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轶事:出洋大臣在美国加州大学的演讲趣闻_风闻
史遇春之尘境心影录-一个乡下读书人,恋乡土,爱读书……2021-01-11 11:16
作者:史遇春
义和拳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清廷内外交困,其统治摇摇欲坠。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被迫宣布,要“取外国之长”以“补中国之短”。
同年,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连衔上《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明确提出“拟请敕派王公大臣”等分赴各国游历。
光绪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以后,清廷逐渐出现官员出洋游历的现象,尤其以赴日本考察为热潮。
之后,要求立宪的舆论日益高涨,驻外公使和地方督抚也纷纷奏请清廷,建议仿效日本及欧美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廷决定派王公大臣出洋,深入考察欧美及日本等国政治,待其归国报告后,再做政治改革的重大决策。
于是,就有了随后的五大臣出洋。
其间,清廷所派出洋大臣的人选,还几经变动。
最初,清廷计划派出的人选为:贝子爱新觉罗·载振、军机大臣鄂卓尔·荣庆、户部尚书张百熙、湖南巡抚托忒克·端方。
后来,因为荣庆、张百熙推辞,遂改由军机大臣瞿鸿禨、户部侍郎戴鸿慈填缺。
接着,又因载振、瞿鸿禨公务在身,再改镇国公爱新觉罗·载泽、军机大臣徐世昌替补。
不久,又追加商部右丞马佳·绍英。
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9月24日,出洋使团在京师正阳门车站上车,准备出发时,遭革命党人吴樾炸弹袭击,绍英等受伤;当时,因徐世昌兼任巡警部尚书,也走不了,又改派山东布政使尚其亨、顺天府丞李盛铎替换。
最终,清廷出洋五大臣的人选为:载泽、戴鸿慈、端方、尚其亨、李盛铎。
以上诸人,皆为清廷大员。
镇国公载泽,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帝第五子惠亲王(绵愉)之孙,其妻与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孝定皇后(叶赫那拉氏,即隆裕太后)是姐妹,属近支王公,宗室贵胄,故出洋后常被外国报纸称为“亲王殿下”。他深得慈禧太后宠信,出洋前任盛京守陵大臣,回国后,不久即升任御前大臣、度支部尚书。
户部侍郎戴鸿慈、湖南巡抚端方曾在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逃时护驾有功,大获赏识。刚出洋,二人就分别被升为礼部尚书、闽浙总督。回国后,端方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
尚其亨是二品布政使,汉军旗人,平南敬亲王尚可喜第七子和硕额驸尚之隆八世孙。
李盛铎原是慈禧宠臣瓜尔佳·荣禄的心腹,此次被任命为出使比利时大臣兼考察政治大臣。
关于清廷五大臣出洋,简要叙述如上。
下面,来说一说出洋五大臣中,其中二位在美国高校演讲的趣闻。
相关演讲事体的文字记载,见之于武昌刘禺生《世载堂杂忆》中《端方出洋趣史》一节。
下文,即据刘禺生所记而成。
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6年)农历七月,清廷下诏,预备立宪。
当时,刘禺生为洪门中人。洪门所定此时的年号为天运。
这一年,是农历的丙午年,也是生肖马年。
前一年(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清廷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各国政治体制,为此后的制定国策做准备。
端方、戴鸿慈由日本转道美国,抵达欧洲,大约绕地球转了一圈之后,返回国内。
当日,刘禺生受孙中山先生委派,驻留海外。
这里,也顺便简要说一下相关情况。
这一时期,孙中山先生委派冯自由驻扎在日本。
冯自由(公元1882年~公元1958年),原名懋龙,字健华,后改名自由;汉族,祖籍广东南海县盐步高村,出生于日本华侨家庭,自幼就学日本;公元1895年,在日本横滨加入兴中会;公元1900年,因反对康有为,改名自由;同年,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深造,与郑贯一等创办《开智录》半月刊,主张革命;公元1911年,任临时政府稽勋局局长,汇集革命史料;公元1917年,参与护法之役;历任立法委员、国民政府委员、总统府国策顾问;公元1958年5月6日病逝台北;著有《革命逸史》、《华侨革命开国史》、《华侨革命组织史话》、《社会主义与中国》等书。
这一时期,孙中山先生委派陈少白驻扎在香港。
