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化时代,一直在创新的smart等得太久了_风闻
电动车公社-重新思考汽车2021-01-12 12:55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未来出行”**似乎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词汇。提到它,你会想到什么?
我会想到最近一个因为要推出纯电动车型而备受关注的品牌——smart。
很多人可能看到smart准备电动化的新闻都会觉得,这不过是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在当前大火的“新能源”领域先占个位,以便在电动化智能化全民时代真正到来时能分一杯羹。——毕竟这么做的品牌太多了,“别的先不管,我先占个座”,而只是顺应潮流推出产品的企业我们也看到了,用户反而不一定买单。
事实上,我们从smart这26年的历史以及历年推出的概念车来看它的品牌内核就会发现,s****mart这样思维走在最前沿的品牌,如果要想达到自身的产品定位,保持自身优势,是一定会电动化的,甚至现在的电动化也只是在始终如一地坚持自己一开始的造车理念。
01.从诞生开始就在探索
,”
早在豪华车刚开始盛行的上世纪70年代初,戴姆勒一个刚毕业的设计师就越了很多级,跟高层提出过“2米半车长”的概念。
这个刚毕业的年轻设计师的超前想法一经提出,就获得了极高的认可,那时候公司也在思考**“汽车和城市交通到底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很明显,越来越大的车越来越多地挤在本来就狭窄的欧洲城市道路上,大城市就像现在一样停车都不方便,路面资源与汽车数量增长的矛盾只会愈发尖锐。让城市交通来适应越来越大的汽车绝对是死路一条,最好的办法,其实就是让车来适应城市交通。
在这个年轻设计师那时候的设计草图里,就已经让这辆两座汽车拥有了电池,为了“出行”而生的它,足够灵活、又是电驱动,理念绝对足够超前,但可执行性却有待考究,毕竟那时候的欧洲人,谁都想买辆又大又豪华的车。
在当年大型豪华车的热潮过去后,这个从“未来的城市汽车”的观念出发的开发计划也就正式开始了,在这之上最终诞生的,就是灵活有趣的smart。
在当时看来,smart的外形简直可爱中透着点科幻,产品一推出就迅速获得了大量的关注。
而smart其实也并非单纯“小”,也并不只是那么早就拥有纯电的概念,在smart骨子里的一直都是“创新”。
大约在2005年前后,它推出的炫彩、可以随便更换车身颜色的汽车,瞬间吸引了更多人的目光,关注它的人也从进城买菜的富家太太,走向更多无忧无虑的年轻人。在那个刚有点个性化萌芽的年代里,这样可以像现在换手机壳一样换车身颜色的想法,不仅非常不主流,也非常大胆,但也足够特别。
我们现在爆火的网上销售汽车****的先河,也是smart开创的。用这个方式,它成功摆脱了以线下购车处为主体的传统经销方式,让更多人发现,世界上原来还有这么一台有意思的汽车。
甚至能增加更多曝光的在百货商场里销售的设想,smart也是很早之前就有的,遗憾的是对于当时来说,设想过于超前、可操作性不大,而未能如愿实施。
这个设想搁浅后,它把十多米的玻璃展示柜摆到了展卖中心旁边,五颜六色的车被依次放进去,你能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到高高的一大排颜色鲜艳又有个性的smart,这一度给smart吸引来了非常多的关注度。
而在很多年后的今天,特斯拉、蔚来、小鹏在大型商场中建立了越来越多的体验店,这个方式也在被越来越多传统车企效仿,而这一切,在很多年前,smart其实就已经规划过了。
02.“电动化”不止是在设计草图里
,”
到2006年,smart已经把电动车从图纸上搬到了车展,fortwo ev在伦敦车展进行首发。而在两年后的2008年,特斯拉的第一款产品Roadster才正式发布。
后来的smart又在纯电动、未来出行方向上做了很多探索。
前段时间我正好参加了一个挺有意思的展览,举办的地点不同于车展,选择了更亲民的方式——在北京朝阳大悦城搭了个展厅,只要是来逛商场的人,都可以以“研究员”的身份来探索这四台纯电动的smart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smart后来的探索在这次展览上你基本也可以看个大概。**这样的展览,还会在上海TX淮海广场继续。
这次展示的4款车分别是:Concept Car 2017、Concept Car 2013、Concept Car 2012、Concept Car 2011,而有着不同特性的它们,所承载的意义和对技术的探索方向其实也完全不同。
