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变“拼命命”,很遗憾这届互联网打工人真的没得选_风闻
新文化商业-新文化商业官方账号-2021-01-12 07:52
作者 | 雨茜
编辑 | Amy Wang
拼多多第六次因劳工问题上了热搜。
1月11日,拼多多针对前员工王某因在陌陌发布“看到同事被抬上救护车”的言论疑似被公司解约的情况进行了回应。
称王某被公司解约不是因为其在匿名社区发布了“救护车照片”,而是王某在匿名社区里发布了带有显著恶意的“极端言论”,违反了员工手册的行为规范,才决定与其解约。
而此事之所以受关注,是因为拼多多在一周之内连续传出两起员工死亡事件,先是1月3日“拼多多买菜”新疆地区23岁女员工下班路上猝死,最长工作持续30多个小时;紧接着,1月8日拼多多湖南员工从27楼家中跳下。
在接二连三的“危机”回应中,拼多多的回复引起众怒,屡上热搜。关于“王某解约”这份公告,也有不少网友对公司制度和态度提出质疑:
1. 社区为匿名,为什么还会被公司调查发现,是否存在员工隐私泄露?
2. 拼多多对于王某叙述的“拼多多某些岗位要求员工每月工作380小时”一事没有正面回应,是否可判定此事为真?
目前,事情还在持续发酵中,关于拼多多此次“疑似压榨员工导致猝死”的事件梳理,我们已经整理成时间线以供读者了解事情发生的始末(见下图)
根据被辞退者王某上传的视频,他提到“拼多多上海本部的员工每个月隐性规定并强制要求工作300小时,个别岗位甚至要求每个月工作380小时。不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以及公司随心所欲变更的规章制度,以新疆(猝死)女孩事件为例,在内部员工来说,没有收到任何的信息披露。”
380小时,相当于一天要工作13个小时,一个月只有一天的休息。但新文化商业(Ent-Biz)记者在向某大厂程序员求证时,却被告知“这个时间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很正常,甚至工作时间有些少。”
对于互联网行业来说,似乎“996”、“007”已经变成了一种标配,凌晨两点灯火通明的深圳南山、北京后厂村才是互联网人应有的生活。
用严重透支的工作时间换取大厂的高薪工作,似乎在这几年成为“打工人”们的职场默契。不过,拼多多此次事件的恶化,也将支持此事合理化的声音推出水面。如拼多多辟谣为供应商的官方回复中称:“我一直不以为是资本的问题,而是这个社会的问题,这是一个用命拼的时代……人是可以控制自己的努力的,我们都可以。”
此番言论若不是拼多多官方账号发布,想必定能获得很多人的肯定,原因就是它太现实了,是那些高高在上谈“人文关怀”和“多元价值观”的人所不能体会的拼命留在大厂创造美好生活的“打工人”们的现实处境。
这句话变个形状,就是去年马云给996“洗白”的话。他在内部讲话中直接指出:“加入阿里,你要做好准备一天12个小时,否则你来阿里干什么?我们不缺8 小时上班很舒服的人。今天我们要招一些8 小时上班,每天坐在一个好的办公室,条件很好,食堂也不错,出去荣誉感也不错,这样的人满大街能找到。”
不管是拼多多的供应商小职员还是大企业家代表马云,他们的逻辑都在说一个道理:你不拼命,有的是人替代你。
早几年制造业红火的时候,富士康跳楼成为劳工问题的典型代表;近几年互联网经济如火如荼,阿里、腾讯、美团、拼多多等劳工矛盾尤为突出。从国家与经济发展的宏观层面,这是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参考日本每年因过劳而产生的伤病和死亡高概率水平,不过从拼多多、阿里等公司的处理态度上来看,这些腾飞的互联网大厂的人性化管理明显落后于财务指标增速。
隐藏在时间密集型工种背后,其实也藏着互联网大厂企业文化、工作氛围、效率低下、管理滞后等多方面问题。新文化商业(Ent-Biz)与几位互联网大厂打工人进行了沟通,企图“窥探”他们过劳背后的工作状态。
加班惯性:“互联网行业永不打烊”
凌晨四点,大学生小花还在忘乎所以的追爱豆演的新剧;失眠患者小李刚用软件点了一份夜宵,游戏狂人Rainy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排位赛……
互联网的特性在于,随时随地都有人在线。这也决定了大部分的互联网岗位要24小时待命::拿短视频来说,抖音(字节跳动)用户4亿多,其中cdn承载,大数据分析、推荐算法,云存储节点等云计算和运维保障都需要人员值班或者应急处理;直播业务方面,直播的视频需要实施转码。
电商平台与社交平台的运转也如出一辙,有新浪微博的后台人员向记者表示“我并不想知道深夜会爆出多大的瓜,我只知道那时候我就要起床干活了。”
因某些行业的特殊性,许多工作岗位要24小时有人值守,这种“永不停歇”的性质注定了这个行业无法拥有一个固定的休息时间。这些工种的打工人轻则失眠、脱发、肥胖,重则抑郁症、焦虑症、心梗、脑梗。
“我们公司是比较早实行996的大厂,晚上10点的时候办公室还是满员,每次想偷懒下班时看看同事,都感觉自己是最不求上进的那个。”某大厂市场部小夏告诉我们,即使没有工作,也会待到很晚,加班惯性似乎成为了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他开玩笑说,这很像早前的外企。
