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8热搜,越冷它越爆_风闻
Sir电影-Sir电影官方账号-2021-01-10 17:03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都知道Sir一般周六会偷懒,哦不,会休息。
但Sir今天还是早早从被窝爬起来,打开电脑。
不为别的。
今天这事,必须尽早说。
两组数据。
一组,几乎同时席卷全国各地,让我们感到陌生的寒潮。
气温持续跌破纪录——
随之而来,另一组数据。
正以我们极为熟悉的速度倍增:
1+4+14+20+51**,五天内,河北省新增234例本土确诊病例。**
数字还在上升。
截止1月9日,仅石家庄已累计检测出阳性人员354人,隔离一万多人。
不止河北——
截至1月3日24时,沈阳市本轮疫情新增本土确诊26例;
截止1月6日,北京顺义区已确定密接人员2430人;
……
△ 图片来源:百度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截至1月9日19点
Sir知道,大半年过去,各地防控机制已经成熟,我们也好不容易过上相对正常的生活。
地铁上下班,偶尔聚会喝酒,甚至出个小门也就懒得戴口罩,回家经常忘记洗手……(包括Sir自己)。
反正每天有疫情追踪,只要不在中高风险区,挺安全嘛。
真的安全?
一股寒潮,不仅让我们免疫力降低,似乎也升级了病毒的战斗力。
疫情一旦爆发,源头依然难以确定。
比如本轮河北疫情,尽管第一时间发起排查和隔离。
最先感染的“零号病人”还没找到。
同时,病毒也在多次传播中变得“狡猾”。
曾经14天的隔离期如今居然不够,我国不断出现复阳病例,防控难度升级。
更让Sir心头一紧,是从微博看到这一幕:
△ 视频来源:封面新闻
河北一家医院门外,人们蜂拥而上测核酸的场面。
当初疫情爆发时,最让我们揪心的是什么?
不断逝去的生命,牺牲的医护人员,紧缺的物资……
还有,最难控制的——
恐慌**。**
一种比病毒传染得更快的情绪。
但如今的恐慌还不太一样。
蜂拥的人们,大多不是急着检验自己是否被传染,而是希望尽快拿到核酸证明进京上班。
Sir不责备视频里的任何人,谁也不想再丢了工作。
但在恐慌之下,本是消灭病毒的医院,变成极有可能扩散病毒的聚集地。
所以,今天Sir想提个醒。
希望各地能针对有可能到来的疫情反复完善防疫措施;
还有,于我们。
为了自己的家人、朋友,为了更多身边的普通人。
了解必要的疫情现状,病毒变化。
避免再次自乱阵脚。
01
冬季真的是病毒最爱?
是的。
多种迹象表明,病毒会随着气候变冷而活跃。
国内目前只是初现苗头,但寒冷早已让海外疫情雪上加霜。
英国入冬,病毒变异。
日本入冬,疫情再度失控。
连续7天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超过3000例,并考虑宣布在1月7日进入国家紧急状态。
更不要说美国,流行病专家福奇称:
现在身处冬季这个季节,再加上人们出行
在现有病例激增的基础上
我们还将叠加一大波病例
这将使1月份的情况比12月更糟
现在不是置身事外的时候了。
海外恶化的疫情,不断敲打着国门:
同时,国内几乎所有专家都预见了入冬后的疫情风险。
去年大年初三临危受命飞赴前线,并把胆囊留在了武汉的张伯礼院士。
日前在节目中被问道:这次春节,咱们能不能再像今年国庆一样进行如此大的人口流动?
他斩钉截铁:不行。
为啥?因为季节不同,这个寒冷的季节非常适合病毒生存。
中国疾控首席专家吴尊友,也在《新闻1+1》上被白岩松问道:
冬季是不是新冠病毒最喜欢的季节,它是不是会更加危险?