Concept Car 2011
以Concept Car 2011来说:
这是一台smart和化工科技巨头BASF(巴斯夫)联合打造的概念车。它的不同之处在于,这是全球第一款搭载了能够通过阳光产生能量的透光车顶的车,它把太阳能电池薄膜放进了车顶的夹层里,这意味着这台车即使没有驱动的能源,也可以用阳光给车里的多媒体设备、温度管理装置等等提供电力。一定程度上来说,在电池能量固定的情况下,能有效地让动力电池的电力更多地使用在续航里程上。
——这就是smart在当年对新能源创新性材料的探索。
这在当时而言算是一个非常有前瞻性的想法。而这个想法如今也得到了部分实现,有的车型上已经搭载薄膜太阳能电池调节车内温度,而随着光伏技术的发展,smart当年的设想我相信也只会越来越近。
Concept Car 2012
比起第一台外观略显科幻的2011,第二台纯电概念车Concept Car 2012似乎更像一台改装的掀背版smart:
而通过这台车,smart想向大家传达的理念是,车不再仅仅是辆车,更代表着一种潮趣生活态度。
smart当年为Concept Car 2012加装了非常浪漫的前投影功能,探索人们是否可以随时在车内体验“移动影音室”的可能性,同时车上的全透明玻璃顶,也在探索是否可以让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随时仰望星空。
这个想法中,最有意思的是外部投影功能,和很多人熟悉的HUD不同,smart的外部投影不是为了驾驶的,而是纯粹的娱乐功能——车内屏幕不够大是吧?那么把屏幕放到车外呗……这是一般厂商所想不到的,在大家几年后才开始争相把车内的车机做得更大的时候,smart早就已经开始考虑怎么把“屏幕”做到车外了。
在smart的世界里,车不仅仅是把人从A点运到B点的交通工具,从一诞生开始,smart就为城市出行的体验中,添加了自由、随性的味道。
Concept Car 2013
第三台纯电的概念车就不仅仅是在配置上的探索了:
作为一台没有车门、车窗,也没有车顶的大胆车型,Concept Car 2013是smart对于个性化设计、开放生态及环保出行探索的一台重要车型。
环保也不仅仅体现在材料上,因为在这台车的车尾,smart还配置了电动滑板及电动头盔,我想它当年想要解决的问题,恰恰是我们这几年反复提及的“城市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终极难题。
Concept Car 2017
而时间上距离我们最近的一台车Concept Car 2017,则与自动驾驶和共享出行相关:
虽然自动驾驶是最近两三年才突然火热起来的概念,但这台概念车告诉了我们,smart对于自动驾驶的探索同样很早很早。
这台车理论上具备L5级别的自动驾驶,能够自动找到乘客并接到乘客。车里的智能显示器能跟乘客有更多交互,传统的大灯被能表达更多情绪的LED显示器取代了,这个显示器可以呈现类似人类眼睛的效果,让车看上去“生命力”更足了不少。因为纯电车不需要前进气格栅了,原来格栅的位置也换上了大屏,以此来跟路人和其他车进行交流。尾灯看上去是常规的外形,但是也可以提供一些交通信息。
这种把“生命”赋予一台车的想法,和为了“出行”而诞生的smart的初衷无比贴合。
——其实无论这四台车如何千变万化,核心的方向可以看到是梅赛德斯-奔驰计划到2022年实现全部产品线的电动化,吉利则完成了通过CMA平台孕育燃油车和节能汽车的母体之后,要利用SEA浩瀚架构开始进一步向电动化的过渡。而吉利和奔驰双方合资的新品牌smart,很显然会是这两家车企在面对电动化大趋势下进行改变的先锋,毕竟它从一开始就是为了“出行”和“电动化”而生。
03.新能源时代的一次大胆蜕变
,”
在距smart诞生20多年后的今天的新能源大潮里,smart再次进行了大胆的蜕变。
吉利和梅赛德斯-奔驰成立的smart合资公司全球管理团队在去年夏天已经正式组建完毕,smart这个一直销售进口车型的品牌,终于要在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国产化了。
而这次全新国产的smart,将由梅赛德斯-奔驰的全球设计部门将负责smart设计工作,吉利负责工程研发工作,最终,车会卖向全球。
根据国外消息,**smart即将推出一款纯电的紧凑级SUV,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辆smart了,甚至比之前的forfour大得多。**消息还称,将采用最近爆红的SEA浩瀚架构。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什么是SEA浩瀚架构?smart为什么要用它?它有什么厉害的?
