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讹诈破了产_风闻
观察者网用户_234755-2021-01-14 09:26
中国军队在朝鲜北部东西两线突然向“联合国军”发起反击,使东京和华盛顿都极感意外和震惊。麦克阿瑟首先想到的是为自己开脱罪责。
11月28日,麦克阿瑟致电五角大楼,在承认攻势失败以后,又振振有辞地说:
目前,由于鸭绿江封冻,中国人开辟了越来越多的增援和补给通道,这使我们的空中力量无法实施封锁。显然,我们目前的军力不足以应付这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天时地利对他们更为有利。由此而产生的形势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这种局面扩大了从全世界范围来考虑问题的可能性,超出了本战区司令的决定权限的范围。本司令部已在其职权范围之内作了力所能及的一切,但它目前所面临的局势却超出了它的控制和力量。
能干得老是嫌别人碍手碍脚的麦克阿瑟突然之间变得谦虚起来!什么“目前的军力不足以应付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啦,什么“超出了本战区司令的决定权限的范围”啦。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总统而言之,绕过去绕过来就是说这事我管不了,你们看怎么办吧!
按笔者估摸,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五星上将涵养再深脾气再好,看到这儿也会怒发冲冠:鸭绿江哪年不封冻呀,怎么你好象是今天才知道?中国人不宣而战?那会儿周恩来的声明是谁在说人家是恫吓是讹诈?人家板子都打在你屁股上了,你还说人家“并不是一支不可侮的力量”,不过是3万来人的象征性出兵,如果要跟你较劲只会碰上历史上最大的屠杀。怎么着?现在又“目前的军力不足以应付”啦?又“超出了战区司令的决定权限范围”啦?又超出了你的“控制和力量”啦?
那个3天前还信誓旦旦要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五星上将哪里去了?
后边还有呢。
这个老顽童到了还是没忘了给自己涂脂抹粉,竟然在电报中大言不惭地说什么正是因为他的攻势“迫使中国人过早地投入战斗” ,因而破坏了中国军队“后来以压倒优势兵力突然攻击我军阵地的计划”。
看看,他还有功了?
这吹破天的弥天大谎他就敢当着这么多职业军人撒!
这是有种,还是有病?
当天早晨6时15分,哈里·杜鲁门总统接到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五星上将的一个电话:
“前方遭到灾难性的失败,中国人已经把两只脚都踏了进来。”
武装部队总司令顿时目瞪口呆。
白宫和五角大楼的头头脑脑们立刻就乱了方寸。
在紧急召开的国家安全会议上,副总统艾伯·巴克利诘问:外界已广泛引用麦克阿瑟“回家过圣诞节”的说法,麦克阿瑟是否真的讲过这样的话?如果讲过,他知不知道会造成什么后果?如果知道,为什么还要讲这样的话?
“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他忿忿然道。
这是个很让人尴尬的问题,甭说别人,老麦克当着总统的面就说过这样的话,总统并没有表示异议。如果滑天下之大稽,那首先滑的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稽,然后是美利坚合众国武装部队总司令的稽。
然后才会轮到美利坚合众国武装部队的一个战区司令官。
杜鲁门很理所当然地转手就把这份尴尬还给了合众国政府:
“我不希望人们说出使麦克阿瑟在中国人面前丢脸的话。”
那是当然,现在麦克阿瑟就是美国,美国就是麦克阿瑟。
国防部长马歇尔表示同意,尽管他从来就对麦克阿瑟不感兴趣:
“政府应把这个声明看作是一件令人窘迫的事情,我们应该以某种方式避开它。”
就是,就是,现在大家都是一根绳上拴的蚂蚱,跑不了你也飞不了我。真要细究起来,浪语狂言的远不止麦克阿瑟一人,包括在座的几位,哪一个当时的言行是经得起推敲和检验的?
那时候,谁把中国人往眼里放过?
问题是面对这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势”,接下来该怎么办?
国防部长马歇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雷德利意见一致,无论是单独或是作为联合国的一个成员,美国都不应卷入与共产党中国的全面战争,“否则就会陷入俄国人精心布设的陷阱之中。”
“我们要避免被拴在朝鲜,”马歇尔说。
但问题是:“我们如何体面地离开朝鲜?”
