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被嘲过气,是不是不讲武德?_风闻
Sir电影-Sir电影官方账号-2021-01-13 10:03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
Sir到今天还没习惯,已经到2021年了。
每次写日期,不是写成2020,就是2012。
在刚刚过去的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里,中国电影的格局发生了什么改变?
这个话题要说开去,简直千头万绪。
但在复盘去年的电影时。
Sir发现最明显的是——
“大导演”退场。
陈凯歌在《白昼流星》之后,没有大银幕作品与我们见面。
我们看到这一年的他。
要么在演技综艺上当导师。
要么在B站上和后浪们置气。
冯小刚不仅没有新作品。
曾经是小钢炮的他,去年只发了一条微博——
在2020的尾巴,宣布自己的第一部网剧杀青。
张艺谋倒是有一部《一秒钟》。
但这部电影其实本该在2019就上映,因为“技术原因”才等到了第二年。
大导演们靠边站了。
舞台属于谁?
《一秒钟》在Sir心目中是年度最佳之一。
票房只有1.3亿。
而与此同时,《沐浴之王》4.04亿,《如果声音不记得》3.34亿,《我在时间尽头等你》5.05亿,《温暖的抱抱》6.94亿。
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导演非科班出身。
于是今年你能经常听到一种声音:
“第五代”过时了,后浪已经把他们拍在沙滩上。
无疑。
他们掌握绝对话语权,在票房上呼风唤雨的时代已经结束。
但比起以数据宣判他们“输了”。
Sir更想问的是——
他们究竟输给了谁?
一句话来说:
赢了“第五代”没有多光彩,放过“第五代”,才是中国电影的体面。
01
“第五代”,是指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导演。
今天提到这个词,代表人物,是陈凯歌和张艺谋。
他们的登场没有多少过渡。
一出现,就是夜空中最亮的星。
1988年,电影局临时选送张艺谋的《红高粱》到柏林电影节参赛。
电影放映结束后,来自全世界的观众和评委都在这一抹野性的高粱红前惊呆了——
一个从没有见过的、张扬的中国。
张艺谋在台上领奖时,也留下了一抹年轻气盛张扬明亮的笑容。
《红高粱》获得柏林电影节11名评委的全票支持,拿下金熊奖。
也是中国首次在三大国际电影节上斩获最高奖。
《红高粱》回国后,卷起一阵观影狂潮。
《红高粱》卖出了两百多个拷贝,而其他热门电影不过六七个。
两毛五的票价在一些大城市被炒到10块钱。
总票房4000万,相当于现在的4亿观影人次。
这是什么概念呢?
目前票房第一的《战狼2》1.6亿人观影,只有《红高粱》观影人数的三分之一。
1988年,即便被时代蹉跎10年的张艺谋,也不过才38岁。
正是那一年,陈凯歌拍完《孩子王》,参赛戛纳电影节。
遗憾的是,陈凯歌没有在戛纳上获得任何提名,还被电影记者评为“金闹钟奖”,讽刺该片令人昏昏欲睡。
然而幸运的是,徐枫看到了这部电影,并一眼识中陈凯歌的才华。
当时身为制片人的徐枫,希望他执导一部小说,也就是《霸王别姬》。
这部电影的投资在当时属于顶级的大手笔,从全球范围内选角。
这一切,都为了给她认为的,中国最优秀的导演。
我看了陈凯歌导演以前的作品,如《黄土地》《孩子王》有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但都是国内的电影厂花很少的钱拍摄的,也没有明星。
那我就在想,如果我可以给他一个很好的故事、提供很多的钱,然后给他一流的演员,我相信他能拍出非常非常好的电影。
结果,陈凯歌没有辜负她的期望。
1993年,全世界的人见证了中国电影史上爆发的一声平地惊雷,《霸王别姬》在戛纳电影节上斩获戛纳金棕榈。
这是唯一一部斩获戛纳金棕榈奖的华语片。
《霸王别姬》拿奖拿到手软,摘获38项国际大奖。
世界发行版权卖出了80%,曾在美国79家艺术影院同时放映,在1994年初创下522万美元的高票房。
这个记录,直到2000年才被《卧虎藏龙》打破。
戛纳获奖后,《霸王别姬》被特批可以在内地上映,让那个年代的观众有幸在电影院里观赏。
在中国电影院低迷年间,仍然收获4800万的票房。
创造中国影史巅峰的陈凯歌,那一年,41岁。
那几年,张艺谋以《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不断刷新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上的成绩。
时势造英雄。
在那个刚刚开放的年代,世界需要电影来认识中国,中国观众也全神注视着外界的目光。
这让第五代迅速在电影节上崭露头角。
也让电影回国后,成为观众争相目击的大事件。
在那个时候,他们不需要考虑市场,考虑观众口味。
他们站在哪里。
目光就聚焦到哪里。
然而这个好奇的窗口期很快过去,就像80年代的诗歌,一度成为风尚,人人都学着写几首诗,大家是真的爱上了诗歌吗?