陈少白(公元1869年~公元1934年):原名闻韶,号夔石,出生于江门市外海镇南华里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天资聪敏,勤奋好学,习字、念书、学写诗文,均是同窗中的佼佼者;21岁入香港西医书院;与孙中山、尤列、杨鹤龄被清廷目为“四大寇”;公元1895年,入兴中会,公元1897年,赴台湾设立兴中会台北分会;公元1900年,奉孙中山命回香港办《中国日报》,宣传革命;为了宣传革命,还成立了“采南歌”、“振天声”、“振天声白话剧”等剧社;遗作有《兴中会革命史要》、《兴中会革命史要别录》等。
这一时期,孙中山先生委派刘禺生驻扎在美国旧金山。
刘禺生的任务,就是在南北美洲各国,与在外的保皇党人进行辩论相持、广泛设立言论机构、普遍建立筹饷机关。
此时,刘禺生的身份,是洪门致公堂的白扇。
洪门,是明末清初的一个地下秘密组织,起源于“汉留”,经由南明东宁总制使陈近南先生发展,进而转化为洪门。由抗清义士殷洪盛起始,殷洪盛抗清牺牲后,其子投奔郑成功,汉留构想流传至郑成功所部。旨在反抗满清迫害统治,留存汉族文化。后人尊洪英(殷洪盛)为洪门始祖。
致公堂,是洪门的一个海外分支机构,他们一致对外称天地会或红帮,对内则称洪门。
白扇,洪门组织中,有内八堂;内八堂又有香长;香长或称“圣堂”大爷、开香堂时的主香人,为客卿;有的地方称“白扇”。
作为美国致公堂白扇,刘禺生握有这一区域致公堂的主笔权。与刘禺生并肩战斗的,还有大佬黄三德、英文总主笔唐琼昌。他们一起为革命奋斗,一起应对保皇党人。
因为当时,人在美国,所以,端方、戴鸿慈莅临美国时的种种情形,刘禺生多亲见。
话说,端方、戴鸿慈代表清廷到达美国之后,加州(加利福尼亚州)的嘉利福尼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邀请端方、戴鸿慈到校演讲。
加利福尼亚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简称加州大学(UC),是位于加州的一个由10所公立大学组成的大学系统,也是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公立大学系统,被誉为“公立高等教育的典范”;加州大学起源于公元1853年建立在加州奥克兰市的加利福尼亚学院(College of California),公元1868年,更名为加州大学,同时,为了纪念18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乔治·贝克莱(George Berkeley),最终定名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Berkeley),而伯克利也成为加州大学的起源和最早的校区(注:加州大学并不是一所大学,而是一个行政系统,并没有所谓的“主校区”,“分校”只是历史上中文翻译的误区,每一个校区都是一所独立的大学)。
刘禺生即肄业于加州大学。
端方、戴鸿慈到校后,加州大学的校长恭请二位上台演讲。
那时候,端方、戴鸿慈对于公开演讲所知不多,校长恭请后,端方与戴鸿慈竟然一起上台,并排站立在演讲席上。
演讲开始。
端方先对戴鸿慈说道:
“请老前辈发言!”
关于“老前辈”一称,可参见笔记。
清人欧阳昱《见闻琐录》中《许振礽》一节有:
“翰苑故事,最重前后辈,后辈称一科以上为前辈,七科以上为老前辈,十三科以上为大前辈。”
清人福格《听雨丛谈》卷一《先后辈旧寅》一节有:
“今内阁、翰林院、礼部、都察院,论前后辈之礼最谨,虽官至九列,亦必呼先达为老前辈,按科分自称晚生、学生。”
端方说完,戴鸿慈应道:
“仁兄常与西方人往来,熟悉规矩,请您发言!”
当时,戴鸿慈立在演讲台的左边,端方立在右边。
端方发言时,说一句话,现场翻译一句。
每一句翻译结束,端方会问戴鸿慈道:
“老前辈,对不对?”
戴鸿慈会马上说道:
“对、对!”
端方接着再讲一句,翻译译完,他会又问戴鸿慈道:
“对不对?”
戴鸿慈会说:
“对、对!”
一篇演讲,有几百句吧。端方发言过程中,就问了戴鸿慈几百次,戴鸿慈当然也回答了端方几百次。
当时,参加端方、戴鸿慈演讲的西方同学,对这种演讲方式很不理解,他们就问刘禺生道:
“我们欧美的演讲,都是一个人发言。你们中国的演讲,两个人同时发言。这是我们从未见过的,请问,这里面有什么讲究学问吗?”
刘禺生回答道:
“这样的演讲,是中国自古以来最恭敬的大典。平常的演讲,一个人在台上可以随意发挥,阐述意见,即使过程中剪裁不当,也无大防。一旦遇到大的典礼,就会安排两个人,年纪较小的人演讲、年长的人监督看视,而且,演讲的内容,都是典重安详的!”
刘禺生接着说道:
“这一次,两位特使对加州大学的全体师生员工的恭请,非常重视,态度十分严肃。为严格杜绝演讲中有所疏忽,所以,就以中国自古以来最重的礼仪进行演讲。这也是对大学全体人员恭请的一种真诚的回应与表达。而且,这种古礼,中国很久都没有用过了!”
刘禺生的同学听他这么一说,还把此话转告给了加州大学校长。校长还特地写了一封长信,表达对戴鸿慈、端方的感谢。
后来,端方见到刘禺生时,问刘禺生,他那一段关于“古礼”的说辞,是根据哪一部古书来的。
刘禺生回答说:
“这也就是苏东坡当年所答:‘皋陶曰杀之三,舜曰宥之三,想当然耳!’,这也是所谓的外交辞令罢了。”(苏东坡语,见《 苏东坡全集》卷四十《省试刑赏忠厚之至论》)
刘禺生的这一段言说,当时在唐人街还被传为绝妙好辞。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