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曾佑“把书读完了”_风闻
挑灯看吴钩-说人话,谈天下2021-01-11 12:20
这个夏曾佑到底是何许人,居然能把天下的书全读完了?
夏曾佑是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字遂卿。浙江杭州人,清末“诗界革命”倡导者之一。早年曾与梁启超﹑谭嗣同在一起研讨“新学”,又与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辛亥革命后,任北洋政府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后调任北京图书馆馆长。
夏曾佑所著的《中国历史教科书》(即《中国古代史》)颇有影响,后人评价为“20世纪新式中国通史的第一部成名作”。胡适读过该书后,“深佩夏先生之功力见地”。鲁迅评价说:“我们不必看他另外的论文,只要看他所编的两本《中国历史教科书》,就知道他看中国人有怎样地清楚”。
1912年,陈寅恪从瑞士回国,慕名拜访夏曾佑。夏问他都读了些什幺书,陈寅恪滔滔不绝。看着面前这位后生小子,夏曾佑说:“你能读外国书,很好;我自己则只能读中国书,外国书看不懂。不过,近来我觉得中国书都读完了,没得读了。”
也许夏曾佑说着无意,可这句话却让陈寅恪深为惊讶,并百思不得其解:中国的书籍、文字浩如烟海,怎幺能用一生的时间就可以读完?夏先生说“书读完了”到底是什幺意思呢?作为晚辈后生,尽管陈寅恪感到怀疑,但还是没有敢问夏曾佑。
后来,读了一生书,已经成为一代宗师,被誉为“教授的教授”、“全中国最博学之人”、“活辞书”的陈寅恪在晚年也到了无书可读的境界。他终于明白了夏曾佑所说的意思。原来,随着书读的越来越多,陈寅恪发现:中国的古书虽然浩瀚无穷,但追根索源,分门别类也就不过几十种而已。
陈寅恪终于明白,中国的古书虽然很多,可如果你仔细的梳理,其实也不过是《史记》、《战国策》、《尚书》、《易经》、《论语》、《资治通鉴》、《诗经》等几十本典籍以及它们的衍生品罢了,其余的书都是在这些书的基础上互为引述参照而成的。把该读的都读了,然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和研究融会贯通就行了。所以同是读书,怎么读却大不一样。夏曾佑的读书方法,其实简单说就是:该精读的精读,该粗读的粗读,该不读的不读,抓大放小,融会贯通,少做无用功。
书是可以读完的。由此看来,夏曾佑说的有自己的道理。然而,遗憾的是,这话好说却难做。哪个该精读?哪个该粗读?哪个该不读?又如何去融会贯通?哪个功才是无用功?若不象夏曾佑、陈寅恪那样苦读一生,谁又能真正明白其中的奥妙,也不可能到达他们那种无书可读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