吴尊友给予了肯定回答:
应该是这样,我们在夏季的时候认为新冠病毒不分冬夏,实际上呢,**它在夏天流行,在冬季会更严重。**从全球的疫情形势来看,十一月份以后,全球每日报告数经常突破60万每天,这样一个发病人数多次创造了过去十一个月的纪录。
钟南山。
他不仅让我们警惕,更提出了冬季防疫工作将面对的一个棘手问题。
“环境传人”。
除了多次爆发的进口冷链、航空集装箱传播,最近还有全国北方多地汽车零部件外包装核酸检测呈阳性。
寒冷干燥,为病毒污染环境和物品提供了更适宜的条件。
冬天更危险。
这已然是一个拍在桌面上的事实。
更别提,还有许多看不见的隐患。
冬季,偏偏全人类都爱过节。
感恩节、圣诞、元旦、春节……不仅增加了聚集性传播的风险。
还容易刺激大面积人员流动,增加感染几率和防控压力。
因此,我们更应该在疫情真正爆发前。
知己知彼。
02
病毒是怎样在冬天回血的?
Sir不是专家。
在大量搜集资料过程中,发现原因比想象中复杂得多。
这里只说几点医学界的共识。
最容易理解的——
人类在冬季的生活方式和生理机能变化。
疫情时期居家隔离,说得最多是什么?
通风,通风,通风。
道理都懂,可冬天啊,北风那个吹,谁愿意开窗?
暖气一开,炕上一坐,密闭空间一呆就是大半天。
以前出行可以走路骑车,现在扛不住,打车又堵,只能公交地铁了,又是密闭空间。
另外,冬季又是呼吸道疾病(如流感)高发季节。
BBC此前的一篇报道曾解释过季节性流感爆发的一些因素。
寒冷天气导致免疫力低下;
干冷空气,减弱鼻腔等呼吸道粘膜对入侵病菌的防御能力。
再加上行为影响,新冠简直占尽天时地利。
最主要的,还是病毒自身特性。
新冠病毒作为新型病毒,人类对它了解并不那么透彻。
当然,经过一年的投入和研究,学者们还是总结出不少可靠的规律。
新冠病毒更偏好寒冷、干燥的环境。
一项中澳联合研究发现:空气相对湿度每下降1%,新冠确诊病例数可能就会增加7%至8%。
香港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团队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也显示,特定条件下,温度越低,新冠病毒越稳定。
还记得2003年非典疫情是怎么结束的吗?
至今,仍不能完全说是人类战胜了它。
气温先起到了重大作用,由于SARS病毒不耐热的特性,来年的夏季高温对其造成了沉重打击。
后来,如网飞纪录片《新冠病毒解码》提到的,病毒在传染性和致死率之间让人类有了喘息之机。
SARS只有病状的人才会传染他人,只要隔离有症状的病者,就能起到很显著的防疫效果。
SARS的高致死率,让病毒很难长线作战。
有的病毒感染人体后,症状明显,死亡率高,在现代科学防疫手段下,它的传播扩散也相对容易跟踪监测。
但,我们不能完全复刻非典的经验。
对比之下,新冠显得非常“有战术”。
它不光适应力更强,从热带到极地,在任何气候和季节都能传播。
还特别狡诈。
无症状传播,甚至可能两周隔离期后再度复阳。
中国疾控中心副主任冯子健介绍。
随着本次河北检测范围的扩大,发现感染者人数还在持续增加,说明病毒已经隐秘传播一段时间。
按照医生说法:
新冠病毒在传染性和致死率两个关键维度间,达到了绝佳平衡。
即——
致死率不过高;
传染性又不低;
症状还不太明显。
作为病毒来说,新冠的确是同类佼佼者。
△ 纪录片《新冠病毒解码》
这导致我们在面对它的时候,手段非常有限。
管控方面,能够依靠的,只有最笨最古老的——
检疫隔离。
△ 纪录片《新冠病毒解码》
隔离有效吗?
有,但不是绝对。
还有两种最直接的变数:
免疫性。
人体感染病毒过后会获得免疫性。
但,免疫多久?免疫效果有多强?
