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国军里的战五渣,是如何被改造成解放军王牌的?抗美援朝战场上一战成名!_风闻
军武次位面-军武次位面官方账号-专注于高品质的趣味军事科普,打造男人最爱看的频道2021-01-14 07:45
50军指战员坐在汉城兴国寺
一支“战五渣”的国民党军队,是如何改造成志愿军王牌部队的?
1
60熊
1937年“卢沟桥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云南省政府主席龙云表示愿意抗日,准备编组两个军出滇抗日参战。同年9月10日,新组编的60军作为云南第一支抗日部队在昆明誓师出发。
1938年5月14日,60军奉调参加了台儿庄会战,历时27天。60军不辱使命,全力以赴,浴血奋战,重创日军精锐矶谷师团、板垣师团,伤敌万余人。
60军自己亦伤亡惨重:阵亡旅长1人,团长5人;负伤旅长1人,团长4人。营连排长和兵员伤亡过半。投入战斗者35132人,牺牲13869人,受伤4545人,失踪者430人。台儿庄一战,60军为云南人民露脸增光。
滇军士兵均从云南各族青年中征集而来,排连长以上军官大多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有较强的实战经验和作战指挥能力。其武器均系云南省政府历年从法国、德国、捷克、比利时等国购入,有“滇军精锐,国之劲旅”之誉。
到了抗战胜利时,60军甚至进入越南,在越南接受当地日军的投降仪式。可以说是当年的高光时刻。
然而到了1946年4月,60军从越南被调往东北,参加内战。
到达东北后,60军名义上归第一集团军司令官、滇系将领孙渡统辖,实际上,却被东北保安司令长官杜聿明分割使用——第182师归孙立人的新一军指挥,第184师归廖耀湘的新六军指挥,暂编21师由长官部直接指挥进驻抚顺,军长曾泽生身边只剩下军部和军直属队。
▲1946年,走在长春街头的国民党军队
60军不仅被分割使用,还受到了监视,可以说是处处掣肘。被分割使用,兵力过于分散,很容易被解放军一个一个吃掉。明眼人一看就能看出这是老蒋对滇军的不信任,想假借内战之名排除异己。60军从上到下意见都很大。
1946年5月下旬,解放军突然在辽南实施反击,以优势兵力围攻鞍山、海城等地。驻海城的60军184师连连告急,但却迟迟等不到援军。
此举导致184师551团被全歼,550团整团在大石桥被解放军俘虏。184师师长的潘朔端率师部和552团共2700多人在海城起义,投了解放军。
184师被改编为中国民主同盟军第一军,潘朔端任军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7年2月,在国民党军组织兵力第二次进攻通化时,解放军东北民主联军采取“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战术,于3月初奇袭海龙,进驻海龙不到两个月的60军暂编21师损失了一个团的兵力。
▲1946年5月,蒋介石在白崇禧和杜聿明陪同下视察沈阳的国军。
同年夏季,解放军发起夏季攻势。曾泽生看势头不对,下令部队一齐向吉林撤退。撤退中,暂编21师受到解放军的阻击,损失惨重。受两次重创的暂编21师,兵力大为削弱。
1947年5月25日,解放军进攻梅河,双方激战5天5夜,重建不到一年的184师再次被全歼。
6月底,才到吉林一个月时间的60军接到命令,要求60军唯一比较完整的182师截击所谓“溃退的共军”。182师(欠545团)奉命向双阳出击时,牢记暂编21师的教训,既不敢贸然进攻,又不敢擅自撤退,白天出动,晚上集中,反复在鸭子架、太阳岭、裤裆沟、大酱缸一带磨蹭来磨蹭去。
7月中旬,解放军趁夜幕切断了182师544团团部与各营的联系后,突然发起攻击。544团除三营逃脱外其余全部被歼;182师546团2营也在大酱缸被全歼。182师师部和残部绕道长春,逃回吉林。
60军到东北不到一年半时间,就受到3次重创,损失惨重,元气大伤。正是因为惨不忍睹的战绩,才让60军在1947年进驻吉林时得到了“60熊”的外号。
▲被俘虏的国军
这已经是60军第二次进驻吉林了。
1946年10月初,第一次进驻吉林市时,60军归东北保安副司令长官兼吉林省主席梁华盛节制。当时梁华盛就特别歧视这支杂牌部队,借口所辖地区有限,兵员征补、给养采购、财政税收都有困难,硬是将第60军挤出吉林市。
不仅如此,还把吉林市城防总指挥的职位给了嫡系新一军新38师师长李鸿为,将中将军长曾泽生置于少将师长约束之下,在报纸和广播宣传时,还把李鸿的名字排在曾泽生前面。
这一次退守吉林市,梁华盛对第60军的成见更大了:出关作战才一年,184师先是叛敌,重建后又被打光了,暂编21师也让共军打得差不多了,真他奶奶的60熊!给他们补兵?是白送礼,还不如搞地方武装可靠。地盘都让60军丢光了,断了我的税源、兵源,还好意思找我要给养,要补兵?不给!兵,让他们找卢汉(滇军的头)要!粮食,让他们自己下乡采购!省属公房一律不许他们进驻!