陆军部长弗兰克·佩斯则提醒大家注意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美国国内的战略预备队只有一个第八十二空降师,国民警备队的部队要到3月15日才能作好准备。
“我们比以往更接近一场全面战争。”
国务聊艾奇逊一下子把他曾经十分不屑的对手看得十分高大:
“我们不能在朝鲜打败中国人;他们能比我们投入更多的部队。”
在艾奇逊的心目中,苏联仍然是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和幕后操纵者,但“我们现在不要说苏联对此负有责任,因为我们在进行这样的指责后什么事也做不成……”
他的结论是:“当务之急是找到一条我们能够守住的战线,并守住它。”
艾奇逊这会儿才算有了点美国人的务实精神了!
会后,杜鲁门命令:参谋长联席会议发给麦克阿瑟本人的所有电报,都必须“通过国防部长呈送给总统本人。”
杜鲁门要当一回货真价实的武装部队总司令了。
麦克阿瑟的司令部一片沮丧。
他手下最得力的情报官詹姆斯·H·波尔克中校在写给妻子的信中说:
总司令部的人都情绪消沉,我想现在整个自由世界都是如此。我近来很沮丧,所以3天没有给你写信。战事发生了急遽的变化,几天前,战争眼看就要以一次伟大的胜利而结束,但是现在,谁也看不到它的尽头了。情况真是糟透了。
正如你在这儿时我多次对你说过的,老头子(我指的是麦克阿瑟)的确是个可怕的赌徒。不过,这次他赌得比较吃力。他的运气比以前差多了,输得很惨。他完全清楚会发生什么,但仍然孤注一掷,结果一败涂地。他就是不相信中共的军队会全力介入战争与他为敌。我真希望他遭到失败,因为它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小子胆真肥,竟敢在麦克阿瑟的眼皮子底下发这种牢骚,不知这封信是怎么逃过军邮检查的。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人家是情报官嘛。
麦克阿瑟自己也很张皇失措。
就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在东线大打出手的第二天,他将他的两位战场指挥官沃克和阿尔蒙德召到东京,参加一个“战争讨论会”。
不知是出于迎合有弄险癖好的上司的口味还是别的什么动机,当麦克阿瑟提出第十军如何减轻第八集团军的压力的时候,阿尔蒙德的参谋长埃德温·赖特少将提出了一个绝对大胆而又绝对荒谬的设想:
罗伯特·索尔少将率美步兵第三师从东海岸的元山地区向西推进,以打击第八集团军右翼作战的中国军队。
这几乎是一个横贯整个朝鲜半岛的作战行动。
看来这个世界上不知死活的人真还是大有人在。
且不说第十军现在已被志愿军第九兵团分割包围,已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且不说担任第十军后卫的步兵第三师自登陆以来,天天被无所不在神出鬼没的朝鲜人民军游击队折腾得焦头烂额,那150公里无路可行的狼林山脉本身,就是美国大兵们的鬼门关!
你让骄生惯养的他们用两只脚量着那些大雪没膝鸟都不飞的山脊梁过去?
别扯淡了!
更不要说山中还活动着北韩第五师团的游击部队。
这当口把两个指挥官从战场上叫回东京就是来讨论这个?
难怪柯林斯上将后来挖苦说:
“他们此时离开战场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不过,已经窘迫了两天的沃克当然很愿意这时候有人来搭把手拉自己一把。
可人家阿尔蒙德也不是白痴。
阿尔蒙德说这样好啊好啊,但实现这个设想的前提,是第八集团军要在该师越过狼林山脉西坡时向他们提供补给。
这不等于白说吗?有那功夫我还不如自己跑快点!
沃克十分明智地对麦克阿瑟的爱将们的建议保持沉默。
麦克阿瑟这时在沃克面前也没了脾气,说好啦好啦就到这儿吧,明天我再作决定。
看着麦克阿瑟这副样子你想不想乐?
第二天早晨,麦克阿瑟的决定出来了。
11月29日,麦克阿瑟致电参谋长联席会议,声称第十军非但没有遭到严重伤亡的危险,而且事实上威胁了与第八集团军对阵的中国人的主要补给线,还牵制了6~8个师的中国部队,否则的话,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攻击第八集团军的侧翼。
看看,既没有风险,又能有那么大功劳,这不是一个天大的美差又是什么?参加过两次大战、混到要60岁了才只有两颗星的阿尔蒙德捞到这等好事还不得乐晕过去?
