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照片看,优秀的领导者要具有什么样的气质_风闻
西方朔-2021-01-15 18:59
朕有话要说微信公众号:朕有话要说,说点有趣的历史1,124 人赞同了该文章一个人几乎很难隐藏自己。有时候通过照片,我们可以在一瞬间看出个人气质的不同。
作为两党的领袖,毛泽东和蒋介石都留下过很多照片,有单人照,也有和同志之间的合照。
在照片里,很多时候毛泽东是笑着的,不是为拍照而生的笑,而是发自肺腑地大笑,且姿态随和,和旁人谈笑风生。
蒋介石则是严肃,不苟言笑,连风纪扣的第一颗扣子扣得规规矩矩,旁人则是一脸恭敬,不敢有丝毫放松。
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两种不同的气质,但为何毛泽东的领袖气质更强,也更有成效呢?
这是因为他拥有令人仰慕的自信、大方的姿态、精准的判断直觉。
优秀的领导者用思想征服人毛泽东和蒋介石都不是出生在富商家庭,也不是那种贫无立锥之地的贫寒家庭。
当他们立志出乡关,到达北京上海,身处革命运动中心,他们发现自己是是历史的旁观者。
舞台正中央摇旗的是那些大人物,如梁启超、陈独秀、章太炎、汪精卫等等,要么是大学问家,要么是成熟的革命者,声望显著。像他们这样的青年人,实在是太多了。没有人关注到这两个年轻人。
多年后,毛泽东回忆自己在北京当图书管理员的岁月,在那些来阅览的人当中,他认出了一些有名的新文化运动头面人物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但他们对这位外省来的年轻人并没有表现出多大的热情。
蒋介石加入国民党后,在党内更是排不上号。如果不是陈炯明叛变,让孙中山有了了解这位青年军官的机会,蒋介石也很难出头。
这让他们感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自卑。
可是两个人消解自卑的方式不同,毛泽东选择了化,他观察、学习、思考,催生出强大的自信;而蒋介石选择了压,渐渐生出了敏感多疑的性格。
当他们在党内经历不被重视、不被理解的日子时,毛泽东相信自己对局势的判断,总有一天同志们会理解他说的话,从而在内心认可自己。
蒋介石选择完全不同的路,他觉得只有登上更高的位置,用权力说话,他们才会认可自己。
这种想法外显于形象,所以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很多不拘小节的照片,穿着背心、翘着二郎腿随意地坐,因为他知道自己是用思想征服人,而不是靠威严的形象征服人。
而蒋介石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在下属面前保持威严感,但显然下属服从的是他坐的这个位置,而不是他本人,要不然也不会几次赶他下台。
优秀的领导者姿态大方,有容人、用人雅量做领导姿态要大方。这个大方不是指要多多请下属吃饭,而是说要知人善任,对待有功之人、有能力之人,不管他曾经是不是反对派,都要给予尊重,给机会让他发挥自己的才干。
唐太宗还是秦王时,魏征辅佐太子,双方属于不同的阵营。魏征力劝太子对秦王下狠手,以绝后患。可天命归于秦王,唐太宗登基后没有治魏征的罪,反而是提拔重用他,塑造了明君贤臣的典范。
这就是姿态大方。
红四军下井冈山后,处境困难、屡遭挫折。这个时候在内部,一些高级将领对当时毛泽东制定的政策有了想法,认为这样搞下去,军队迟早会散,就连忠厚的朱德也不同意毛泽东的方案。
类似这种情况,后面发生过很多。可以说,反对毛泽东的名单有长长一大串。他被人定性为农民游击队员,他被撤销过军事指挥权,坐了很长时间的冷板凳,甚至长征前夕,有人还想扔下他不管。
但是他当上了领导者,没有把这些反对者关进小黑屋,而是让他们在恰当的位置上,施展自己的抱负。这些反对者后来都成了他坚定的支持者。
比如博古在交权后,毛泽东没有处理他,而是让他负责新闻宣传、统一战线工作,事实证明这才是博古的强项。
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不断,一部分原因就是蒋介石敏感多疑的心态造成的。蒋介石对反对他的人,从来不肯相信,放权给他们,而是时刻提防,想方设法搞掉他们。
从担任黄埔军校的校长开始,到1928年张学良通电易帜,蒋介石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
但国民党内不服他,反对他的人很多,蒋介石信任的只有自己的黄埔系、浙江系,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对自己的军队武装到牙齿,对别人的军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对川军、滇军、西北军各种克扣军饷,希望别人的军队被打残打光,然后自己去捡便宜。
到后期三大战役,蒋介石更是高度敏感,连自己人也不相信,只信自己。
辽沈战役,卫立煌计划固守沈阳,蒋介石直接下令让他归复锦州。淮海战役,又让杜聿明给黄维解围,结果一顿操作猛如虎,一看全部被抓捕。
在他的日记里,经常大骂这个,大骂那个,仿佛天下人都负了他。这样难怪连支持他的人最后都站到反对他的那边了。
优秀的领导者有精准的判断直觉一个优秀的领导者,面对最艰难的情况,在所有人都怀疑未来时,不会轻易放弃,而是第一个站出来,告诉大家还有希望,当然不是狂撒一遍鸡血,而是为大家指名方向,这就需要精准的判断直觉。路在何方?我们该怎么走?
中国的革命,完全是经历由0到1。照搬苏俄的经验,一度让我们吃了很多亏,走了很多弯路。
所以很多人会很迷茫,我们到底要怎样做才好,还有必要往前走吗?
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人选择了脱离队伍,另谋出路。
比如一大时,陈公博还是代表,到了后面,他脱党加入国民党,后来又做了汉奸。张国焘在北大是热血革命男儿,长征路上就起了歪心思,想要争权,搞分裂。
可是自毛泽东了解接触了共产主义,他在这条路上就坚定不移走下去。坐了冷板凳,染上痢疾,长征躺在担架上,他都要跟着队伍走。因为他认定这才是中国的出路。
北伐战争,他去湖南农村考察,得出结论:真正的力量永远在人民手中,所以革命一定要发动人民群众,依靠他们。
抗日战争,他说发动非正义战争的帝国主义者必将最终失败,国共团结合作,一致抗日才有希望。
建国后,面对西方列强的封锁,他拍板勒紧裤腰带也要搞出原子弹,震慑美苏。
反观蒋介石,很难看出他的远见。日本挑事时,先是一味妥协,避免发生冲突,看不清日本侵略的本质。
看和平实现不了,又寄希望于国际社会介入调停,因此在淞沪会战时,他对于下属提出的后撤建议,置之不理,反而严申命令,擅自撤退,军法处置。
结果是国军在上海消耗掉了百分之六十的精锐,再也无力进行有效的防守,让日军长驱直入,致使大半个中国沦陷。
抗日战争胜利后,正是他个人声望的最高峰,却又不顾生灵涂炭,不让老百姓有喘息机会,发动内战,失去了群众支持,最后败逃台湾。
当然,蒋介石也不失为一个人物。他能超越众多精英人物,成为他们的领导者,证明他的能力不俗,只不过他遇到的是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