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民法典》能保住我们的隐私吗?_风闻
IT时报-《IT时报》官方账号-2021-01-13 09:49
数据“石油”,图源:东方IC
30秒快读
1
因非脱敏数据交易而触犯法律的案件频频曝出,2019年,警方曾严查国内大数据公司,甚至有人因此锒铛入狱。究竟数据要素,要如何在不触碰法律红线的前提下交易?
2
今年元旦起实施的《民法典》,承认了信息处理者对于依法取得数据的所有权,为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正式进入交易市场铺平了道路。
3
当上海发布宣布上海要全力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消息时,下面点赞最高的回复是:“如何在使用数据的同时保护老百姓的隐私?”当然,数据怎么用,怎么用好也是政府最关心的问题。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最核心的生产要素,被誉为“虚拟石油”的数据价值日益凸显。
1月4日,上海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中提到,推动公共数据和社会数据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开放共享,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据要素生产、确权、流通、应用、收益分配机制。
结合1月1日实施的《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条规定,“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有学者认为,这意味着,《民法典》承认了信息处理者对于依法取得数据的所有权,为数据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正式进入交易市场铺平了道路。
然而,数据交易并非由此而始,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大数据就进入了“交易”时代,并在全国各地成立了一批大数据交易中心/所,却大多陷入无商品可交易的窘境。
与此同时,因非脱敏数据交易而触犯法律的案件频频曝出,2019年,警方曾严查国内大数据公司,甚至有人因此锒铛入狱。
究竟数据要素,要如何在不触碰法律红线的前提下交易?政府数字化转型又将如何“重塑”数据要素流动机制?
在上海向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开端之年,回答清楚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01
大厂也“逃不掉”的地下交易
“我们早期帮助他们(旷视科技)寻找了合作伙伴,包括美图、蚂蚁金服,让他们拿到了大量的人脸数据。”
2020年9月12日的全球创业者峰会,李开复的一席话掀起轩然大波。
虽然之后承认“口误”,称只是帮助旷视寻找合作伙伴,不涉及客户数据传输和共享,但仍无法消除人们的恐慌。
为了精准定位高空抛物的肇事者,高清摄像头+AI巡视建筑物是目前主流的方式,但这只是第一步,某大厂公司智慧城市负责人透露,通过与快递公司合作,匹配用户的最新地址信息,从而可以在第一时间找到肇事者。但却避而不谈,此举是否涉嫌侵犯用户隐私。
图源:中国青年网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八条规定,信息收集者、控制者不得泄露、篡改其收集、存储的个人信息;**未经被收集者同意,**不得向他人非法提供个人信息,但是经过加工无法识别特定个人且不能复原的除外。
上海钧智律师事务所律师陈治恺认为,这说明《民法典》规定了数据是民事权利的客体,法律认可了数据的可流转性。但前提条件是,数据必须是脱敏且不可追溯。
然而,现实中,不少大型互联网平台之间“你好,我也好”,非脱敏数据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在地下“暗河”流淌。
02
“无法准确定价”的大数据交易中心
官方的大数据交易中心并非没有。
2014年3月,“大数据”一词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数据交易所/中心在全国各地鹊起。
成立于2016年的上海数据交易中心,数据交易量占到全国线上数据交易量的一半以上。
据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副总裁陆振晔介绍,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建立的是一张“数联网”,为数据供应方与数据需求方提供数据互联平台。
供需双方通过数据互联平台进行点对点的数据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上海数据交易中心不触碰、不留存交易数据,仅收集数据交易日志用作前台展示与结算,有效保障了数据供需方的权益。
图源:上海数据交易中心
“我们的数据交易应用场景主要包含广告营销和金融风控等。前者主要为品牌主、广告公司提供个人弱授权的用户画像、互联网行为习惯及偏好分析的数据服务;后者主要为银行、保险公司提供经个人强授权的核验类、风控类、模型分析类数据的交易服务,并在数据交易过程中通过xID去标记保证流通交易过程的安全与和合规。”陆振晔说。
金融风控场景则对数据安全性要求更高。如某银行需要对个人银行业务申请人身份进行核验,需在获得用户本人强授权后,方可将xID处理后的个人ID标识发送至数据供应方进行个人身份的核验。
xID去标记技术通过一企一密的加密方式,确保每个企业的去标记算法各不相同,相当于每个企业都拥有自己的一把锁;