这意味着第三颗星在死乞白咧地往自己的肩膀上粘糊哩。
可麦克阿瑟存心要搅了阿尔蒙德的好事儿,给这支部队下达的命令是撤至咸兴——兴南等沿海地域。
咦,这算怎么档子事儿呀?
那岂不是让中国人“随心所欲地攻击第八集团军的侧翼”了?
文采与口才均属上乘的麦克阿瑟语无伦次自相矛盾竟至于此,只能说明他确实已经惊慌失措且老迈糊涂了。
不过,无论是正在东京参与谋划的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还是在下碣隅里被中国人打得焦头烂额的奥利弗·史密斯少将,都不约而同地认为,这个命令是麦克阿瑟诸多清醒决策中最为清醒的一个。
有意思不?最糊涂的状态,发出最清醒的命令。
是圆是扁都由着你说?
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觉得麦克阿瑟是在把自己和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同仁们“当成小孩子对待”。
这封大言不惭的电报收到不到两小时,麦克阿瑟又发来一封充满着惊恐情绪的电报,声称尽管采取了一切可能的措施进行空中封锁,中国人仍然在增强其军力。侦察报告说,中国军队经两夜的行军便可抵达前线,使其有可能“不断和迅速地集结”。
“第八集团军不可避免地要继续撤退。”他最后下结论说。
“令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参谋长联席会议会容忍这种行为?”
多年后,美国军事评论家约瑟夫·格登写道。
其实没什么难以理解,夹在杜鲁门和麦克阿瑟之间的参谋长联席会议绝不想在这个日益复杂的问题上再担什么干系。谁不知道麦克阿瑟是个耍赖皮的行家?对付这种行家的最好办法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跟他模棱两可。只提建议、希望和担忧,不向他直接下达命令,让他由着自己的性子来,弄出事儿来与我等无涉。
次年春天,在麦克阿瑟被解职后的听证会上,布雷德利对为什么参谋长联席会议不采取直接行动堵住漏洞的诘问这样回答:
“因为我们不能从我们所在的七千英里以外的地方打仗或指挥一场战斗。必须让战地指挥官指挥打仗。”
这回答乍一听挺不错的,委托式指挥嘛!
可问题是,麦克阿瑟也是在七百英里以外指挥打仗呀!你参谋长联席会议可以委托他,也可以不委托他嘛。
陆军副参谋长马修·李奇微中将就持这种看法。
他早就看出来啦,“显然谁也不愿向这位远东司令官下达断然的命令,扭转一下正在迅速陷入灾难的糟糕事态,”职业军人的“责任和权利”就关在这间房子里,但谁也不说话。
在一次有20个军方高级官员出席的朝鲜战局讨论会上。李奇微对“把过多的时间消磨在争论上”的情况终于忍无可忍,斗胆作了一个充满感情的发言,说我们需要立即采取行动。否则有负于战场上的士兵,坐在参谋长联席会议房间里的人们最终必须对士兵的生命负责云云。
可没人搭理他,全都装聋作哑。
李奇微沮丧至极。
散会后,他凑到空军参谋长霍伊特·范登堡中将跟前问道:“为什么参谋长联席会议的参谋长们,不向麦克阿瑟下命令,告诉他应该做什么呢?”
“那有什么用?他不会服从命令的。我们又能怎么样?”
范登堡摇头。
“谁不服从命令你可以解除他的职务嘛,怎么不行呢?”李奇微那嗓门儿一不当心就高了几度,他心说究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利益重要,还是三朝元老的面子重要?
范登堡张大了嘴,好象看见了一个中学生在问一个天真烂漫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
那表情李奇微一辈子也忘不了。
还有更出格的呢!
