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当年坚决不让我留学,说不做这个愚蠢的投资_风闻
已注销用户-北京人、准基督徒、不婚、跤手、爱游戏、撸猫狂。2021-01-11 20:15
【本文由“落雕都督”推荐,来自《我家孩子也想出国,英语补习费花了3w多,那些已把孩子送出国的家长后悔了吗?》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给大家讲一讲我和我的昔日女神的留学故事。
我在二十岁左右的时候,也是着了魔一样地想留学,想去美国。
我爸对此坚决否定,绝对不许。
我和我爸的关系从小到大一直不好,但是我不得不承认,老爷子他在一些原则性的、重大的问题上有着超乎常人的敏锐判断力。时间曾不止一次证明过这件事。
他当时说过一句至理名言:留学是个investment(投资),他不会允许自己做出愚蠢的投资决定,哪怕是被亲儿子仇恨也不行。
直到多年之后,我才理解父亲这句话的含义。他不愧是年青时曾做过“洋插队”,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社会摸爬滚打过的人,也不愧是在生意场上混出来的老将。
简而言之:在资本主义社会,【教育 Education】这件事本质上是一种投资,一种生意 Business. 它与任何小清新,什么升华自我,陶冶情操都无关。既然是生意,是投资;那么它就得遵守生意和投资的法则 ----- 周期多长(什么时候开始盈利)、杠杆多大、回报率是多少………这些,都是可测量,可预测的。父亲说,如果你能被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录取,那么他即便是倾家荡产,卖掉房子和汽车也愿意供我去留学。但是如果是去某个名不见经传的野鸡大学去“镀金”,那他一分钱也不会出,你自己去赚机票钱吧!
很遗憾的是,在今天这个社会,有太多被包装成投资的消费。我再说一遍:有很多商家把消费产品包装成投资产品卖给人们,让购买者误以为自己是在投资。而实际上,他们是在消费。这其中,许多留学产品就是典型的消费品;本质上,和参加旅游团是一样的。只是它的旅行时间比旅游团长、价格比旅游团贵,然后你能得到一张被承认的高等教育文凭。而实际上,你很难用这张文凭盈利 ------ 这就是消费品留学。
我在学生时代迷恋的“女神”,就踩中了这个留学的消费陷阱。(她自以为那是人生投资。)
其实她家里并不富裕,就是普普通通的北京职工家庭的女孩。(但是她比较漂亮而且有点手段,足以把毛头小子迷得死去活来。)她疯狂追求留学。她家里禁不住她坚持,花了数百万元供她去某国留学了几年,读了个没什么用的硕士回来。而不出意外地,这个硕士对她没有太大用处。恐怕她许多年的收入总和都无法赚回留学的花费。
当然,这里还是要多说一点:中国过去几十年泥沙俱下的大发展,确实造就了一批土豪,也就是资本新贵,New money们。对于他们而言,把留学作为一种消费品无可厚非。
我认为,如果真是家里有钱的,花个几百万出去待几年也没什么。(不去留学,他们买跑车、去夜店、各种奢侈品的钱一样不少。留学只是他们众多消费品中的一样。)
但是如果是中产家庭,那就得量力而行了。盲目去留学,只能是糟蹋钱。(例如之前报道的,卖掉唯一房产供女儿去留学的杭州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