在明尼阿波利斯市,
警方向抗议人群投掷防爆弹的一幕
慌乱的人群四散逃离至今难忘。
当越来越多的暴乱现场画面传至网络,
人们不禁好奇——
记录下这些影像的人都是谁呢?
他们难道不害怕危险吗?
越是危险,就越有人守在事件现场,
为我们带来真相。
今天,我们联系到被网友称为「神一样」的中国记者刘骁骞,听他讲述那些新闻背后惊心动魄的故事。
01
提起刘骁骞这个名字,
很多人并不陌生。
他到底有多「神」?
他深入巴西毒枭窝点;
探访过被称为「杀人机器」的哥伦比亚武装游击队;
暗访巴西边境走私枪支黑市;
曝光拉美”银三角”毒贩制毒工序
……
看过这些报道的人,
无不被镜头中的画面深深震撼。
那些只能存在于电影中险象环生的场面,
竟然都在他身上真实地发生了。
外界评价他「用生命做报道」。
他告诉我,“只有离现场更近,才会离真相更近。”
02
2019年8月,
刘骁骞结束了近9年驻巴西记者的生活,
开启了驻美记者的工作。
不过,这里迎接他的却是病毒、枪击和暴力……
去年,刘骁骞来到苏达州的示威现场进行采访。
正当采访进行时,
人群中发生骚乱,
警察突然投掷催泪弹驱散人群。
面对四处逃窜的人群和可能发生的危险,
刘骁骞一边奔跑,
一边向观众淡定讲述现场发生的事情。
面对如此险境,
刘骁骞事后只是在微博轻松调侃——
「骚乱现场就是拼嘴快和拼腿快。」
时隔一个月,
刘骁骞又来到波特兰抗议活动现场。
而在他身后,警方正在不停投掷防爆弹。
甚至有时在采访的时候,
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还会要求他把口罩摘下来。
然而,危险并不能阻止刘骁骞的脚步。
面对失控的疫情,持续的骚乱,
为了向人们展示一个最真实的外部世界,
他一次次将自己置身于险境寻找真相。
美国明尼阿波利斯骚乱始发地解封时,
刘骁骞再一次来到现场进行采访。
他身后的建筑已经烧得面目全非,
随时都有发生坍塌的危险。
他还跟随芝加哥警方前往枪击案现场,
一晚上,他连续目睹了三起枪杀,
其中一名受害者是年仅四岁的孩子。
在非裔男子雅各布·布莱克被警察背射7枪瘫痪后,
刘骁骞又去采访了这位被枪击男子的父亲。
这位父亲原本在抗议活动现场拒绝接受采访,
但得知刘骁骞是中国记者后突然发声:
“美国种族歧视是真实存在的,并且已经变成了一种制度。”
刘骁骞说,
“在海外做报道,只要走得更远,离得更近,
把自己扔置其中,真相就会慢慢出现。”
03
然而对于一名中国记者来说,
在美国寻找真相的过程却举步维艰。
去年,美国驱逐了60多名中国记者,
并将所有中国驻美记者的签证期缩短至3个月。
很多中国记者的签证到期后,
美国并不予签证延期,
导致这些记者不得不离开美国。
在这样的环境之下,
刘骁骞在美国的工作生活变得异常动荡,
他要时刻做好被美国驱逐的准备。
刘骁骞告诉我,
去年11初,
因为美国迟迟不给他续签,
他不得不买好回国的机票。
直到签证到期的最后一天,
他才收到美国的续签通知。
“我真的好久好久不敢买一袋完整的大米,
因为说不定下一周就要撤回国。”
不管是美国官方还是民间,
他们对中国记者存在着严重的歧视和攻击。
刘骁骞在美国采访时,
有些采访对象一旦得知他是中国媒体,
就会拒绝采访,甚至进行人身攻击。
他向我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次,
他去美国总统的竞选现场进行采访,
现场有人要求他把口罩摘下来,
还有人不断呵斥他离开。
除了遭到歧视和攻击外,
刘骁骞还不得不面对美国严峻的疫情。
如今,美国累积确诊突破2000万,
累积死亡人数超过36万,
每次采访,
他都要一次次走入拥挤的人群,
在消毒未知的酒店里过夜,
将自己暴露在无孔不入的病毒之中。
有人甚至开玩笑说,
“你是不是在美国弄到了疫苗。”
刘骁骞回应说,
“我打了精神疫苗。”
04
如果说美国的生活是动荡不安,
那么巴西的生活就是惊心动魄。
2011年,
刚刚大学毕业的刘骁骞被派去巴西,
在这个国家,他一待就是9年。
根据一份2012年的统计结果显示,
巴西在全球记者工作环境最危险国家中排名第四,
仅次于叙利亚、索马里和巴基斯坦。
仅2012年,
全球记者遇难人数就达到了139名。
2014年,刘骁骞26岁,
他深入制毒窝点内部,
采访全副武装的毒贩。
巴西毒贩是什么样的存在?