富有感染力的麦克阿瑟把他的语无伦次传递给了他的总司令。
战争爆发以来,五角大楼就一直在研究使用原子弹的问题。早在麦克阿瑟“圣诞攻势”发起前的11月20日,劳顿·柯林斯上将对同事们说:“据信,很快会请参谋长联席会议就在朝鲜使用原子弹的问题发表意见。也可以想象,在中国共产党发动全面攻势的情况下,对部队和物资集结地使用原子弹,也许是使联合国军守住一条防线或尽早地进行向满洲边境的推进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人大规模参战后,参谋长联席会议秘书莱勒海军少将向联合战略研究委员会递交一份“优先”请求。如果苏联人介入,莱勒希望提议“有可能使用原子弹,作为阻止继续进行这种干预或者协助从朝鲜撤出联合国军队的一个因素。”他请求就可能使用的原子弹的数量、目标地区、以及关于“使用时间和运输方式等”考虑提出见解。他还请求就“事先提出或不提出最后通牒而对中国使用常规或原子炸弹”的问题提出意见。
这本是一个需要严加保守的机密——不管这原子弹是扔还是不扔。莱勒的备忘录中就有一条告诫:“只有参谋长联席会议的秘书拥有这一备忘录的副本,参谋长联席会议命令,要严格限制对此问题的了解。”
可被麦克阿瑟传染了的合众国总统也开始胡说八道了。
11月30日,杜鲁门举行了一次记者招待会。
总统先宣读了一篇声明,无非是“联合国军”派遣部队到朝鲜去是要“扑灭一场侵略战争”云云。
记者大人们通常对这样的官样文章不感兴趣,他们希望能有更大的炒货。
“请问总统先生,进攻满洲是否有赖于在联合国的行动?”《纽约时报》记者安东尼·莱维罗开始逗引总统了。
“那当然,麦克阿瑟指挥的是一支联合国军队。”总统作亲切状。
“换句话说,如果联合国授权麦克阿瑟将军向比现在更远的地方推进的话,他会这样做吗?”莱维罗盯得很紧。
“我们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骤,以满足军事形势的需要,正如我们经常做的那样。”总统心说这得小心,参谋长联席会议昨天才讨论了撤退问题,还是跟无冕王们玩玩外交辞令吧。
《芝加哥每日新闻》的保罗·利奇冷不丁插上一句:
“这是否包括原子弹?”
“这包括我们所拥有的任何武器。”杜鲁门这时还不失清醒。
“总统先生,你说的‘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是否意味着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保罗觉得机会来了,怎么着也得套点干货出来呀!
“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我不希望看到使用它。这是一种可怕的武器,不应将其用之于和这场军事入侵无关系的男人、妇女和儿童——而如果使用原子弹,就会发生那样的事。”总统现在已被无冕王们牵着走了,信口说出了正在心中拱动的隐密。
他当然应该明白,这话让对手听了去,怎么分析都是一种赤裸裸的威胁。
或许人家杜鲁门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一位老资格的记者梅里曼·史密斯看出总统有点神不守舍了,赶紧垫上一步台阶:
“总统先生,你说在积极地考虑使用原子弹,我们清楚地理解了你的意思了吗?”
“我们一直在积极地考虑,史密斯。这是我们的一种武器。”
看看,人家总统不下台阶,还要往高里走。
又上来一位见缝插针的国际新闻社记者罗伯特·狄克逊:
“总统先生,这是不是意味用以打击军事目标或民用……?”
“那是军方人员将要决定的事,我不是一位批准这些事情的军方权威。”杜鲁门已经昏了头,还抢人家话头。
这话外行一听绝对吓一跳,哇,使用原子弹的权力已经下放给军方了?不会是麦克阿瑟吧?我的天,武夫们一生气一跺脚就要把那玩艺儿往外扔啊。
行内人士当然知道,只有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才能授权使用这个家伙。
可总统为什么要这样讲呢?
只有一个解释,杜鲁门已经让人给欺负得气急败坏了,逮住什么就拿什么当家伙使,也不管是不是那么回事儿,打不着人能唬住人也行。
记者们还不放过已进入思维混乱的总统。
“总统先生,你刚才说这有赖于联合国的行动。这不是意味着除非联合国授权,否则我们就不能使用原子弹?”