xID技术体系,图源: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官网
同时在明确数据流通交易方式、内容以及应用场景后,通过上海数据交易中心xID转换服务方可实现不同企业间数据流通过程中的xID标记转换。这样既能保证数据的合规流通,又能实现数据流通交易过程的可追溯和可管控。
严格的风控,确保了数据交易中心能够以合法、合规的方式交易数据。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大数据交易中心/所的日子普遍不太好过。
相比上海数据交易中心,贵阳大数据交易所和武汉长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提供的是“数据投行的服务模式”,即信息中介撮合服务以及数据合作的中介服务,更多的是线下对接,纯粹的线上数据交易业务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
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交易流程,图源:贵阳大数据交易所
“合规的数据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需要一个各方长期共同探索的过程,在数据合作未产生价值之前,市场的定价也无从谈起,现在正处于数据合作以及数据价值发掘阶段,而数据流通交易还处在早期阶段。”井通科技联合创始人、武汉长江大数据交易中心总裁武源文表示。
近期《IT时报》记者拨打贵阳大数据交易所的电话,也被告知暂停服务。
目前,各数据交易中心都没有形成稳定的定价机制。“如果在数据使用目的、边界和服务对象不明确的前提下,数据的价格就很难形成一个产品化的定价。”开放数据中国联合创始人及执行主任高丰表示。陆振晔则称,现实中的定价还是需方导向的居多。
图源:PxHere
“技术的定价一直是个‘全球性的世纪难题’。”中国科技法协会副会长、上海政法学院教授蒋坡告诉记者,“20世纪90年代,国务院有关部门曾召开一次会议,原想借以确定技术定价的基本公式,以便推广应用,结果收到了来自全国各个方面2000多种不同的计算公式,根本无法统一和确定。”
03
数据要素确权才是终极难题
图源:aglaw.us
尽管根据《民法典》规定,有学者认为,脱敏数据可以进行交易。
“但《民法典》并未对数据权和数据参与分配机制作出明确规定,相关内容还需待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陈治恺表示。
具体来看《意见》中的提法,比如“以城市治理与民生服务为导向,全闭环、系统性优化数据采集、协同、共享、应用等各流程环节,”“建立数据要素市场,健全数据要素生产、确权、流通、应用、收益分配机制,构建具有活力的数据运营服务生态”,但问题是,在进入市场之前,数据要素如何确权,目前几乎没有法律明确规定。
陆振晔表示:“我国的数据确权现在还没有非常明确的法律条款或国家标准来指导。例如,政府数据开放的过程中,数据所有权到底是归政府还是个人?”
蒋坡认为,确权问题在数据采集、加工、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存在。比如,在数据采集环节,哪些数据可以采集?谁有权采集?如何正确采集?
在数据加工环节,如果是委托加工,而采集者和加工者之间又没有明确约定,那么采集者向加工者支付劳动报酬能否意味着加工所有权的转移?
在数据存储环节,如果采集者委托第三方长期保管数据,保管者成为控制者,若未收到保管费,能否主张数据所有权?
在数据使用环节,尽管规定政府采集数据不能用于营利活动,但不排除有人以便民需求提出使用,谁来审核需求是否合理?
04
解决方案:打破垄断+区块链
图源:Pixabay
如何解决城市数字化转型与数据无法确权之间的矛盾?
武源文认为,当前我国的数据流通交易,需分两步走。
一是先确认数据平台的数据使用价值,以国家向平台统一收取数据价值税的形式,通过国家层面二次分配实现数据价值的全社会共享;
二是随着区块链、AI等技术逐渐完善,数据确权、分布式存贮、数据加密授权使用、流通记帐等基础设施的逐渐落地,线上数据的流通交易时代或者说数据财富精细化分配共享的时代才真正到来。
“目前,我国的数据交易中心还只是信息和资源的撮合模式。下一步,等到数据价值保护、数据确权问题解决以后,才是设计交易佣金,对数据流通产生的红利进行分配,真正实现数据在数字经济时代的‘石油’的价值。
但在此之前,先要解决公平问题,目前的大平台约数据垄断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创新以及大数据价值的释放。
因此,首先要破除数据垄断,建立收入模型对数据垄断平台统一实施数据税收。”武源文表示。
他同时提出,用区块链解决数字交易问题的方法,现在信息化技术——数据库、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都基于为中心化服务的思想而设立,这必然导致数据高度集中,形成数据垄断。
具有去中心化、加密共享、分布式账本技术特性的区块链所构建的分布式数据共享运营平台,可以在中心化数据系统和分布式应用和数据共享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促进更平等和自由的数据流动,所产生的基于共识的数据具有更致密的价值属性。
驭势科技CEO吴甘沙表示,区块链既是大数据的安全载体(存储方式),又提供了数据使用的审计手段(账本),还将扮演数据间化学作用的催化剂(智能合约)。区块链与大数据的奇妙结合,将建构未来数据社会的基础。
作者/IT时报记者 钱奕昀
编辑/挨踢妹
排版/黄建
图片/东方IC、 AI前线、中国青年网、上海数据交易中心官网、贵阳大数据交易所、PxHere、aglaw.us、Pixabay、网络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