实际上,汽车架构这件事真正了解的人并不多,而架构到底是什么意思,很多人甚至能和平台混淆。
一般我们听得最多的是类似燃油车的大众MQB平台,而架构,是在平台之上的东西:简单说,一套又一套的平台中相同的部分,我们可以称之为架构。而不同的部分,则决定了每个平台更合适应用在什么车型上。
——一个架构底下,可以有多个不同的平台,例如smart用的其实和zero用的平台不同。
又比如定位区间大概在30万上下的大众CC和奥迪A4L,大众CC选择了前麦弗逊后四连杆的悬架方案,奥迪A4L则是前后都用了五连杆的悬架方案。同样是MQB平台,悬架差异的区别就已经非常大了,这样就导致了同平台的车,驾驶的体验可以是完全不同的,体验上一个偏运动,而另一个则更全能一些。
——不同的材料不但意味着成本不同,更意味着能为车提供的性能也是不同的。所以,即便使用相同的平台,也会因为细节设计和使用材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smart为什么要用浩瀚架构?或许我们要先看下浩瀚架构有多强。
先给不懂的人介绍一下SEA浩瀚架构:
用官方的话说,浩瀚SEA(Sustainable Experience Architecture)智能进化体验架构,是基于用户需求出发,突破传统造车局限,通过硬件层+系统层+生态层的整合,依靠硬件能力+系统算力+生态合力,致力于构建无限互动延展的未来出行服务体系。
官方说这是目前全球最大带宽的智能纯电架构,底盘轴距从1800-3300mm都可以覆盖,意味着A00级到D级豪华车全都能搞定,可拓展性非常强。如果只是可大可小,我就不会在smart的部分花这么大篇幅说了,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从设计的一开始,它就考虑到了智能化。
过去的平台,车企考虑的主要是机械素质,比如底盘是否紧凑、回弹是否明确这些我们普通人感知其实不强烈的东西。就算是大众最新的MEB平台,考虑的除了机械素质外,更多的也是和电池电机的配合问题。
而浩瀚架构不光考虑进了智能化,一步到位能支持拓展到L4级自动驾驶,还直接把OS的API接口开源了……
这一开源,就让供应商、软件公司、甚至擅长开发的个人,都可以深入定制化开发一些用户更需要的东西。“软件重新定义汽车,架构承载软件”可能是最好的总结。
而同样准备使用这个架构的smart,会做出什么样符合它自己定位的独一无二的产品我们目前不得而知,但我知道一定是独一无二的。
毕竟smart作为一个1994年成立,如今26岁的年轻品牌,“创新”两个字是一直刻在它品牌基因里的。
04.写在最后
,”
准备电动化的smart,不仅仅是准备顺应现在的潮流,而是用“电动化”对“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进行了最好的诠释。
在电动化的潮流下,已经诞生出了无数我们以往都难以想象的产品,在代步车市场上不应该只有廉价,毕竟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群追求生活品质的人。而从诞生之初就在探索“到底什么是未来出行”的smart,到底会给我们带来一款怎样的轻奢精品纯电汽车,这可能是接下来最值得期待的事。
毕竟往日的smart,在城市生活这件事上,从来没有令人失望,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