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化,智能家居的成人礼?_风闻
互联网江湖-2021-01-11 16:59
布局通盘有因果,巨头落棋无废子。
家电企业永远不缺新的故事,但如果只是单纯讲一个故事,那很难上升为行业的共识性正确。换句话说,当一种潮流被整个行业所认可,那我们就要去认识这一潮流背后大的商业逻辑。
如今,场景化就是一种行业的共识性正确。
在场景化上,海尔智家走的最早,去年推出了自己的场景化品牌“三翼鸟”;海信推出了自己的璀璨系家电产品,涉及电视、冰箱、空调等多个家庭重要场景;格力在去年618开始主打“客、卧、厨、卫浴、玄关、阳台”6大智能化家居场景;美的在去年11月发布了自己的冰洗多品牌场景。
在刚刚过去的2020年,家电场景化似乎是遍地开花,那么这一行业性默契背后的驱动因子会是什么呢?
理想与现实交织,场景化背后的“山体运动”
“中关村第一才女”梁宁曾说过:“一条大河一定不是凭空产生,或者是被一场大雨所成就的。它是由于山体运动、山势走向才能成就一条大河。”
如今家电企业的场景化潮流亦是如此,当我们回归产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或许能够更进一步理解场景化这一“大河”背后的“山体运动”。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是销售需求转化的刺激。
受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我国冰箱行业实现销量1506万台,同比下降4.6%,实现销售额392亿元,同比下降9.7%。抛却疫情这只“黑天鹅”,家电品牌的销量规模下滑似乎已成定局。
根据前瞻经济学人整理的NAIC全国家用电器工业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家电行业面临内需不足的问题,销售规模出现了下滑的现象,再结合年初疫情影响,家电企业的销售转化饥饿感会爆棚,会想方设法去寻找新的增长引擎,而场化就是一种好的策略。
当前,家电其实与家装有着密切联系,家电的外观调性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家庭的装修格调。关于室内装饰艺术,越来越多人认可室内设计应该像建筑一样包含合理化和标准化的观念。过去以单品或单品组合类家电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对全屋定制的潜在需求。场景化解决方案的出现,对于用户而言,降低针对家电搭配方面的考虑成本。
对于商家而言,形成一种单品拉动整体的结构范式。因为用户可能因为某台空调、某台洗衣机、某台冰箱被打动,而在其它产品上,即便没有那么打动自己,可能也会选择整个场景化套系产品。
另一方面是家电行业发展的阶段性状况。
“打铁还需自身硬”,做场景化家电,很多时候任何一个垂直场景存在短板可能就会影响用户对整体场景解决方案的不满。过去除了海尔智家的产品线比较全面以外,很多企业都会有一个相对强烈一些的单品标签,例如提到格力、美的,大部分人都会想到空调。但现在大家要做的是补齐短板,发力原先自己不是那么耀眼的业务线。
如今看来,各单品供应链的成熟是家电企业布局场景化的必要条件。
**随着垂直家电的供应链体系、制造业功底走向成熟,产业的技术壁垒也因此大大降低,这就给那些有一定制造业功底的企业杀进来提供契机,智能电视就是做好的例子。**此前,电视行业已经饱和,小米电视还有此前的乐视电视率先崛起就是因为如此。当时不少评论人士认为小米们的供应链不行,短期爆红后就会衰退,但现在的事实告诉我们小米似乎并没有像他们说的那样不堪。
从长远角度来看,场景化也是家电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先有场景后数据,技术更在场景前。
如今,技术层面其实可以满足很大程度的智能,物联网平台的搭建,首先需要在监控对象的附近放置传感器节点,利用边缘计算收集并进行传输,这一点其实不算什么难事。难的是完整的用户画像数据获取,所以说“先有场景后数据”。
也因此,过去任何硬件上的尝试都是在“耍流氓”或者说是意淫。在智能家居的萌芽时代,智能家居产品大多以孤立的单品形式存在,方案也呈现碎片化的特征,智能音箱、智能路由器、智能电视、智能冰箱,都曾被誉为家庭智慧生活的入口控制中台。
但现在发现,可不同产品之间无法互联互通,不同控制中心无法串联起所有的硬件。为了搭建物联网平台,必须将不同场景归纳到同一系统中,哪里都能讲故事。智慧家庭应该是整体的“智能互联”而非某个个体充当“智能控制”。
由此可见,销售需求、供应链特征加上家庭IOT的布局需求,促成了家电场景化的行业性共识。各方打破藩篱,彼此与彼此产品之间实现互联互通就目前看来似乎没什么合适的解决方案,这或许也意味着未来家庭家电层面可能会采用同一品牌。
场景化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向左IOT船票,向右场景“连环计”
如今,智能家居的火焰愈演愈烈,行业进入爆发期。众多企业都在智能家居上投入了巨大研发力量,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据天眼查APP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13.3万家经营范围包含“智能通讯、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家装”。从地域分布上看,我国智能家居相关企业主要分布在华东和华南地区,占相关企业总数的56%。
