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最近忙啥呢?改名..._风闻
邓睿侃想做体育人-观察者网编辑-防守超强的锋卫摇摆人2021-01-12 17:56
【文/观察者网 邓睿侃】这两天,各地球迷之间聊得最多的应该是这句话,“你们俱乐部新名字搞定没?”
去年12月,中国足协发布《关于各级职业联赛实行俱乐部名称非企业化变更的通知》,要求中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名称中不得出现投资方等商业元素。即:俱乐部名称不得含有俱乐部任何股东、股东关联方或实际控制人的字号、商号或品牌名称。
从那时起,要不要改名,改什么名,能不能不改名,成了大多数俱乐部和球迷绞尽脑汁的事。尤其是几支中超老牌球队,依然在用各种方法试图留下自己的足球文化。
该如何形容足协这场“一刀切改名风波”?可能只有俱乐部和球迷自己心里清楚。
多数俱乐部已经“合格”
这场风波中,其实不乏“幸运”的球队。早在2019年,原大连一方足球俱乐部就完成了足协所谓的“中性化”,改名为“大连人”。该俱乐部也是当时唯一一支官方认定“合格”的球队。
此后,上海申花和深圳市足球俱乐部也相继被写上了“白名单”。
“申花”虽然是一个电器品牌名称,但和俱乐部以及投资方没有丝毫关联,故只需把投资方“绿地”删除即可。
深足则因为此前注册的名称就是“深圳市足球俱乐部”,“佳兆业”只是冠名,故也不用改,不过后者肯定是不能再出现了。
8日,中国足协发布公告称,超过80%的俱乐部申报名称符合相关文件要求。中超俱乐部方面,山东鲁能、青岛黄海、武汉卓尔和长春亚泰没有合格,北京国安、河南建业则申请延期申报。
虽然足协没有公布具体通过名单,但广州当地媒体透露,广州富力改名为“广州城”,广州恒大改名为“广州队”基本已是板上钉钉。
而《足球报》则在12日报道称,上海上港俱乐部已经确定更名为“上海海港”。
除此之外,其他球队的新名称都尚未公布或得到确认,此前讨论最多的“天津卫(天津泰达)”、“江苏队(江苏苏宁)”等,都不一定是最终答案。
老牌俱乐部还在“挣扎”
另一边,几支大家耳熟能详的球队,包括北京国安、长春亚泰、河南建业,都还在挣扎。
以上三支球队的球迷,都在呼吁留下这些名字。因为对于老牌球队来说,他们的队名已经深深刻在了城市的记忆之中,让这些球队改名,反而有些剥夺文化的意思。这和中国足协主席陈戌源“尊重城市文化”理念,似乎不太妥帖。
河南建业最近就因为改名闹出了不小的动静。12月31日,俱乐部发布公告称,河南建业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拟更名为‘洛阳龙门足球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建业”一个不剩,直接点燃了球迷的怒火。
死忠球迷会甚至通过解散来向俱乐部表达不满。
一张球迷跪在俱乐部主场门口的照片,更是令人唏嘘。
有消息称,压力之下建业方面再次针对改名事宜进行了商讨,同时向足协申请了延期申报,不排除最后在队名中留下“河南”的可能。
不过对于喊了26年的“建业”,球迷们还是恋恋不舍。
球迷组织“建业红魔”的一位骨干成员小伟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要知道和那些经常变来变去的足协政策相比,‘河南建业’可是全国独一份从1994年职业联赛开始到现在26年没变过名字和主赞助商的。坚守了26年的‘河南建业’不就是中国足球最需要的文化和传承吗?非要拦腰斩断吗?”
同样申请延期的还有刚刚度过28周年的北京国安,该俱乐部同样在挣扎之中,无论是投资方,还是球迷,都坚决表态不能没有“国安”。
《北京日报》此前报道称,中赫集团已向中信集团提出股权收购申请,争取通过股权变更的方式达成保留“国安”的目的。
俱乐部董事长周金辉曾表态:“未来球队名称可以没有中赫,但要保留北京国安,这是俱乐部的历史和基因决定的。”
至于长春亚泰,该球队直接将原队名进行了上报,虽然这次被驳回,但据足球记者@永远的偏锋 11日消息,“长春亚泰足球俱乐部完成股权转让,新的股东长春嘉润和亚泰无关联,理论上,亚泰保住了。”
没有人会说改名政策的初衷是不好的。“去金元化”显然是中国足球的必经之路,这无可厚非。但从执行的效果来看,显然给一些俱乐部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
不少球迷都对这样“一刀切”的方法表达了不满。在足球圈,国安、申花、鲁能等名字,早就不是简简单单的商业名词了。
央视主持人韩乔生指出,一些俱乐部名称早就超脱了商业的范畴,成为了城市的文化符号。
“提到上海申花、河南建业、浙江绿城,几乎没人会第一时间想起企业名。天津泰达就更不一样了,这本来就是天津经济开发区的缩写啊!而国安早已不是中信国安控股,但新东家中赫集团还是依然尊重传统,并没有抛弃‘国安’这两个字。”
他还表示,一味地效仿表面的光鲜亮丽,急功近利做表面工程,无法解决问题,反而给中国足球出了难题。
俱乐部改名政策出台至今,仿佛成了一出迷幻的连续剧,大结局,看来还未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