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女孩被疑作弊自杀:老师也是受害者_风闻
小众观察者-2021-01-10 07:37
安徽安庆一名初中13岁女生,因为考试得第一,被老师质疑作弊,参加补考,因此想不开自杀。这个事情发生以后,网络上大多数人,都在批评老师教育学生的方法有问题。但其实,老师教育学生的所谓原则,方法,也是培训出来的。换句话说,教师教育学生方法有问题,也是教育教师的指导思想导致的。
有什么问题呢?中国教育领域,在人格认知上,被两条线深刻影响。一条线是程朱理学——康德哲学,对人格神性的要求;一条线是儒家入世精神与美国辉格党进步主义的功利教育观。
理学和康德哲学,对人格的理解,都是本着‘完人人格’塑造人的。完人人格,接近神性。对人的精神意志力,道德品质,要求过度苛刻。成年人都不适应,用来教育未成年人,接近一种精神折磨。尼采本人就被过度追求完美的意识折磨成精神病了。
儒家和美国辉格党,乍看起来毫无沾边,但是两者的教育观,都是‘学以致用’的功利观。两者都认为,读书,受教育,学习知识,就是为了改变自身(命运),超过他人,改造客观世界的;读书就是为了能用;没实际用处的书不要读。
日本电视剧《女王的教室》里,日本教师干脆向小学生灌输,不好好读书,考试成绩不好,将来长大了只能去二手卖场(下架的快过期食品专卖店)吃别人不要的食品,成绩好的人去海外度假的时候,成绩不好的人只能辛苦的打多份兼职,甚至别人谈恋爱结婚,不好好读书的人只能打光棍,连老婆都娶不起。
这个电视剧因为迎合日本社会现实问题,在日本取得了极高的收视率。但无法触动同样被完人人格教育和功利教育观支配的日本社会。所以日本社会今天青少年自杀率,继续攀升到30年来的新高。
中国教育领域,同样深受完人教育和功利进步观的影响。从培养教师的师范大学的教育内容,再传导到中小学生接受的思想教育,过度理想化的教育理念,带给未成年人的是过度沉重化心灵感受。
用理学和康德哲学指导人格教育,是一种自虐和虐他相结合的畸形思想教育。在教育的指导原则中,应该警惕这种完人人格的意识,对青少年的精神虐待。对青少年早恋问题,熊孩子问题,叛逆问题,应该持有更宽容,更多元化的视角。而且这种视角最好成为一种教育的指导原则,而不是仅靠教师个人觉悟,个人素质来操作。
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