他们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
进入里面采访的记者,
几乎没有人能活着出来。
刘骁骞告诉我,
之所以有这次采访,
也是他联络的线人和毒贩集团进行了层层交涉。
直到等待了一个多月,
才得到了毒贩内部集团拍摄的许可。
而毒贩之所以答应此次采访,
是希望向外界炫耀他们强大的武装力量。
在采访过程中,
刘骁骞穿梭于手拿各种武器的毒贩之中,
淡定地向毒贩询问毒品的价格和枪支的情况。
其中,一个毒贩负责人因为听错了刘骁骞的一个词,
差点拿枪对着他的身体。
不过,
这依旧没有阻止刘骁骞的采访热情,
他转身又和一个身高马大的毒贩聊起了梦想。
事后回忆起起这段经历,
刘骁骞倒吸一口凉气说:
“虽然在毒品窝点待着不超过30分钟,
但是在线人看来,这已经是相当长的时间,
足够我们丧命。
无论是警方还是敌对的帮派,
随时都有可能对这里发起进攻,
而在一场枪林弹雨中,
我们和在场的毒贩没有任何区别,
生还的机会几乎为零。”
05
从毒窝里险象环生之后,
刘骁骞并没有因为危险停下脚步。
他又跟随精英部队参与清剿毒贩活动。
在蜿蜒曲折的小巷里,
他弯着腰,
从警察的一把把步枪下跑过。
周围不时传来密集的枪声,
毒贩就藏在暗处,
向警方发起猛烈的进攻。
他一边跟着警察前进,
一边淡定地讲述现场发生的事情。
而在他前方不远处就是一具毒贩的尸体,
尸体的鲜血一直蔓延到他的脚下。
对于手无寸铁的记者来说,
跟随精英部队参与围剿行动存在着相当大的风险。
很容易在毒贩与警方的武装冲突中失去生命。
2011年底,
巴西棋手电视台的一名摄像记者在拍摄军警行动时,
结果被毒贩击中身亡。
而就在这次拍摄之前,
警察对刘骁骞说,
“你进就进吧,但我们不管你的生死。”
06
2016年,
刘骁骞又去了哥伦比亚反政府武装组织内部,
与游击队员共处了72小时。
哥伦比亚武装力量有「杀人机器」之称,
他们有7个集团军,8000多名成员。
他们绑架超过 1 万人,
其中包括政客、军人、商人和记者,
并且组织多次暗杀、爆炸等恐怖事件。
作为近年来,
唯一在停火协议生效前进入“哥武”的亚洲记者,
刘骁骞这次前往可以说是凶多极少。
而在他出发前一个月,
已有三名记者被绑架劫持。
出发前,他在微博中写道:
“这是我第一次出差前,
把家收拾的很干净,各种费都交了,
因为如果被绑架了,或者出了什么意外,
别人来我家调查或者退房,
不会觉得这个人怎么那么不整洁。”
在武装营地里的三天,
刘骁骞除了要面对武装分子随时而来的绑架,
还要面对政府军战机的轰炸。
虽然前路生死未卜,
可是面对镜头,
他一如往日气定神闲。
他自如地游走在恐怖的武装分子之间,
向世界传递武装分子最真实的故事。
虽然采访顺利完成,
但是事后回想起来,
刘骁骞依然心有余悸。
在微博中,他写道——
“在营地里的那些黑夜,
和游击队员睡在一起的我,
只要眼睛一闭上,就浮现出那些被绑架了好几年,
或者再也没有活着出来的人的脸。”
07
驻巴西九年,
刘骁骞还在亚马孙流域采访整整15次。
亚马孙雨林是个怎样的地方?