这是全国广播公司的弗兰克·布戈尔。
“不,完全不是那种意思。对共产党中国的行动有赖于联合国的行动。战场上的军事指挥官将改变武器的使用,正如他以前常常做的那样。”
杜鲁门完全被“麦氏病毒”传染了,怎么胡说他就怎么说。
12月1日,美联社发出一个爆炸性新闻:
头条新闻 杜鲁门谈朝鲜战争
美联社华盛顿11月30日电:杜鲁门总统在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一直在考虑在朝鲜使用原子弹——是否使用原子弹由战地的美国军事领导人决定……
杜鲁门这乱子,闹大啦!
东京的麦克阿瑟先来了劲。
12月3日,他致电总统,声称美国是“完全新的情况下,和一个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进行一次完全新的战争。”并提出针对中国的四项建议:
一、封锁中国海岸;
二、动用海军炮火和空军轰炸中国军事工业;
三、派国民党军队入朝作战;
四、让台湾的蒋介石向大陆作钳制性进攻。
这当口的麦克阿瑟就是唯恐天下不乱,越乱越证明他的英明。
至于美利坚合众国的真正利益,已不属此时麦帅的考虑范畴。
注意没有?那个几天前还完全不在他眼里的国家,现在成了“具有强大军事力量的,完全新的强国”!
这消息按杜鲁门的希望传到了北京。
总参作战室的年轻参谋们都很紧张,美帝国主义这个战争疯子,什么事干不出来?真要扔原子弹,跟咱们打全面战争,那我们这个饱经战火蹂躏的国家又要遭殃了。
周恩来的军事秘书雷英夫带着这些汇集来的情报去报告毛泽东、周恩来。一路上他心里也在打鼓,心说主席总理他们这回可能又要几天几夜睡不成觉了。
没想到毛泽东一看这些材料竟然哈哈大笑。
“我们这些对手太不高明,又来玩这一套老把戏。这个靠世界大战捡洋捞儿起家的暴发户,他们的头头脑脑全是些一触即逃的家伙,没什么了不起。杜鲁门和麦克阿瑟那些话都是吓唬人的,靠核战争和原子弹讹诈,其结果只能使美国更加孤立,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毛泽东把那叠材料往桌子上一扔,就象扔一块破抹布。
“杜鲁门真要打核战争?我看跟他一起凑热闹的小伙伴们先要被吓住了哟!‘联合国军’也不是铁板一块嘛。”周恩来也没把这当回事。
看着神情略显紧张的雷英夫,毛泽东一挥手;“雷娃子,莫怕,你想想,他杜鲁门真要打原子弹,有义务先给咱们发这个通知吗?”
对呀,这种事儿,只能悄悄地进村儿,打枪的不要嘛。哪有先闹哄哄地嚷嚷出来通知对方的?
这才真正是讹诈哩!
想想毛泽东在延安时说的“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雷英夫从心里由衷地生出一种景仰和崇敬之情:
跟着这样的统帅去导演和表现战争活剧,此生不虚!
1945年,毛泽东对来访的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Tiger Paper
果不出毛泽东、周恩来所料。
杜鲁门的一番呓语,非但没有吓倒毛泽东,反而把他自己的小伙计吓倒了一片。
荷兰代表“含着眼泪”问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沃伦·奥斯汀是否有机会避免战争,西欧和其他国家的人则有着“巨大的担心,”即美国正“在一个不可思议的时间里和可能出现的最困难的战略条件下,”使他们在亚洲投入战争。欧洲不想遣责中国人为侵略者,因为这等于“企图征服和解放”已被北京夺取的“地区”。
洞悉当时情况的美国外交协会的理查德·斯特宾斯说:
大部分非共产党国家似乎对北京恫吓联合国和无法无天的行为并不感到忧虑,却更为担心美国与共产党中国的争执会突然导致全面战争的可能性。……相当多数的代表团现在似乎认为,约束共产党中国不如约束美国重要。
看到这段话,尤其是最后这句话,你乐不乐?