效率低下:开例会、做PPT,跨部门沟通浪费大量时间
“业务的拓展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开发、运营、产品等部门都要紧密合作,一旦前端有可行性的拓宽业务的方案,中后端的辅助就得跟上。”
某APP软件的运营主管告诉记者,她平时有开不完的早会,例会和周会,要做各种各样的PPT将自己的想法与需求展示给领导和其它部门的同事,这种沟通方式会消耗大量的时间,也注定了她一定会加班。
她表示许多业务需要多个部门配合,但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规划与KPI,如何商讨出一套大家都认同的方案,这就需要大量的时间协同与磨合。举个例子来说,产品方认为留存用户提出的需求更重要,但运营方则认为拉新用户,提高流量更为重要。因此双方都做了详细的PPT去跟上面的领导反映,这其中还涉及到双方都需要后台开发人员提供相应数据支撑,所以整个部门都多了一项工作任务,工作的时间也就拉长了。
除了低效率的开会和PPT大比拼外,周报、月报等也成为互联网人无法言说的重担。
“为了一个挑战性的项目或攻克一个技术难题加班,我不怕,有时候反而乐在其中,我最怕的是周六绞尽脑汁写周报,写过的都懂。”某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小肖告诉我们,“周报、季报、年报通常是在工作时间之外的硬活,写得好不好,直接与升职加薪挂钩,实际上除了让领导有安全感,没有其他作用。”
“大跃进”式做项目,资本永远只青睐第一名
中国的互联网行业平民化至今只有20多年的历程,2013年是互联网的一个爆发点,短视频、电商运营,直播带货进入人们的视线。这也注定了许多项目甚至是企业仍处于新兴期,尚未成熟。但大量涌入的人员加剧了行业的竞争,资本永远只会青睐行业的佼佼者,对于许多互联网公司来说,不争前列,就意味着拿不到融资,经营规模缩水,最后被淘汰出局。
2021年,字节跳动已经拥有超过10万名员工,而Facebook只有约3.5万员工,Twitter仅有5千余员工。(数据来源百度百科)庞大的人员基数使得字节跳动在各个领域狂奔:小荷医疗、大力教育、飞书文档…只要能跟互联网搭上边的领域,字节都在尝试。这次的当事方拼多多也是如此,将电商领域延伸到了生鲜板块,而这个板块阿里,美团,京东都在争抢市场。
并不是互联网企业不知道人性化管理的重要性,而是他们似乎不愿意放慢脚步去总结,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如何合理的规划工作时间与指标。生怕稍作停顿就被后来者居上,远远的甩在后面。在你追我赶中,诞生了许多奇葩的规定:上厕所规定时间,在公司周围建设小商店,缩小员工生活范围,员工恋爱需向上级汇报等……
智联招聘《2019年白领996工作制专题调研报告》显示,8成白领在加班,超7成白领无偿加班,996/007工作制有蔓延趋势。疫情内卷,加上社区团购大战的风口,更是加速了996下沉的趋势。
换句话说,每个人都在拼命的奔跑,因为不拿到第一名,奔跑将毫无意义。
不敢说出“拒绝”
出乎意外的是在网友的口诛笔伐下,正处于风口浪尖的拼多多,除了一个被开除的员工选择了发声,剩下的几千员工都选择了沉默。非实名制的互联网将人们隐匿在黑暗中,可以畅所欲言的发表自己的言论。
每个人都在吐槽拼多多公司的压榨与不公,但没人会在自己的公司群痛斥加班文化,因为他们很清楚,公司随时可以招新员工顶替自己,而自己除了背负一身的贷款,似乎没剩下什么。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表示,“加班常态化和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伴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积累,竞争性文化就会慢慢涌现。而员工为了让自己在这个城市里安定下来有一种内生的动力。我们要给予加班的打工人更好的制度性的保障,国家政府要进行托底。而企业不仅是强调绩效、效率和速度,更多要看到人性的关怀。”
同样酷爱加班文化的日本在二战后主要行业的工人的每月工作时间都在连年缩短。昭和中期与平成初期相比,每月劳动时长大约缩减了30个小时。法定节假日也逐渐增加、80年代末全面普及双休制,这就是日本工会的抗争的结果。
欧美地区曾经也经历过工人如同螺丝钉一样的暗黑时代,但因其发展的时间长,已经总结出一套标准的规范来执行,试错成本大大降低。
对互联网企业来说,“加班文化”本身没有任何意义,但因急速扩张而导致的内部庞杂,项目没有成熟案例参考而带来的盲目性消耗了太多时间成本,且有些时间成本是非必要的,仅仅只是部分员工与领导们自我感动来源。
总之,这届年轻打工人没得选,但不代表这些大厂不能身体力行做出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