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统一战争,北越为什么这么强,能摧枯拉朽2年攻灭南越_风闻
简单快乐-2021-01-16 11:38
越南统一战争发生于1973-1975年,表面看来历时15个月,实际真正的大打出手要到1974年12月才开始。北越接连发动西原战役、顺化—岘港战役和胡志明战役。
三大战役可称得上摧枯拉朽,到1975年4月30日11时10分,北越坦克已轰鸣着冲入了南越总统府,南越总统杨文明通过广播宣布南越军队无条件投降。
战争就此以北越的完胜告终,越南重新宣告统一。
这样的胜利令人震惊,要知道南越并不是弱鸡,他们拥有上百万的武装力量和先进的美式装备,即使美军已在1973年撤离,如此崩溃是不是也太快了一点。
北越为何如此强大,南越为何一溃千里。一场战争的胜负无外乎内因和外因,北越胜利的原因很多,除了政治优势和军队斗志等内因,本文主要说说越南统一战争的外因。
所谓外因,也就是国际力量对越南统一战争的影响。讲到这个大家都知道直接参战的美国,越战是美国军事史上一个伤疤,投入巨大却缓慢拖沓,人员伤亡渐增,国内反战情绪不断高涨,使美国不得不从越战泥潭中抽身。
美国对南越投入巨量资源却无法获得决定性胜利,重要原因在于北越同样也有国际支持。
相比南越,北越要更加落后,几乎没有现代工业,北越对外援的依赖性要比南越更重,下面表里可以看到北越的工业是何等孱弱,完全不具备支撑战争的能力。
可见,如果没有大国的援助,北越根本无力对南越发起一波波攻势,只会在不断的流血中消耗殆尽其所有的力量,
一旦北越失去援助,非但无法战胜南越,连其自身存亡也是一个未知数。
具体来分析一下。
先看南越。
在1973年1月27日,南北越和美国四方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也被称为巴黎协定,协议里约定,美国将离开越南。
但是,南越政府并不同意签署这个协定。当时情况是美国急欲抽身,国务卿基辛格与北越谈判取得巨大进展,但南越明白美国的援助对它至关重要,就算美军可以撤离,援助也不能断,否则南越军队就成无米之炊。
南越不签字,协定就不算数,尼克松压力很大,他连续给南越总统阮文绍发去三封的信件,信中软硬兼施,措辞强硬的同时又表示美国不会坐视南越不理:
但比我们在协定中对这一问题是如何说的更为重要的是,一旦敌人再次发动侵略,我们将如何行动。请你完全放心,如果河内不遵守协定的条款,我打算迅速采取严厉的报复行动。
接着又两次派出特使前往南越,试图以压力迫使南越签字。
私下里,尼克松还向阮文绍许诺:
为确保巴黎协定能得到切实遵守,我向阮文绍做出了两项保证我们将继续提供军事援助以保持力量平衡我们将对北越违反和平协定条款的举动做出迅速反应。(《尼克松回忆录》)
谁知阮文绍软硬不吃,并在私下表示,要竭尽全力拖延协议签订。
这让尼克松很下不来台,考虑再三,他决定撕破脸皮,1973年1月6日,他在信中给阮文绍下了最后通牒:
因此我义无反顾地决定于一九七三年一月二十三日草签协定,于一九七三年一月二十七日在巴黎签署协定。
我将这样做,如果必要的话,单独这样做。如果出现那种情况,我将不得不公开说明,你的政府阻碍和平。后果将是无可避免地立即中止美国的经援和军援,这将是你们政府的人员变动所不能阻止的。
并要求在1月17日晚以前给予答复。
其实对南越和阮文绍来说,美军是否撤出南越已不是最重要的问题,之前美军在越南的作战证明即使他们出动几十万大军直接下场也无法消灭北越。美军不可能在越南长期维持大军,但只要不切断援助,南北越分治就能维持下去。
所以阮文绍的目的也就是和美国讨价还价,尼克松当然也清楚,为了安抚南越,美军在协定生效前对南越进行了两次代号为“加强”、“再加强”的大规模援助,共有700多架飞机,500门大炮和400辆坦克。
得到了美国两次大规模援助和尼克松的承诺,阮文绍吃下一颗定心丸,觉得还比较满意,南越终于在协议上签了字。
到1973年4月,南越拥有71万正规军,52万民兵,还有10万人的空军和海军,看上去是一支庞大的军事力量,任何人想要进攻南越,恐怕都要考虑一下后果。
阮文绍和南越政府没有想到,尼克松和美国政府都忽悠了他。
协定签署后,一转身,美国就把南越给抛弃了。
怎么抛弃的?
