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诊326人,连封3城,连夜撤离2万人:“我不敢看石家庄人的朋友圈”_风闻
旺旺屋-电台主持人,歌手,作家等。2021-01-13 21:13
疫情反扑,比我们想象的来得更快。
上个月,全国不过9个中高风险地区。
疫情地图一片“绿”。
但不过半个月时间。
河北省累计发现本土确诊病例326例。
中高风险地区,已经上升到76个。
沈阳、大连、黑龙江望奎县,逐一进入封锁状态。
据澎湃新闻最新消息,石家庄、邢台、廊坊全城封闭管理,人员非必要不外出。
到目前,石家庄藁城区12村庄2万多人异地集中隔离。
地铁、公交停运。
学校、娱乐场所全部关门。
街道空空荡荡。
只有环卫工人在打扫,以及防疫人员在巡逻。
一座1100万人口的现代都市,被按下暂停键。
国家卫健委发声:河北疫情防控疫情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但没事,中国有句老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河北同胞遇到困难?
这一次,我们照样全力驰援!
1月9日,北京天坛医院志愿者整装出发。
外加5万份核酸检测试剂。
有人问援冀医护:你准备了好吗?
他举起拳头回应:充满信心!
湖南湘西疾控中心专家姚华。
一年前,他支援武汉。
一年后的今天,他再次北上石家庄。
1月7日,唐山200名医护志愿者,火速驰援石家庄。
武汉也来了。
1月6日晚,当地医疗队接到支援通知。
连夜赶上火车,次日八点到站,九点到现场,十几个小时,滴水未进。
为何这么拼?
他们说:报恩。
1月7日,“江浙”星夜兼程,驰援石家庄。
江苏医疗队106名。
浙江医疗队103名。
赠送的物资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包机送来的。
而石家庄也给力。
以最高礼遇接待“援冀志愿者”。
铁骑开路。
警车全程护航。
晚上9点,医护人员抵达河北机场。
这时,“河北空管分局”和“专机机组人员”,有一段塔台对话。
河北空管分局:
我谨代表河北空管分局对你们表示真挚的谢意……
没有燕赵儿女过不去的坎,更没有中国人民翻不过去的山。
专机机组人员:
我和我的搭档都是河北籍的,家乡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就顶上来了!
是啊,没有燕赵儿女过不去的坎,没有中国人民翻不过去的山。
有困难,一起上。
有疫情,战疫便是!
石家庄抗疫第一战,就是全员检测。
疫情刚爆发时,美国曾自夸,单日检测高达12万人。
医疗系统杠杠的。
那来对比一下,中国医疗队检测速度如何。
1月4日,石家庄宣布进入紧急状态。
1月8日,媒体报道,全员大检测任务完成,共1025万人。耗时3天。
算下来,每日检测超300万人。
是“美国速度”的二十倍不止。
那么,我们赢在哪里?
答案是,医护人员、基层工作者。
但欧美呢? 疫情反扑的时候,我们会看到这种新闻。
医护人员要求加工资。
要求更好的待遇。
甚至不惜罢工威胁。
但在中国,形势截然相反。
1月8日下午,石家庄某防疫站点。
在完成检测任务后,一群医护人员倒头就睡,七横八竖。
他们队伍一共60人。
需要检测的人员7万余。
限时3天。
平均每人每天,要核酸检测400人。
工作强度可想而知。
在石家庄抗疫一线,有一名医护当场晕倒。
她是累晕的。
因为参加抗疫后,3天只睡4个小时。
由于时间紧迫,他们用餐也非常仓促。
一手拿着馒头,一手拿着筷子,蹲在那,吃个几口,就算一顿午饭。
不敢喝水。
不敢吃含水量高的食物。
因为上一次洗手间,就要消耗一套防护服。
在河北石家庄,室外温度低达-20度。
有的医护人员,面罩、护目镜都结了厚厚一层冰。
环境虽然恶劣,但在抗疫上,他们没有丝毫懈怠。
在河北邢台,2个医护站在门口手搓试剂。
因为户外太冷了。
她们怕核酸试剂结冰,就选择“手动保温”。
凌晨5点,石家庄某防疫站点。
一名医护人员跪在那,给群众做核酸检测。
而之所以跪在,是因为她需要蹲下来工作,但由于穿着防护服不好蹲,她就跪着,一直跪着。
更令人动容的是这一幕。
张丽芳是一名医护志愿者,从外地来支援石家庄。
1月6日,她正在进行核酸检测工作。
突然收到消息,母亲去世了。
她走出防疫站点。
往家的方向,含泪鞠躬,送别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