就这样,60军“60熊”的称号就叫开了。由于60军是“后娘养的”,在弹药、粮食、军需方面待遇很差,很多士兵开始去跟老百姓抢粮食,因此老百姓们也纷纷大骂其为“60熊”——打仗没能耐,欺负老百姓来劲了。
中国共产党对这支滇军部队战斗力的评价是这样的:
1947年5月30日解放军整理的《滇军概况》中写道:……重制式教练,缺乏政治教育,黑暗专制,绝对服从,带兵老一套,阶级服从严格,长于阵地战和山地战,士兵均经过严格的训练,军事技术训练极好,能吃苦耐劳,善爬山,能死守阵地,在严重情况下,没有命令,能死守不退,缺乏灵活性和机动性,作战团结,乡土观念重。一般说来,部队战斗力是很好的,中、下级军官和士兵都是特好的,最大的缺点,是高级指挥员太差。
▲电视剧里的滇军形象。
由此可见,60军基础战斗力还是很强的,只是领导和体制上有问题。
2
从旧军队到新军队的转变
到了1948年9月,东北大地,辽沈战役的战场上,解放军由守转攻,国民党军则龟缩在了长春、沈阳和锦州。
曾泽生的60军已经在长春城里困守6个月,弹未尽而粮已绝,濒临不战而死的绝境。曾泽生最终率领全军起义。
▲困守长春的国民党军营房。
10月18日,曾泽生率60军全部撤出了长春,开往九台县休整,将原来的阵地移交给了解放军。在60军把防地交给解放军后,新七军陷于孤立无援的绝境,无奈之下,郑洞国也只好率部投诚。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部队共有188万人向中国人民解放军起义投诚,其中绝大部分被我军消化改造。而国民党第60军是唯一一支起义后被整军改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的部队。
但这种改造的艰难,远超常人想像。
国民党旧军队是怎样一种状态,相信大家闭着眼都能想像的出来——军纪败坏、贪污腐化、鱼肉百姓……部队内部也是旧军队的作风,吃兵肉,喝兵血,存在非人的压迫,军官可以任意残杀士兵……当官的作威作福欺压当兵的,当兵的就作威作福欺压老百姓,
《心路沧桑——从国民党60军到共产党50军》一书中提到过这么一个例子:海城起义的184师,“在400多名军官中,公开要求治疗梅毒花柳病的就有30多人,在参谋处和医务处抽鸦片的军官甚至公开摆灯(抽鸦片)。”
▲曾泽生在欢迎解放军进入长春的大会上发表讲话。
东北解放区的一个老百姓就曾见到过刚刚接受改变时的60军士兵,恶习难改。
当时她还小,是去别的村子卖些小零食以补贴家用,结果就在一片庄稼地里碰到了一群正在干活的60军士兵。军装跟解放军的不一样,帽子上也没有帽徽,衣衫不整,说着南方口音。这群士兵看见了她,就围过来想用已经变成废纸的“白钱”(国民党的钱)买她的零食,但当时解放区已经流行“红钱”,此举说白了就是明抢。
眼见她不答应,一个士兵一把把她衣服上戴着的纪念章拽下来,扔在地上猛踩,还把她推倒在地。正在此时,几个解放军过来喝止了这种行为。
▲被俘的国民党部队。
从这些事就能看出,解放军政治工作者面临的将是一支怎样难以驯服的的旧部队。
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基本经验之一是“实行必要的可能的组织改造为思想改造开辟道路”。
在改造的初期,先是拿早年在海城起义的184师试手。先是将其扩编为民主同盟军第1军,还配备了军、师、团、营级的治处主任和政治教导员,全军政治工作干部30多人,这人都是老红军、老八路。
