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魅“演绎”|关于“演绎”,爱因斯坦也难免精神分裂_风闻
末那识-学以养识,以识统学。(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2021-01-12 20:48
**按:**爱因斯坦有一个著名论断广为人知并不断被引用:“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其一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这个论断是1953年爱因斯坦致斯威策的回信中说的。但关于形式逻辑(演绎),爱因斯坦的观点并非一以贯之,而是经历了堪称颠覆性的转变,笔者不由得怀疑,“演绎”是否将爱因斯坦整的精神分裂了。他先后表达的不同观点究竟何者可靠,诸君可自行判断。笔者的观点见文末所附链接的文章。
爱因斯坦关于“演绎”的观点:其一
1953年,有一个叫斯威策(J. E. Switzer)的人就“中国科学和/或其有无问题 (the question of science or no science in China)”致信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回信中有这么一段话:
“Development of Western Science is based on two great achievements: the invention of the formal logical system (in euclidean geometry) by the Greek philosophers, and the discovery of the possibility to find out causal relationships by systematic experiment (Renaissance). In my opinion, one has not to be astonished that the Chinese sages have not made these steps. The astonishing thing is that these discoveries were made at all. ”
“【翻译:西方科学的发展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有可能找出因果关系(文艺复兴)。在我看来,人们不必对中国的贤哲没有走出这两步感到惊奇。人类居然作出了这些发现,才是令人惊奇的。】”
注:上述英文原文和翻译均转引自袁岚峰的文章“中国科学曾经落后这不丢人,关键我们要有自信能在未来领先 | 科技袁人”
袁岚峰(科普大咖)引用爱因斯坦的这段话是为了论证:
……分清科学和技术。……在科学方面,……我们本来就没有领先过!
解读一下爱因斯坦的话。最重要的科学方法论有两个。
一,演绎法和逻辑体系……
二,实验和试错的方法……
……
其实对照一下爱因斯坦的话,我们就可以明白,中国没有发生科学革命,直接原因就是中国没有发现科学的方法论。
……只有从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的欧洲这一系文明,经过曲折艰辛的历程,发展出了科学的方法论。
SELF格致论道讲坛,公众号:风云之声中国科学曾经落后这不丢人,关键我们要有自信能在未来领先 | 科技袁人
爱因斯坦关于“演绎”的观点:其二
先来看看爱因斯坦的牛津讲演(1933年?),以下是其中一段:
“我们推崇古希腊是西方科学的摇篮。在那里,世界第一次目睹了一个逻辑体系的奇迹。这逻辑体系如此精密地一步步推进,以至它的每一个被证明的命题都是绝对不容质疑的——欧几里得几何”。
……
“纯粹的逻辑思维不能给我们任何关于经验世界的知识,一切关于实在的知识,都是从经验开始,又终结于经验。用纯粹逻辑方法所得到的命题,对于实在来说是完全空洞的。”
“伽利略……现代物理学之父,实际上是整个现代自然科学之父。”
……
“牛顿……全面可行的理论物理体系的第一个创造者。”
爱因斯坦牛津演讲,转引自冯象《法学方法与法治的困境(上)----学术论说中常见的方法论错误》
这一段是(爱因斯坦陈述的)当时科学界的共识,但接着爱因斯坦话锋一转,对这一共识提出了挑战(由于我找不到演讲原文,所以不能直接引用爱因斯坦的原话来做这里的“话锋一转”):
……
广义相对论已经证明了传统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这个理论表明,我们有可能使用基本的原则**(非常不同于牛顿的原则**),以更完整更满意的方式处理全部的经验数据。”
……
“纯粹的数学结构使我们能够发现与它们相关的概念和规律,给了我们理解自然现象的关键。”
……
“实证当然还是数学建构为物理服务的唯一标准,但真正的创新原则存在于数学中。因此我相信,在某种意义上,纯粹的思想是有能力理解真实的,正如古人梦想的那样。”
姬扬,公众号: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爱因斯坦在牛津
因此,爱因斯坦向牛津的听众以及国际物理学界保证,数学本身就可以为理解自然提供基础。他显然反对自己在1921 年巧妙阐述过的立场:**“只要数学定律与现实有联系,就是不确定的;只要它们是确定的,就与现实无关。”**现在他声称,广义相对论的基础是数学概念而不是物理观测——尽管天文学家们在1919年做出了关键性的证实。
毫无疑问,许多理论和实验物理学家,特别是那些在量子力学领域工作的物理学家,对如此大胆的说法感到惊讶,也无法信服。毕竟它打了物理学史的脸——物理学的历史显然是理论、观察和实验相结合的结果。但是面对广义相对论的开创者,很少有人能质疑他的说法。
姬扬,公众号:中国物理学会期刊网爱因斯坦在牛津
爱因斯坦关于“演绎”的观点:其三
1946年,爱因斯坦于67岁时撰写《自述》,在这本书中,爱因斯坦再次表达了他对于所谓“纯粹思维”的观点。笔者将引述爱因斯坦的话并在其中穿插笔者的评注。引文均转引自《140周年诞辰 | 爱因斯坦自述》。
如果因此好像用纯粹思维就可能得到关于经验对象的可靠知识,那么这种“惊奇”就是以错误为依据的。……
……我将……用几句话来说明我的认识论信条,……这个信条实际上是在很久以后才慢慢地发展起来的,而且同我年轻时候所持的观点并不一致。
我一方面看到感觉经验的总和;另一方面又看到书中记载的概念和命题的总和。概念和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逻辑的性质,而逻辑思维的任务则严格限于按照一些既定的规则(这是逻辑学研究的问题)来建立概念和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概念和命题只有通过它们同感觉经验的联系才获得其“意义”和“内容”。后者同前者的联系纯粹是直觉的联系,并不具有逻辑的本性。科学“真理”同空洞幻想的区别就在于这种联系,即这种直觉的结合能够被保证的可靠程度,而不是别的什么。
概念体系连同那些构成概念体系结构的句法规则都是人的创造物。虽然概念体系本身在逻辑上完全是任意的,可是它们受到这样一个目标的限制,就是要尽可能做到同感觉经验的总和有可靠的(直觉的)和完备的对应(Zuordnung)关系;其次,它们应当使逻辑上独立的元素(基本概念和公理),即不下定义的概念和推导不出的命题,要尽可能的少。
命题如果是在某一逻辑体系里按照公认的逻辑规则推导出来的,它就是正确的。体系所具有的真理内容取决于它同经验总和的对应可能性的可靠性和完备性。正确的命题是从它所属的体系的真理内容中取得其“真理性”的。
以上从三个文献(“其一”、“其二”、“其三”)中提取了爱因斯坦对于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展现的“形式逻辑”、“纯粹的逻辑思维”、“纯粹的思想”、“纯粹的数学结构”(其实核心都是“演绎”)的观点。
虽然我们最终还是不能确认爱因斯坦究竟持什么观点或他先后表达的观点中究竟哪些才是正确的(时间上最后表达的观点当然一定程度上说就可以代表最终观点,但问题是它就是正确的吗?),但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即:
关于演绎,爱因斯坦的观点并非一以贯之的,而是经历了堪称颠覆性的转变的。
那么,亲爱的读者,你的判断呢?
最后,以《菜根谭》中的一段话作为结语并与大家共勉:
“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
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
笔者的观点详见:
祛魅“演绎”|爱因斯坦关于“演绎”的观点并非一以贯之,而是前后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的。何者可靠、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