美国的“统一战线”岌岌可危。
最着急的是英国人。
大不列颠议会的绅士们一听到杜鲁门关于使用原子弹的谈话,立马就吵吵成一锅粥了,全都骂杜鲁门这小子不是东西,这么大的事情不跟咱表兄弟们商量商量。原子弹那玩艺儿是能随便扔的吗?现如今北极熊也有了那玩艺儿,你扔出去,让北极熊再扔回来一个怎么办?要是人家扔不了华盛顿、纽约那么远,一生气撇伦敦怎么办?再者说啦,咱在香港那地界儿不是还有买卖吗,你在中国大陆乱炸乱扔一气,毛泽东一发火把香港一收我上哪去把买卖找回来呀?不行,得拦住这个大大咧咧信口开河的小表弟,他要拿大英帝国的利益不当回事儿咱就跟他没完。
就连美利坚合众国最忠实的朋友、下野的保守党人士温斯顿·邱吉尔和安东尼·艾登也跟着嚷嚷。
美国大使馆把这称之为“1945年工党上台以后下议院就外交事务所进行的最为激烈、焦虑和负责的辩论。”大约100名工党议员在一封递交给克莱门特·艾德礼首相的信上签名,反对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原子弹。一位保守党领袖理查德·巴特勒说:“英国人民作为一个整体,希望他们的命运在被扩大到中国的战争决定之前得到保证,即,他们正在为决定自己的命运出力。”
议会在辩论的同时,艾德礼的助手手忙脚乱地给美国使馆打电话,告诉他们艾德礼首相准备在辩论中就宣布他准备会见杜鲁门总统,以讨论“共同关心的问题”。
杜鲁门还能说我没空你不能来?
吵吵嚷嚷的英国绅士们这才消停下来。
想吓唬敌人,却吓坏了朋友;想制约对手,却制住了自己。
你看毛泽东、周恩来把杜鲁门、麦克阿瑟的脉搭得多准!
杜鲁门这叫什么来着?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2月4日,英国首相克莱门特·艾德礼飞赴华盛顿。
双方一会谈,立马就吵成一团。
英国人一开始就说联合国除了通过谈判撤出朝鲜外别无他路,必要时甚至可以放弃台湾并把联合国的中国席位给予北京;美国人则说倘如此联合国的面子往哪里摆?美国的安全怎么办?英国人说干脆在联合国提出一个简单的停火案;美国人则声称我们决不投降,即或是被迫进行“敦克尔刻式的撤退”,这至少可以证明我们是在“挺身迎击进攻”和“我们不会在危难时刻抛弃朋友。”
吵来吵去还吵到了麦克阿瑟的去留,首相说,“欧洲的普遍看法是,……麦克阿瑟在操持一切,还感到其他参战国对所作所为没什么发言权。”
看在美利坚合众国的份上,布雷德利和马歇尔对麦克阿瑟就是有天大的怨气,这会儿也只能硬着头皮一边跟艾德礼陪笑脸一边为麦克阿瑟百般辩护。
最后的结果当然还是以美国人的意志为主,这是实力使然。
不过,最后艾德礼和杜鲁门在没有任何助手在场的情况下讨论了原子弹问题。杜鲁门谦恭地对艾德礼说,美国和联合王国“在这个问题上从来就是伙伴,他在与联合王国磋商以前不会考虑使用原子弹。”
不太识时务的艾德礼还是不依不饶,一定要把这个看法见诸文字。
“不行,”杜鲁门厉声说道,“不能写下来。如果一个人言而无信的话,写下来也无济与事。”
他心说打人不打脸嘛,艾德礼你是绅士怎么这么不懂事?
西安事变时的蒋介石好象也用过这种语句。
杜总统和蒋总统是亲家?
多年后,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若有所思:
“原子弹最有作用的时候是当它躺在发射架上的时候。”
杜勒斯也挺有种的来了句:
“只有敢于走向核战争,才能最终避免核战争。”
这才醒过味儿来?
原子弹,一种战略威慑武器。
什么叫威慑?威慑就是吓人!吓得住你,它震住你;吓不住你,你震住它;如果你手上也有了那玩艺儿,那还要震住吓你的人。
而毛泽东则在原子弹刚生下来的时候,就给它施了定身法:
“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
你就乖乖躺在那最有用的地方吧!
毛泽东,谁也无法威慑的巨人!