那是在精神匮乏,以及无所适从时,大众误把目之所及的东西,当做了自己的爱好。
一旦更成熟的市场,更精细的口味划分建立起来。
第五代最丰盈饱满的创作环境,也将过去。
02
冯小刚不会被当做“第五代”。
他是靠把准了大众的脉,从“第五代”那里抢下一块地盘的。
90年代初到千禧年初,中国老百姓越来越不爱进电影院花钱看电影。
当时的电影院卖的票又贵椅子又硬,老百姓到歌舞厅跳跳舞,录像厅看看香港电影、美国大片不香吗?
冯小刚、张艺谋在这时都走了一条殊途同归的路。
张艺谋,从一个扎根现实的文艺片导演,开启制作中国电影市场前无古人的华语商业大片时代。
大投资,大明星,大场面,最接近于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模式。
用“中国式大片”直接拯救中国电影市场——
《英雄》制作成本3.6亿,最终收获国内票房2.5亿,全球票房14亿人民币。
直接划走当时的国产片票房的1/4(总票房9.5亿)。
这是真正的“半壁江山”。
2017年的《战狼2》票房56.92亿,占全年总票房的1/10,远远达不到《英雄》的份额。
2000年的某一天,当时还不是老炮儿的小市民冯小刚,也会在镜头前感怀自己和其他世家子弟的不一样:
比如像我
像张艺谋这样的人
我觉得 这都属于
生是自个儿砍杀出来的
△ 纪录片《冯小刚2000年的某一天》
此前接连几部片子都被封印的冯小刚,破釜沉舟般走上了一条“绝路”——
拍的影片不拿报酬,只拿电影分成;
开启中国内地贺岁档影片的概念。
这怎么说是绝路呢?
如果拍的片子不赚钱,他颗粒无收;春节期间大家都回家了,谁会大过年的出来看电影呢?
1997年,贺岁片《甲方乙方》上映,以340万的成本斩获3600万的票房,票房排行第九。
△ 《甲方乙方》
贺岁电影的概念,从此诞生。
冯小刚“八冠王”名头打响——
1998年,《不见不散》4300万票房,斩获年度冠军;
1999年,《没完没了》3500万票房,斩获年度票房亚军。
此后,《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非诚勿扰》《非诚勿扰2》的票房基本都在年度票房前三。
△ 《不见不散》《没完没了》
千禧年到来。
张艺谋50岁,冯小刚42岁。
他们重新把观众“请”回了电影院。
在21世纪的头十年。
非科班出身的冯小刚仍属于“异类”,与科班出身的张艺谋平分秋色。
两人几乎是轮流坐镇华语电影票房冠军。
而再往后的十年。
中国电影票房的前5——
《战狼2》《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
其中3部,都出自“半路导演”。
一个由专业、艺术、奖项决定的电影市场,彻底改变了,导演江湖也被打乱了座次,每个人都重新回到起跑线上。
2019年,《只有芸知道》上映。
从不知道直播带货是什么的冯小刚,到了薇娅直播室吆喝卖票。
15万张兑换券在直播间一抢而空,但最后的总票房仅是1.58亿。
03
第五代过时了吗?
某种角度说,是的。
在中国电影市场中,决定话语权的,不是电影的艺术质量。
而是是否能响应观众的期待。
张艺谋时,观众的期待叫做**“扬眉吐气,走向世界”**。
冯小刚时,观众的期待叫做**“说学逗唱,走向群众”**。
而现在。
观众最大的期待是什么?
是华语电影的阶段性突破。
2017年,《我不是潘金莲》尽管有“不要整容脸”“范冰冰的大胆表演”“和王思聪撕排片”这样的热搜话题。
但几乎是创下冯小刚导演生涯以来的最差成绩,票房4.8亿,当年票房排名第30名。
陈凯歌,第五代导演中的代表。
2017年,《妖猫传》总票房5.2亿,听着还行?
