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后的少年时代:爷爷是富农,因为和支书家是亲戚,并没有被批斗_风闻
落笔成剑-博客没了,到这里寻找平台2021-01-09 21:44
在改革开放以前啊!我们的社会是分阶级的,在农村有“贫下中农”和地主富农之分。
什么是贫下中农呢,就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是没地没房的穷人,有些人家虽然一间破烂的茅草屋,但没有土地,要租地主家的地种,有的靠给地主家做工维持生计。地主就是解放前有一定规模的土地,请长工,靠收地租吃饭的人家,富农呢,就是解放前的土地比地主少,不请长工,不出租土地,靠自己劳动吃饭的人家。
我爷爷的成分是富农,也就是说,我们家在解放前,有一定的土地,但是,并没有出租土地收租,也没有请过长工,只是个人家自己劳动,实现温饱。
知道我家成分是富农,还是我上学的第一天才知道的。1970年秋季学期,我满七周岁,父亲送我去上学,学校的老师就一个,曾经是我父亲的老师。在报名登记的时候,老师问我父亲的家庭成分,我父亲回答是“富农”。
说到我家这个富农成分,都是我曾祖父所赐,曾祖父就是北方人所说的太爷,我们西南地区称为老祖祖。我曾祖父出生在清末,读过私塾,有一些文化,长大后自己跟人学了“端公”,端公就是农村的葬礼主持人。因为农村人对白事比较重视,我曾祖父靠这门手艺赚到了一些钱。
农村人嘛,也没什么伟大理想,最大的梦想,无外乎就是买田置地,为子孙留下一些产业。到了四十年代,我曾祖父有了一定的积蓄,就从一家破落地主的手里买了一百多亩土地。买到地以后,除了自己一家人种以外,村里家族中人也帮忙种。有一家苗族人和同吃同住,共同劳动。跟我曾祖父结下深厚的友谊。我很小的时候,曾祖父还背着我去他家玩,让我称呼他家为二爷爷,二奶奶。因为我家解放前有土地,解放后就被划成了富农成分。
一般来说,六七十年代,地主富农在农村,是受歧视的,而且要挨被批斗,无论大会小会,都会被喊到会场前,低着脑袋,被干部或贫下中农训斥,有的甚至还挨打。但是,我爷爷奶奶就没有被批斗过,也没被打过。
这其中的原因,是我父亲的同学是大队支书,大队支书姓黄,我母亲也姓黄,我们就称呼支书为大舅。而在我们当地,黄姓家族比较大,我家跟黄家又是老亲,我曾祖母也姓黄。因为这种关系,我爷爷虽说是富农成分,却没有被批斗。
虽然因为亲戚关系,家里老人没有被批斗,但阶级成分给人的压力非常大,我父亲高小毕业时,老师向当时的管理区推荐我父亲去一个生产队当会计,管理区的领导写一张通知让人带给我父亲,那个人把通知撕毁了,他跟别人说,怎么能让富农的子女去当会计呢?
我在学校,就怕别人喊我富农,因为地主富农就意味着是坏蛋,我的一些家庭成分不好的同学,他们的爷爷奶奶经常被批,被打,自己也经常被其他的孩子欺负,喊地主富农。因此,我从来不和别人争强好胜,如果你和别人争论,别人来一句富农,你的威风就会立刻消失。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那时候把少先队员称为红小兵,按规定,地主富农家的孩子是没有红领巾的,但是,我的老师姓孔,他丈夫姓吴,和我们家认了家门。全班都发完了,她又回到办公室拿出一条红领巾给我。
小时候,非常羡慕解放军,凡是有当兵的回来,一大群小孩子都会跟在屁股后头。自己就曾想过,如果我长大了能当解放军,该多好啊!可是,小时候就知道,地主富农家的孩子是不许当兵的,上大学都是推荐,更轮不到我们了。总觉得这一辈子都不会有出头之日了。
没想到,到一九七九年,爷爷奶奶的富农的帽子被摘掉了。到八零年,我高中毕业没考上大学,本来很多亲戚朋友都劝我复读再考,可是,由于长期的饥饿,胃病非常严重,上学还要走五十里地,那时候正是对越自卫还击战,我选择了参军。参军的初衷很简单,就是想冲锋陷阵,建功立业,做英雄人物。没想到,我的部队不是野战部队,并没有上前线,而是来到东北,搞基本建设。
虽然当兵我并没有成为什么英雄人物,也不是一个有钱人,就是一名普通的国企员工,但我庆幸自己有一天能和其他贫下中农的孩子一样,实现当一名中国解放军的梦想。
能实现这个梦想,都要感谢我们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公。假如没有他,我连当个兵的梦想都实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