除了美军撤离,最主要的就是减少了两项援助: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
协定签署4个多月后,在国会影响下,尼克松签署了一项法案,其中规定如下:
根据此项法令拨付的资金不得用于美国军队在柬埔寨、老挝、北越、南越境内或上空以及在柬埔寨、老挝、北越、南越海岸进行的直接或间接的军事行动。自年月巧日起,根据其他任何法令拨付的资金也不得用于此目的。
这个法案一签,意味着北越一旦放手对南越进攻,美国海陆空三军将不得再次插手,哪怕间接插手也不行。
不光如此,美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过:停火后要在一对一和特点与性能相同的基础上,更换南越军队毁坏或损耗的所有武器弹药和战争物资。
这一承诺也被国会毫不留情拒绝了。不光是拒绝更换武器,美国国会还开始削减对南越的军事援助金额,1973-1974财年,政府提出的数字是16亿美元,国会大笔一挥,批了10.1亿美元,考虑到1974年南越高达65%的通货膨胀率,这个数字还要比原来的购买力再打个七五折。
对比一下,1972-1973年度,这个数字是22.7亿美元,也就意味着南越的武器和战争物资开始紧张。
但这对南越而言并不是最糟糕的,因为还有1974-1975财年预算,这一年度援助消减为7亿美元,在这7亿美元里扣除掉一些项目的开支,实际给到的军援数额不到5亿美元。
算上通货膨胀,这个援助价值只相当于两年前的四分之一。
事实是,如果美国的军援能维持一定规模,南越是不至于如此摧枯拉朽就被干掉的,基辛格也承认:
他们(南越军队)直到援助削减前做得都很好…然后军火削减了,士气也消沉了。再然后他们放弃了一些据点,士气也更为消沉了。
南越政府许多人无法理解美国这种思维,不管是在协定里还是私下,美国和尼克松都承诺维持对南越的援助,怎么一转身就出尔反尔了呢?
南越后勤指挥部副司令范其鸾说:
美国在战争上花了1500亿美元。但是我们在1972年之后,每天花在越南共和国军上的钱只有大概150万美元。如果你考虑到这是在支持一支100万人的部队,就会觉得这是很少的,平均一个人每天仅仅花费1美元。
你说,这个仗还怎么打,阮文绍无可奈何,他在电视广播里说:“经济援助被削减了,军事援助被削减了,我们没办法打了。”
美国缺钱吗?当然不缺,1973年美国还给了以色列20亿美元,1976-1980年,以色列得到112亿美元的援助,埃及也拿到了36亿美元。美国不愿给南越援助,只是不想再和南越发生实质性联系了。
更加令阮文绍绝望的事发生了——尼克松下台了。
由于水门事件被踢爆,尼克松不得不宣布辞职,这下阮文绍傻了眼,尼克松答应的承诺没能兑现,这下换了个福特上台,南越还能好得了?
这就有点像周星驰版的《鹿鼎记》里演的一样,海公公海大富前一秒还把韦小宝护在身后,大言不惭:除非我死掉,她(太后)不可能伤害到你一根毛!
下一秒,海公公就挂了…
阮文绍差不多也是这么个待遇,尼克松的私下承诺,福特不必受此束缚,连带基辛格也有了理由,他说:
如果不是由于水门事件引起权力的崩溃,我认为我们本来是会成功的。
基辛格的话只是政客的托词,尼克松的表现已说明了一切。
1975年1月6日,北越取得了福隆战役的胜利,完全占领了整个福隆省,这是在越南南北战争史上北越第一次完全夺取南越的一个省,其军事意义和政治意义都是巨大的。
但是美国并没有向尼克松所保证的那样,“对北越违反和平协定条款的举动做出迅速反应”。
阮文绍在福隆陷落后就经常谴责华盛顿背信弃义,有一次他说“如果他们美国给全额的援助,我们就会守住整个国家,但是如果他们只给一半,我们就只能守住半个国家。”阮文绍的话道出了美援与南越存亡之间的相关性。
在得到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大力支援下的北越面前,美国的援助力度的确与南越的防御能力形成了正比。
福特上台之初,为了安慰南越,还给他写过一封信,向他承诺了美国政策的连贯性,保证会继续履行尼克松的承诺。
但是福特的努力是微不足道的,1975年初,西贡的形势已经十分危险了,福特在3月12日请求国会批准向南越提供3亿美元拨款,第二天就在国会被否决。
4月10日是福特最后一次努力,他提议向南越提供7.22亿美元军事援助和2.5亿美元经济援助,但这个提议根本没有进行表决。因为这时北越已取得岘港战役的胜利,越南大势已定,再给援助相当于把钱扔给北越,这个提议根本没有意义,只是作个姿态而已。
那么,美国的抛弃给南越造成了什么实质性影响呢?