表面上是人间的天堂,
实际上是魔鬼禁区。
这里有凶猛的野兽和各种病毒,
稍有不慎,便有生命危险。
有一次,他去亚马孙雨林采访非法木材砍伐营。
一位常年报道非法砍伐题材的路透社记者劝告刘骁骞,
“不要去,伐木商会杀了你。”
最终,刘骁骞还是决定去了。
“我如果不去的话,这辈子会有遗憾。”
他倒了三次飞机,接着又坐船,
在森林沼泽里开了七个小时的车才到达非法木材砍伐营。
可是,
非法伐木工人前一晚听说来了记者,
早已连夜开车跑了。
然而,更蹊跷和惊悚的事发生在三个月之后。
有一天,刘骁骞突然接到当地专门研究非法砍伐学者打来的电话,对方着急地问,
“你拍到木材商的脸了吗?
木材商正在四处悬赏买你的人头。”
08
驻外10年,
刘骁骞深入各种危险场地的报道不计其数。
我问他——
“你害怕吗?”
刘骁骞用法国人类学列维斯特劳斯的一句话来回答:“由于缺乏想象力,所以我被保护的很好。”
即使前方有无尽的危险,
但是他从来不去想那些可怕的结局,
他带着满腔的热爱与责任,勇敢前行。
他对我说,
“驻外记者的一年不是一年,
而是365天,每周7天,每天24小时。”
时间就是一把尺子,
丈量着他每一步的艰难和付出。
他被巴西的炎炎烈日晒伤,
稍微触碰,就会产生持续性疼痛。
他在亚马孙的丛林中漂流,
鳄鱼就在四周出没,
向他发出贪婪地凝视。
他在极其简陋的宾馆中生活,
房间小到只能容得下一张小床。
他会随身会带着一个大型的急救包
以备采访途中遇到的种种不测。
他说自己就像一个渔夫,
不断打捞着存在与这个世界,那些真实发生的画面。
我又问他,
“如果以前没有选择记者这个职业,你会做什么?”
他说,“我会做警察。”
因为不管是记者还是警察,
都能感受人间冷暖,体会最真实的生活。
09
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一句话——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 那是因为你靠得不够近”
网络时代,
真相看似离我们越来越近,实则越来越远。
正是刘骁骞这样一群记者的存在,
给我们打开了看到真实世界的一扇窗。
他的那些惊险的故事,都写进了他的自传里。
在访谈开始前,我曾专门买了一本翻看。
彻底激发了想采访他的好奇心。
《陆上行舟:一个中国记者的拉美毒品调查》
访谈结束后,却又忍不住感叹在这本书之外,
还有很多精彩故事,没有被人所熟知。
他的勇敢和坚持应该被更多人看到。
镜头里是短短几分钟的报道,
镜头外却是漫长的生命冒险。
就像在这本书中,他说过的那样:
报道本身的价值将我心中的恐惧冲得一干二净,
而似乎也是从那一次开始,
我选择进入新闻事件的最核心,
耳闻目击无论它是危险的,
还是遥远的,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从陌生人中招募线人、乔装成各种职业,
常年与邪恶交锋,在危险中穿越,
文字和影像记录并不足以表达他的人生体验。
正如一位读者对他的评价——
从巴西贫民窟毒贩那期到现在,关注很多年了。他安安静静,并不是天生硬汉。没外派巴西前是个看村上春树、街拍、菜谱的文艺青年。做出来的采访却都惊心动魄,渡江海却静无声。
其实这个世界没有人生来勇敢,
但总需要有人敢和恐惧较量,
刘骁骞,便是这样的人,
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像他这样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