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用运10的技术问题作为整个运10项目下马的理由_风闻
guan_15552440142091-2021-01-15 14:32
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就运10的技术问题可以就事论事,可以讨论怎么解决,而不要以技术问题来借题发挥反对整个运10项目。因为当时运10仍然在研发试飞当中,根本就没有定型,研发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原型出现问题,本来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在经过研发后,原型改进为生产定型后,其中变化也是很多的。用运10研制当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反运10根本就是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懒汉思想:既然落后干脆就躺倒睡大觉吧。技术是要靠人传承的,把运10项目搞黄了就等于把大飞机研发队伍给解散了。技术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研发技术也是要平台的,不可能凭空让科研人员在脑海里研发大飞机。
其二运10项目停顿就是中国的大飞机产业链的散架。因为当时并没有第二个同类项目可以接替上。麦道项目不算,因为麦道项目中方没有掌握主动权,这个后面我会讲到的。运10并不是一个孤立的项目,它是中国大飞机产业链上的牵头项目。让牵头项目停顿就意味着让中国整个大飞机产业链散架了,给中国航空工业造成惨重损失。这些运10的过程中发现的技术问题,只要运10项目延续下去,就必要要想办法解决。不是要自主研发,就是要对外合作的方式解决,反正总是要解决的。比如机体材料问题,可以自主研发,也可以通过从英国或者苏联购买相关技术。之前英国已经向中国销售了二代军用发动机技术,老式的民用客机技术不会不松口的。而苏联方面,当时表示可以向中国销售最先进的战机,像老式客机技术销售不是问题。等到了80年代后期以后,甚至最先进的客机技术都可以容易的从苏联搞到。
正是通过解决这些技术问题来,推进中国的大飞机产业。比如:有人说中国1999年运8才基本堪用来说明运10不能搞,这个恰恰是倒果为因。正是因为运10被拖黄了,导致中国大飞机产业链散架了。有人总是以运10在研发过程中发现的机体结构寿命短的问题来反对运10项目,可是为了解决运10的机体加工,二重已经要上马6.5万吨锻压机。就是因为运10项目拖黄了,而6.5万吨项目给拖延下来了。而说没钱搞运10也是不成立的。运10项目本身耗费很少,十多年的研发费才3亿多,平均到每年不过2-3000万而已。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这点钱根本不算什么。考虑到运10项目对中国大飞机产业链的牵头作用,就是养着也是可以的。其实当时中国养的科研项目还是不少的,比如: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就耗资1亿美元。这个项目很多人反对,耗资巨大但就经济上对中国没有促进作用。事实上就在以没钱为由拖黄了运10之后,立马就上马了耗资远远超过运10的麦道项目,这个说明搞大飞机的钱是有的。
更何况运10未必不能销售出去。当然由于适航证的原因国际上不太可能,可国内还是需要大飞机的,仅仅军方需要的特种飞机就要十几架以上了吧,每年采购一架就足够养运10项目了。而就国内民航来说,运10由于初期定位问题,的确在国内短途飞行时油耗比国外客机比较大,但是经济性并不是光是油耗,还有很多因素,购置费,用汇等等。而且这个油耗也是可以改进的。比如:截短运10的长度,改为支线客机。各国的客机厂商都经常加长和截短飞机发展各种变型。这样还可以使用已经引进的斯贝发动机,斯贝202与民用的斯贝511差别极小。斯贝是二代涡扇比运10原配的JT3D更加先进,油耗更小一些。此外还可以进口先进发动机配上。这个方面运10研究所方面本来就有很多应对的改型计划。中国几十年来进口了3000架以上的客机,尽管有人说这些客机都是外方银行提供信贷的,可是最终仍然是中方要用外汇去还的。民航在国内收机票钱只能是人民币,然后拿着人民币仍然是要从央行换外汇还给外方银行的。这3000架进口飞机,只要其中1%能替代进口就能节省几十亿的外汇。能省一分外汇出来总是好的。要知道这些外汇是挖了子孙的资源换来的,是千百万工人农民的血汗换来的。这些本来是要用来进口关键设备和技术不得已而做的牺牲,这些牺牲是为了让中华民族以后不要再吃这样的苦。
关于麦道项目是要反对的。这个不是从后来的结果来看的。而是从最开始就是错了。搞麦道项目根本原因是为了从外方获得大飞机的研发制造核心技术。如果不是这个目的话,中国根本没必要耗费巨资搞麦道项目,因为这种吨位的大飞机,中国本来就能搞。有人就说当初运10项目一开始搞轰6改的支线客机就成了。当然中国搞的这个吨位的飞机肯定不如外国的好,那么无非就是对应进口相关技术改进即可,完全没必要整个引进麦道。
既然中方搞麦道项目的初衷是学习大飞机的研发和制造技术,那么就不该采取麦道的形式,那是人家外方掌握主动权。像麦道项目这种,平台是人家的,就学到很有限。就拿麦道项目来说,甚至就是人家把整机就交过来,基本上中方学到的技术非常有限,即便提供全部零部件生产资料,人家也不会给研发资料,因为造飞机用不着这个。人家可不会好心的告诉你,零件为啥要设计成这样,材料方面的技术就更别想了。这个才是很关键的。最后结果也是中方感觉做的太亏,自己决定结束麦道项目。
合作必须以我为主,什么意思呢,就是平台必须是我们的。就是目前C919和ARJ21的这种模式。这样在上面加各种设备我方有选择权,也能学到东西,因为很多参数技术细节供货商必须提供。如果要选整机上用到的某项技术或者部件,可以从诸多厂商中挑选,A厂商价格贵或者不愿转让技术,那就换B厂商。这样无疑主动权要高得多。
运10项目可以改名,技术上可以改得面目全非,但是不能放弃。运10项目也不排斥外方合作,但是主动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飞机平台必须是中方的,然后找来的外方合作方,只是在平台上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