30多年后,美国军事历史学家约翰·托兰写道:
“杜鲁门的原子威胁非但没有引起毛泽东的担忧,反被他当成了有用的工具。”
当时的国务卿迪安·艾奇逊也说,哈里·杜鲁门关于使用核武器的言谈“把盟友吓得半死,对敌人却未起作用。”
笔者幼时正逢中苏边境交战,曾听到过一个流传甚广的传说:
中苏边境爆发战事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曾在北京首都机场与周恩来总理有过一次会面,在谈到双方的边境战事时,柯西金威胁说:
“我们的核弹头可以毁灭北京一千次!”
周恩来微笑答道:
“我们的弹头足够毁灭莫斯科一次。”
柯西金默然。
……
根据后来双方公布的资料来看,这个传说纯属街头文学家们的臆测和演绎,柯西金主席对华态度友好,与周恩来总理会面时谦恭有礼,所持态度基本上是息事宁人的。虽然有格列奇科这样的武夫嚷嚷着要对中国核工业进行“一劳永逸的打击”,但苏联最高决策层从当时的全球战略利益出发并不希望与中国军队大打出手,在这件事情上的处理总的来说还算明智。周恩来与这个敌对阵营的老朋友会晤时亦不失热情和君子之风。双方最后达成的是一项彼此谅解的协议。
不过,这个传说仍然相当准确地反映出了中国与美苏不同的“核弹观”,美苏长期在核弹问题上相互竞争,争长较短,核竞赛愈演愈烈,核武库日渐澎胀。而中国则始终置身于这个圈子之外,核武库存始终只是这两家的一个零头。毛泽东的态度是你有的我也要有,但绝不多有,而且绝不参加核竞赛。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毛泽东也伸出大拇指坦言美国核武库的强大,伸出小拇指坦言中国核武库的弱小。
乍一看这是示弱,但笔者却从中读出了战略家毛泽东的自信:
“我这个小指头与你这个大拇指的作用等价!”
仔细一想,可不是吗?死一千次和死一次有什么区别?毁灭一千次和毁灭一次有什么区别?
蕴藏其后的是一个虽简单却又不易被认同和接受的真理:
因为:死一千次=死一次,毁灭一千次=毁灭一次。
所以:在威慑的意义上,一枚核弹=一千枚核弹!
有人又说啦,人家美国当然比中国厉害,人家有严密的反弹道导弹拦戴体系,有准确的预警系统。
确实,早在里根时期,就有庞大而严密的“战略防御计划”。
可又知道不,那会儿就有美国国会议员诘问:
“你那个战略防御系统能否做到象天气预报一样准确?”
这一问问倒了许多大人物。
对呀,天气预报技术多成熟,可谁又敢打包票能100%的准确?
“战略防御计划”再牛皮哄哄,它能做到100%的准确吗?再者说啦,即或能做到比天气预报准确一百倍,那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的误报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又是哪一个国家——即或是最强大的国家——所能够承受的?而且就算是你的预测能达到100%的准确度,拦载系统能够保证100%的拦载成功率吗?而任意一个漏拦,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又是哪一个国家——即或是最强大的国家——所能够承受的?海湾战争中那个“爱国者”吹得神乎其神,也只敢吹到80%就打住,最后还被证实不到50%。试想,你1 000枚核弹怎么保得准能全部摧毁对方的核武库存而且毁灭人家一千次?而人家的核武库即或只有一枚库存,你又怎么能保得准这一枚不会成为那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百万分之一漏过你那个拦截系统,给你造成与一千次毁灭完全等价的一次毁灭?
这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范例,它说明了这样一个真理:
在局部战争的时代,越是杀伤力巨大的武器,其使用局限性也就越大,实际使用的效用也就越低。
这就象我们在枪战片中经常看到的镜头一样,两个人拿着枪面对面顶在对方脸上,谁也不敢开第一枪。在这当口,一支只有一发子弹的“单打一”和一支有100发子弹的AK枪族,等价!几十年核军备竞赛的结果,是竞赛双方明智地认识到了核军备竞赛的不明智,从而最终将其转化为今天明智的核裁军。
可惜太晚了,白白折腾了许多功夫和银子。
放眼50年前的世界领袖,把这一切都看透了的只有一个人:
毛泽东!