但这部片本身投资巨大,网传斥资9.7亿,包括重新建造一座新的影视基地“唐城”。
亏不亏本不清楚,投资人曾接受采访时说:“票房尚未达到预期。”
总票房来说,不及2017年票房冠军《战狼2》56.83亿的一个零头,票房总排行位列33位。
张艺谋,第五代导演中的中流砥柱。
不仅今年的《一秒钟》不叫座,2018年的《影》票房6.2亿,总票房排行在27位。
更惨烈的对比在于——
后浪导演在近年交出了一张漂亮的成绩单。
2019年,票房冠亚军《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票房均超40亿。
它们分别代表的是,中国动画和中国科幻的最高工业水准。
这样的水准,或许好莱坞早已经达到过。
中国观众,也早就在DVD,在网上,在引进片里看到过。
但看到这样的国产电影,是头一回。
所以。
与其说第五代过时了。
不如说是他们已经完成了自己阶段性的历史使命。
而中国电影新的进程,要交给更年轻的人。
当你在嫌弃第五代“不懂年轻人”“被时代抛弃”的时候。
是否知道,今年张艺谋70岁,陈凯歌68,冯小刚62,和我们隔着一辈或者两辈。
他们的艺术生涯还在延续。
但学会一套新的体系,掀起新的浪潮,已经不太可能。
你能想象张艺谋这个年纪转行拍动画,冯小刚鼓捣起科幻,然后迅速成为行业标杆吗?
2019年,冯小刚在微博感叹:英雄老矣。
这是曾经说过“我什么都能拍,拍什么都有票房,这一点上谁能比过我?我特别独孤求败”的冯小刚。
你可以说他是输了。
但你很难说他输给了谁。
或许,是输给了时间吧。
一边是新锐导演的冒头;
一边是面临商业电影市场主要消费群体,年轻人口味的主宰。
他们会的,依然是老一套。
Sir想起今年疫情爆发期间的一个段子:
“有人说疫情让中国电影业倒退三十年。”
“我心想还有这等好事?”
也就是说。
三十多年前,三十多岁的他们,从未被任何人超越。
只是时代绕过了他们,私自更换了赛道。
而在属于他们的赛道上。
他们就是遥遥领先的。
《归来》以接近3亿的票房刷新多项文艺片票房纪录;
《芳华》以14亿的票房成为唯一一部跨入票房前十的文艺片。
2020年,张艺谋70岁,依然创作力爆棚——
《一秒钟》之后,还有《悬崖之上》《坚如磐石》《最冷的枪》四部题材完全不同的电影;
冯小刚从冯氏喜剧,转向“自己真正想拍的故事”。
《一九四二》上映前,冯小刚发了一条微博:
我为此赌上之前12部影片积累的人气,我相信我对观众的判断。我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即使输得精光也无憾。
△ 《一九四二》
2017年,冯小刚拍了献给自己青春岁月的《芳华》。
他说这部电影让他摘掉了面具。
《我不是潘金莲》后,冯小刚曾经表达过这样的话:
“我在思考当我能够掌握一些资源,一些话语权之后,是不是还应该拍一些在我心里可能认为更有价值的东西。”
而陈凯歌。
乃至是被群嘲的《无极》。
故事固然一言难尽,但论审美、画面和震撼效果,至今又有哪部国产奇幻电影能超越?
哦。
有,是陈凯歌自己的《妖猫传》。
在问到第五代有没有被淘汰时。
张艺谋说:
“在当今的商业化大潮下,这样电影的存在感已经很低了。我这样的导演还能拍几部,一般导演都没人投资了。这部电影算是了了自己一个心愿。”
“一般导演都没人投资”,也恰恰说明张艺谋这些大导的地位。
张艺谋曾经回忆起第五代的开山之作《一个和八个》,他还是只是在里面担任摄影师。
但《一个和八个》放映那一晚,是他内心最激动最兴奋的时刻。
因为,只用考虑拍电影的时代,一去不回了。
当我们在想要“中国电影倒退30年”时,怀念的不正是那个——
所有的创造都能自由迸发的时代,在商业和艺术之间拧巴的年代。
是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唯票房马首是瞻。
所有的电影都必须符合年轻人所沾沾自喜的“品味”呢?
自信的中国电影市场。
请不要只是赢在“英雄老矣”。
在彻底丢掉“第N代”导演的标签后,去创造属于新的中国电影的时代。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小津安4郎
作者 | 毒Sir 本文由公众号「Sir电影」(ID:dushetv)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