于新冠病毒,目前仍不明确。(人类冠状病毒家族免疫性约一到两年,新冠可能更短)
这也证明了当初海外提出的“群体免疫”政策不是不可能,而是代价很大。
△ 纪录片《新冠病毒解码》
变异性。
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病毒的变异情况。
尤其新冠病毒在全球所有地区传播,变异非常随机。
△ 纪录片《新冠病毒解码》
以上情况加起来,让抵抗病毒的最后一点希望变得尤为重要。
疫苗。
好消息是,各国,尤其中国,疫苗研制已经初步成功,并开始生产和接种。
万事大吉?
想多了。
且不论疫苗生产需要周期,就算国家提供免费接种,普通人不知道要排到什么时候。
而且,疫苗出现后还面临一大堆问题:
有效率是否真能达到公司宣称的90%?副作用是否明确?有效期多长?对变异病毒是否有效……
一切未知。
03
我们能做什么?
对有可能到来的冬季疫情,我们也不是完全被动。
病毒仍有许多未知。
那么,对于我们已知的,请谨记。
如张伯礼所言:
所以这个季节
本来也是我们预测到的
今冬明春
可能有病情的一个小的反复
虽然疫情呈现抬头趋势。
但钟南山等专家也认为,在成熟的防疫系统下,大概率不会再出现大规模爆发。
梳理目前出现的国内疫情,大部分还是因松懈引起的。
7日,石家庄三名防疫干部被问责,为一名核酸检测阳性村民失控外出就医负主要责任。
沈阳的超级传播现象,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当事人从境外归来后,没有严格遵守居家隔离、发热后定点就诊的防疫规定。
我们无法预料他人的松懈,便要从自身的谨慎做起。
谨慎并不代表着恐慌。
重新做到那些我们熟练的小事,足矣。
Sir特意为你们总结了一套冬季特别版防疫手册。
希望毒饭们过个好年,过个平安年。
1,口罩口罩口罩,洗手洗手洗手;
2,室内再冷,也尽量勤通风;
3,过年出行请慎重考虑,如果实在要走,全副武装不夸张;
4,可以适当提前买好必要的防疫物资,如口罩手套洗手液消毒水;
5,回家也尽量减少出门,尤其人多的聚会,少参加(还是那句,人家也不一定欢迎你);
6,尽量不吃生的食物,选购海鲜等冷冻食材时,戴上手套,避免冷链传播。
(毒饭如果还有好的建议,欢迎评论补充)
此外,Sir还要特别cue两种人。
第一,广大男同胞。
《新冠病毒解码》中曾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细节:
新冠肺炎的性别死亡率显示男性比例更大。
有研究认为,部分原因可能是女性比男性洗手比率高。
有男朋友和老公的女同学,该管就管哈。
△ 纪录片《新冠病毒解码》
第二,老人(包括家里有老人的子女)。
Sir在河北疫情通报中,特别留意到这句话:
无论病毒如何变化,老年人依然是高危群体。
一来,老人抵抗力较弱,且一旦发病很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后果严重。
二来,作为子女的我们要意识到:
老人很有可能信息滞后,他们未必能及时了解到疫情的反复。
所以,今年我们照顾年迈父母的方式。
未必是面对面的陪伴。
而是必要的提醒,和沟通。
最后,Sir想分享最近《奇葩说》的一道辩题:
全人类带着记忆重启2020,你支持吗?
当时两位辩手针对“重启2020”,一通你来我往。
可辩论结束,蔡康永第一时间点出辩题的关键。
并非“重启”,而是**“带着记忆”**。
2020给我们的记忆是什么?
伤痛、绝望、牺牲……
还有经验。
这经验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心理上——
对生命的珍视,对麻木的厌恶。
我们当然无法拯救满身疮痍的2020。
正因如此。
我们更要带着记忆,带着敬畏和同理心。
重启未来。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颐和园的马达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