毛泽东那句“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的名言,曾长期被人们——甚至包括许多中国人和中国共产党人——仅仅当作一句宣传鼓动口号,一种只有精神号召力量而无科学分析实质的豪言壮语,全然没有解得个中的绝伦和精妙,参透那高屋建瓴的战略思想,那博大精深的谋略内涵。
杜鲁门没有,艾森豪威尔没有,里根也没有!
斯大林没有,赫鲁晓夫没有,勃列日涅夫也没有!
只有肯尼迪读懂了一半,可惜又早早地一命呜呼!
中华民族的子孙,应该永远记住毛泽东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
由此看来,当年杜鲁门在打了败仗之后的核讹诈,实在是一着臭而又臭的臭棋!
可惜后来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当家人,还久闻不知其臭也!
12月22日,第八集团军司令官沃克中将翻车身亡。
仅从军人和指挥官的角度来说,美国陆军中将沃尔顿·沃克确属出类拔萃之辈。既勇敢执着,又冷静务实。在麦克阿瑟那堆角色中,也是人尖儿了。人人都知道麦克阿瑟的仁川登陆,可有谁知道,没有沃克在釜山苦苦撑持,哪来麦克阿瑟那些牛皮和风头。
可惜死得不其所。
几分钟后,麦克阿瑟知道了这个消息。
对活着的沃克常摔冷脸子的五星上将对死去的沃克却赞誉备至,还当着记者说“不久前曾提出把沃克晋升为四星上将”。
这事儿只有天知道了,因为无论是参谋长联席会议还是国防部,都没有找到这样的记录。
能找到的是这样的记录:
4个月以来,麦克阿瑟和其它军界高层人士,包括劳顿·柯林斯将军,一直在寻找机会与理由解除沃克的职务。
不会拍马屁的沃克死了比活着好!
当天晚上,正在与军校同学聚餐的美国陆军副参谋长马修·李奇微中将接到柯林斯将军的一个电话。
他被任命为美国陆军第八集团军司令官。
李奇微明白,这绝不是一个令人羡慕的美差。
次日,李奇微只身离开华盛顿到朝鲜走马上任。
沃克死后第二天,12月23日,中朝军队全面进抵三八线,并在金川、九化里、朔宁、涟川、铁原、华川地区完成集结。朝鲜人民军第一军团越过三八线,进占延安半岛和瓮津半岛,在敌后活动的朝鲜人民军第二、第五军团各一部也越过三八线,进占春川、加平。
12月24日,东线美第十军部队全部从海上撤逃。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进行第二次战役并取得重大胜利的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出了以伍修权为大使衔特派代表、乔冠华为顾问的代表团,于11月28日出席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会议。伍修权将军在会上发表了长达两个小时的长篇演说,控诉美国侵略我国台湾和侵略朝鲜的罪行。
面对列强世界,伍修权将军庄严宣布:
“只准帝国主义侵略,不准人民反抗的时代,已经结束了!”
这是新中国的代表第一次在国际讲坛上理直气壮地伸张正义。
一个不被联合国承认的国家,站在联合国的讲坛上,向不可一世的头号强国大张挞伐,与她在战场上的胜利相映生辉,在这个国家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历史中,有过这样的事情吗?
你还能够从他们身上得出“弱国无外交”的印象吗?
你还能够从他们身上看到一丝一毫萎靡不振的病夫形象吗?
东方睡狮,已经觉醒。
东方雄狮,发出怒吼!
此间,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先生正在波兰华沙参加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当中国人民志愿军收复平壤,将“联合国军”逐过三八线以南的消息传来时,会场顿时沸腾,3 000多名各国代表全体起立,高呼“毛泽东万岁!”
鼓掌长达15分钟。
这是国际会议中极为罕见的场景。
多年后,一位美国人评论说:
“无论就军事还是政治而言,中国人都是胜利者。中国军队达到了出奇制胜的目的。”
“在政治上,这次胜利确定了中国作为亚洲大陆上的主要军事强国的地位,因而增强了北京在整个地区的影响。”
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奥马尔·布雷德利五星上将则说:
“朝鲜战争出乎意料地一下子从胜利变成了丢脸的失败——我军历史上最可耻的一次失败,这次失败是由‘决策失误’造成的。”
伟哉新中国,巍巍立东方。
麦克阿瑟和杜鲁门在威克岛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