184师从长春开赴九台县接受改编,起义部队沿途受到群众的欢迎,东北野战军出动许多车辆帮助60军运送物资和掉队官兵。当地群众敲起了锣鼓,东北军区肖劲光司令员、肖华政委等也到九台慰问起义部队。为了照顾刚起义的部队,吉林、松花江等地政府筹集细粮运往九台。
当时吉长地区的气候比较冷了,起义部队还穿着秋装,哈尔滨市动员被服厂,在3天之内为起义部队赶制3万套棉军服。这3万套棉军服虽然是计划外赶制的,但面料比老部队穿的军服质量还好,做工也比较精细。解放区政府想得如此周到,让曾军长和起义部队十分感慨。
完成组织整编后,接着就是举办军官训练班,集训了300余名军官。部队亦同步开展政治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揭露蒋介石积极反共、消极抗战的罪恶事实,揭露蒋介石排除异己、消灭非嫡系部队的阴谋诡计,揭露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援助下发动反革命内战的图谋,分析战争的前途和中国的前途等等。教育的方法主要是说理式的上课、讨论。
▲1947年11月石家庄战役结束后
大批被俘的国民党士兵等待收编
然而这种方法开始的成效并不大。不仅如此,后来还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叛逃事件,有的政治工作者甚至险些丧命。
1946年10月,东北国民党军10余万人分三路向南满解放区进攻。鉴于敌强我弱的战场形势,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将尚未改造就绪的民主同盟军第1军撤至北满解放区继续整训。消息传来,一些起义官兵就坐不住了:国民党节节胜利,共产党正在败退,前途难测!
10月31日晚,当184师乘坐的第一列火车行驶到石人车站时,副师长杨朝伦策动了一场预有准备的大规模叛变,全师除两三百人外,全部叛逃。李毅等政工干部和师长魏瑛险遭捕杀。这就是石人车站叛变事件。
经历了这次事件,解放军也是痛定思痛,反思总结了安东整训的经验和教训。1946年12月,起义部队乘火车北上抵达黑龙江省巴彦县兴隆镇继续整训。
政工干部们发现,多数起义士兵对国民党统治集团无敌意,却痛恨乡、保长和恶霸地主。鉴于初期的政治教育多从正面宣讲国民党“卖国独裁”“压迫人民”,结果不但与起义士兵亲身感受距离太远,还与其“正统”观念相冲突。
于是,根据民主联军辽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萧华批示,对起义士兵的整治工作,一改过去的“讲大道理”,而是先从士兵所受的具体剥削压迫讲起。果然一“倒过来讲”,几乎是瞬间,起义士兵就彻底觉悟了。
并且开展起了诉苦大会运动。什么是诉苦大会?可以这样理解,绝大多数士兵和一部分军官都出身于贫苦农民,都是被抓来、逼来的壮丁,谁没有一肚子苦水?谁没有一把辛酸泪?
诉苦大会的第一步就是“倒苦水”:在军人大会上,让受到旧社会迫害至深的士兵上台诉苦,结果真是不得了,一个比一个苦。台上一人哭诉,台下百十号人跟着流泪,说到伤心之处,有的七尺汉子甚至号啕大哭。
**第二步就是“算细账”。**结合驻地附近的土地改革运动,先算“剥削账”。这点也好理解,哪个村没有个剥削农民的地主?
不算帐不知道,一算帐气得跳:原来穷人受穷都是地主剥削造成的!
算完“经济账”,再算“政治账”:看看周围的屯子,地主、富农占多大比例?不超过10%。劳动人民占人口绝大多数。再看国民党军队,士兵有几个不受压迫?一旦懂得了革命道理,谁不愿争取翻身解放?共产党依靠人民,发动人民,一定能打倒地主老财和国民党反动派!