智能家电作为智能家居重要的板块,由单品试探到智能场景组合,从某种程度上讲,家电场景化称得上家庭IOT走向成熟的标志。
然而,风口不是追出来的而是等出来的,所有的行业都是如此,当一种潮流发展的有些过于快,我们或许就应该考虑其中可能存在的泡沫。就家电场景化而言,从最早海尔智家的一枝独秀到去年行业的遍地开花,有的是水到渠成,我们肉眼能看到它的一步一步落地,而有的很容易让人觉得是在跟风布局。
可以说,场景化是机遇也是挑战。它无疑会是家庭IOT的船票,但根基不牢的品牌贸然跟风可能会遭遇“连环计”般的悲剧。
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庞统献连环计,曹军将战船连锁,人马如履平地。无奈周郎一把大火,曹军智能樯橹灰飞烟灭。
在互联网江湖(VIPIT1)团队看来,场景化的家电不就像是被连锁起来的战船吗?连环有一荣俱荣的好处,亦有一损俱损的风险。既然如此,场景化产品矩阵就要警惕单品“起火”从而殃及整个生态。
综合来看,可能“起火”的领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单品制造业的短板与长板
无论是短板还是长板,单品的任何变化或许都不可避免会对集体产生影响。
在短板层面,就像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许多品牌在2020年之前它们很多单品其实很低调的。说的好听是低调,说的不好听就是产品力可能各种各样的原因不算强,没能获得市场更多的认可。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用户可能会因为一款单品选择整个场景家电,也有可能因为一款单品进而放弃这一场景方案,这就意味着“起火”。
此外,从长板角度来看,不同单品的发展轨迹是不同的,一味的统一化可能会是一种羁绊。例如空调行业,今年开始主张新风空调,还有之前的节能卖点。**不同单品的进化轨迹是不同的,很难规范到一个统一的范式当中,或者家电企业能够找到一种单品进化与场景化兼备的解决方案。**目前看来,海尔智家今年推出的三翼鸟似乎是个不错的解法,它不是卖某个固定化的场景家电,而是卖定制化场景方案,既然是定制方案,单品的进化只会对整体方案起到促进作用。
*单品的智能融合
完备的智能家电场景方案,不只是单品基础使用功能的长短板,因为单品制造达到70分甚至更高还是有可能的,但单品智能是否跟得上可能还要另说。对于很多家电品牌而言,难的不是制造供应链,难的是技术攻关。
未来,语音、手势这些操控方式被融合在一起用于控制,甚至感应控制等更高级的交互方式很多人认为也会出现,这考验企业的单品智能能力。过去不少家电企业围绕个别单品为中心进行辐射,在其它单品智能专利积累上似乎还有待更进一步的观察。
此外,智能家居中统一平台的运营能力、数据全面兼容和稳定性、存储数据的安全性、设备的安全性,这些也都需要更进一步的证明,这一点需要更进一步的观察。
**18岁,并不意味着一个人就真的成熟了。智能家电也是,技术、演化路径的清晰,也不意味行业就真的成熟了。**就目前看来,还是需要更多的查漏补缺才行。也有不少企业在场景化产品方面表现出自己快人一步的成熟一面,譬如海尔智家,在我们讨论智能家居案例时经常拿它当教科书案例,但是还有更多家电企业在场景化方案上还有待更进一步观察。
一方面,寻求互补厂商的助力。
“一个好汉三个帮”,很多时候封闭也不一定就意味着真的好,市场盘子这么大,通过场景化布局想要对一个个家庭实现垄断,理想设计很好,但可想而知实现过程会有太多困难,除非你真的能走到行业大多数玩家前面。但眼下的场景化潮流明显刚刚兴起,又有多少企业真正具备这样明显领先的能力呢?单一企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在自身单品存在产品或品牌的短板情况下,不妨选择敞开胸怀,拥抱外部厂商。
另一方面,智能家电的场景方案有待完善。
在品类上,主流家电厂商的场景化布局涵盖的其实都是用户生活中的高频刚需性场景,在原有服务的基础上去做智慧化这件事,在自己更熟悉的战场去做升级。但是这些场景,不等于整个智能家居场景,把小家电纳入自己的场景化战略中或许会是一种不错的思路。
如今的小家电市场无疑是一片新的蓝海,厨卫小家电、生活小家电和个人护理小家电这三大类衍生出数不清的细分品类。据深港证券研究所数据显示,成熟小家电市场有10-15个品类,而长尾小家电更是多达一百多个品类。在供应链底蕴上,大宗家电品牌入局小家电有些降维攻击的维度,缺的主要是相关垂直领域的品牌底蕴。比如美的,旗下有不少小家电业务,但它被更多人记住的还是空调。
换个角度来看,如果场景能够带动单品销量,那么受欢迎的场景解决方案也有助于自身小家电建立品牌声望。
智能家居的未来充满想象空间,对应的需求日益膨胀,各路企业在智能家居上也开始加大投入力度。
场景化,是不是智能家电成熟的标志我们不得而知,但这却很有可能成为竞争白热化的一个信号。可以预见的是,我们将看到产品战、技术战、营销战、专利战、生态战此起彼伏,各路玩家将围绕家庭IOT展开更强一轮的角逐。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13124791216,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