**第三步是“挖苦根”:**云南的地主剥削人,东北的老财也剥削人,为什么?万恶的剥削制度就是劳动人民的“苦根”!
从敬畏地主到痛恨地主,从痛恨地主到痛恨蒋介石,起义官兵们的思想认识实现了一个个飞跃。许多海城起义官兵都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大批优秀的云南籍干部被相继培养出来。
懂得了为谁扛枪、为谁打仗的道理,官兵们作战特别勇敢,并且到哪也都会跟群众打成一片。每到一地,都要帮助老乡挑水、扫院子、干农活。
最能体现对起义部队改造成功的事情是,很多思想觉悟了的干部士兵都成了策反、改造60军的政工工作者,云南人改造云南人,竟然实现了良性循环。
**▲**长春全部解放后,我军在市中心广场吹起胜利号角。
也就是说,在184师率先起义的两年多后,他们又帮忙改造了长春起义的第60军……
不过随着改造工作的进一步完善,诉苦大会升级成了控诉大会,取名“血泪大控诉”。控诉的内容也增加了,具体分为:
地主盘剥血泪多;榨干油水抓壮丁;棒杀、活剐逃兵;喝兵血等等旧军队的黑暗之处。
其中地主盘剥、抓壮丁、喝兵血(吃空饷)这些大家应该都很熟悉,但虐杀逃兵、虐待士兵,吃兵肉这些想必大家就不太了解了。
在旧军队,私有军权是靠“主奴秩序”来维系,靠任意宰割士兵来维持的。因此对逃兵的虐杀手段,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枪毙、刀杀、火烤、开膛、破肚、扒皮、抽筋、勒死、活埋……那都是家常便饭。
更残忍的就是让昔日的战友活剐逃兵。比如在抗战末期,国民党暂编21师某营的一个逃兵被抓到后,营长下令让该逃兵所在连的每一个士兵都用匕首从逃兵身上剐下一片肉。曾经的战友,如何忍心下手?
“到最后,逃兵身上的肉几乎被割光,白骨外露,肠子也掉了出来,殷红的鲜血淌了一地。逃兵被折磨到这个地步还没死,一双痛苦的眼珠还在动。”
然而这还不是最残忍的。据记载,个别军官甚至将逃兵身上的肉割下来切碎煮熟,而后强迫士兵分食,军官则吃人脑。
国民党政府军令部长徐永昌1944年记述:“人人言我国兵好官不好。”曾获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著名记者白修德在《中国的惊雷》一书中痛斥:“中国军官们对待士兵好像对待畜牲。”
对这些残忍的行径,起义士兵都是感同身受,因此达到的效果跟184师的诉苦大会相同——台上哭着控诉,台下跟着哭。
第444团参加诉苦的1147名官兵,有989人哭了,占86.2%,其中还有78人竟然哭病了,占6.8%。
在血泪大控诉之前,对于旧中国血淋淋的阶级压迫,绝大多数起义官兵并没有意识到其真正根源,而是把自己的悲惨过往都归咎于命穷、祖坟风水不好、闹鬼、天灾、疾病等。
起义士兵人人感慨:从此,我们才知道自己不是奴隶,是人,应该做人!
起义后有很多奇葩言论,比如“当兵的只要有饭吃,给谁扛枪打仗都一样。”
“国民党胜也好,共产党胜也好,早点结束就好,我好回家。”
还有的人认为起义是奇耻大辱:“咱们六十军台儿庄的功劳,这回全丢光了!”
控诉活动结束后,这种言论就没了影儿。
起义士兵终于明白了自己悲惨命运的根源,以及为何打仗,为谁打仗。
说一个细节。
一位姓杨的班长,起义前,在从吉林撤往长春的途中,曾以刺刀威胁强奸民女。然而,当他良心发现时,却如此推卸责任:“不是我要搞你,是当官的叫我们来搞。
然而经过控诉大会的洗礼,杨班长彻底转变了思想。在控诉大会上他捶胸顿足失声痛哭,一边诉说自己母亲、姐妹所受的苦,一边自责自己“忘本”,“对不起老百姓,对不起共产党”。从此,换了个人样。几个月后,杨班长在南下参加解放战争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鄂川战役期间荣立战功。又过了一年,壮烈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
杨班长的转变就是整个国民党60军转变为共产党50军的缩影。
3
六十熊变五十勇
起义部队改造完成后,1949年1月2日,中央军委授权新华社通电全国:“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今日宣布:改编曾泽生将军率领起义的前国民党第60军及所辖暂21师及暂52师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及步兵148师、149师、150师,并任命曾泽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军长,叶长庚为副军长,徐文烈为政治委员,王振乾为政治部主任。”
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消息传来,正在九台进行战争观念教育的第五十军指战员欢呼雀跃,纷纷请缨参战。
随后50军的战史大家应该也都熟悉,显示参加了解放大西南和抗美援朝战争,战绩都很不错。
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表现,赢得了上至彭老总下到兄弟部队的认可。
但是在入朝作战前,众人都有一个疑问,50军面对可是当年在滇南战役中的美国老师,能打赢吗?
第二次战役,美军发动圣诞节攻势,彭德怀指挥志愿军诱敌深入,围歼强敌。38军勇于穿插,敢打敢拼,证明了原来世界第一也是可以打败的。这次战役总结,彭总喊了一句:“38军万岁!”
但50军表现实在不咋地,因为三次穿插都扑空!毛都没落着。
军部总结会上,有人说:50军的老底子不行,国民党部队只会打防御不敢打穿插,部队撒出去就收不拢。
有人说:不是战术问题是思想问题,起义军官有恐美病!
有的军政干部甚至还说后悔不该离开老部队到这支熊部队来,都要求调回老部队!
曾泽生怒了:“我给38军当炊事员去!”
面子都是自己挣回来的。
50军第三次战役突破临津江后,取得了整歼英国皇家坦克营的战果后,又指挥442团最先攻进汉城。
▲50军进入汉城独立门搜索前进。
50军最辉煌的一战当然还是在第四次战役中打出名来的汉江南岸阻击战。在前面就说过,50军的前身60军“擅长阵地战和山地战,士兵均经过严格的训练,军事技术训练极好,能吃苦耐劳,善爬山,能死守阵地,在严重情况下,没有命令,能死守不退。”
在第四次战役中,在汉江两岸顽强抗敌50昼夜,沉重打击和消耗了敌有生力量,保证了志愿军主力的休整、集结和粮食补充,为准备实施战役反击争取了时间。
这次阻击战的意义何在?
毛泽东曾说:志愿军抗美援朝“我们方面发生的问题,最初是能不能打,后来是能不能守,再后是能不能保证给养,最后是能不能打破细菌战。这四个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都解决了。”
而解决第二个问题的奇迹,由50和38军112师并肩在汉江南岸创造的。作为我军第一次大规模防御作战,其激烈程度和全新特点在我军20多年的战争历程中史无前例。
战役之初,相当一部分人担心这支起义部队顶不住。然而,第五十军顶住了,并且在汉江两岸坚守了50昼夜。
志愿军第二副司令员洪学智在他的回忆录中评价道:我担任西线防御的50军和38军112师,在天寒地冻、粮弹供应困难、工程器材极缺乏的情况下,依托野战工事进行坚守,战斗进行得异常艰苦。……50军是长春起义的国民党第60军改编的。这次正好和38军这样的主力配在一起,不甘示弱,打得非常英勇。
50军的一个连长回国养伤期间,两个38军的干部还跟他说:“哎呀呀,过去我们对50军认识不够啊!说句老实话,汉江阻击战刚开始时,我们都以为起义部队的战斗力很有限,一直担心你们顶不住。没想到你们还真能打!50军不能小看,不能小看!”
第50军在两年零9个月的入朝作战的期间,共毙敌联军11572人,抓获442人,击落敌机17架,毁伤坦克62辆,胜利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各项任务。涌现出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鲍清芳,国际主义战士、二级模范王永维等功臣、模范1.4万人,有一个团、六个连、十一个班、七个组获荣誉称号,有7000余人获朝鲜政府授予的勋章或奖章。
曾泽生在国民党军队时,最怕部队被蒋介石编掉。汉江阻击战后,溃逃台湾的国民党当局及其喉舌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纷纷鼓噪:曾泽生的变节部队被蓄意牺牲掉了!
然而事实却是,高度评价第五十军战绩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告诉曾泽生军长:“有我彭德怀在,五十军不但不会编散,而且优先换新装备!”
到了抗美援朝,50军的战斗力、战术素养、顽强的战斗意志跟别的志愿军部队已经别无两样,并且通过汉江血战赢得了上至彭老总下到兄弟部队的认可。
就连毛主席也夸奖曾泽生将军:“蒋介石叫你们‘六十熊’,我看你们是‘五十勇’啊!”
为何六十熊能取得如此大的巨变?我觉得《心路沧桑》书中的一段话能够总结这个原因:
在中国革命的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需要的,不是炮灰,不是打手,更不是奴才,是有人格尊严并懂得为劳苦大众权利也为自身权利奋斗的自觉战士。国民党军没有,也培养不出来这样的战士。“将贵智,兵贵愚”是数千年来华夏神州滚滚烽火中通行的治军带兵古训,继承了这一封建传统的国民党军队只能培养出人格扭曲、奴性十足、权利意识荡然无存的战争机器。
参考资料:
[1]. 《心路沧桑——从国民党六十军到共产党五十军大国的崛起》,高戈里
[2]. 曾泽生:从民国中将到共和国第五十军军长,叶青松
[3]. 一个军的传奇:从滇军精锐到解放军劲旅,郝在今
[4]. 禹王山抗日阻击战的经过和重要意义,张朝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