直接表现就是南越军队在战场上弹药不足,火力下降。
负责南越后勤的范其銮这么说:
1974年,援助下降了50%,而冲突却上升了,几乎增长了一倍。与此同时,50%以上的援助用在弹药上了。但是购买弹药的美元数额的下降并没有反映出实际的下降。实际上的下降更厉害,因为在1974年黄铜的价格上涨了20%。
到了1975年2月,即北越向南越发动三大战役之前,南越主要弹药库存己跌至可供60天使用这一安全标准之下。5.56mm步枪的弹药可用31天,杀伤手榴弹可用25天,手榴弹可用29天,60mm迫击炮弹可用27天,81mm迫击炮弹可用30天,105mm榴弹炮弹可用34天,155mm榴弹炮弹可用31天。
即使作战频率保持在年年底的水平,南越的弹药也将在1975年5月耗尽。
弹药储备量的下降就影响到南越部队对弹药的消耗量。在1972年,南越部队每天平均每门迫击炮打发2.8炮弹,105mm榴弹炮为25发,155mm榴弹炮为16.2发。
1974年7月至1975年2月则下降到1.1发、6.2发和4.9发。南越军队在1975年可供使用的弹药还不到1972年的三分之一。
到了1974年夏,每个南越士兵每个月只能使用85发步枪子弹和一个手榴弹。
美军在越南按照自己的模式来训练南越军队,南越士兵对此已经习惯,对于他们而言已经习惯了美军现代化的作战方式,突然没有了强大的火力优势,没有随叫随到的炮兵火力支援和空中支援,在没有机械化运输工具的情况下去战斗,简直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
南越军队没有相应的经验,也没有时间去适应。
对此,基辛格说:“我们也许不应该以我们的方式来训练他们南越军队,但是我们这样做了,而且现在已经是他们的作战方式了,去改变这将成为灾难。”
南越军队已经习惯了美军的作战方式,而他们在援助减少后却无法克服这一点。
当然,除了弹药问题,还有武器、燃料、零部件、药品、衣物、粮食等问题。总之,没钱什么事都办不了,南越军队收入大幅降低,南越士兵往往是家庭顶梁柱,需要靠军饷来养活一家老小,待遇下降的后果是很可怕的。
为了生活,每个月有1.5-2万人开小差去照顾他们的家庭在整个南越部队中,至少有万人与他们的长官达成协议,出去做工挣钱,维持家庭生计。
我们有句古话“皇帝不差饿兵”,待遇得不到保证的军队是没有战斗力的,连吃败仗就是情理之中。
经济援助比军事援助也不遑多让,在22年里,美国向南越提供了85亿美元经济援助。平均一下,这要占到南越每年GDP的四分之一,那么可以想象,经济援助下降后,对南越的社会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打击,造成的结果就是失业率上升、物价上涨、通货膨胀、经济失衡。
并且,南越政府向来有自身的弊端,比如官员的腐败、将领的无能,在美国巨额援助覆盖下,这些问题暂时被掩盖,一旦被美国抛弃,问题就随之暴露且被放大。
那么再对比一下,北越能速胜,同样离不开大国的援助。
相比南越,北越其实更加依赖援助,试想一下,1972年3月北越的复活节攻势惨败,损失超过10万人,放到哪个国家这都是巨大的打击,没有外部援助,北越如何能在短时间内缓过来。
北越的援助主要来自社会主义阵营。
虽然在1973年巴黎协定签署后,苏联对北越的军事援助也一度下降,但不久后苏联就再次加大了对北越的援助。在1974年,苏联向北越提供了“一整套的新一代武器”,包括了新式主战坦克、130mm火炮和ZSU自行高炮等。
这个援助在1972年和1974年达到两个峰值,相对应的是1972年北越发动的“复活节攻势”和1974年北越的加强进攻。
北越的胜利,与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不间断的援助是分不开的。从货币上来计算,北越75%的军事装备来自苏联,85%的油料也来自苏联。
除了军事援助,还有大量经济援助。根据苏联自己统计,二战后到1977年1月1日,苏联在越南达成的援建项目有245个,大多数项目的时间都在1964年到1977年之间。
1973年7月,苏联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它联合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宣布:战争期间给予越南的所有援助现在全部考虑变为无偿援助,这就是表示战争期间予北越的所有贷款全部变为无偿援助。
在苏联历史上,这是极其罕见的。
以上能看到,越南南北战争是现代战争中一场非常特别的战争。
如果没有外部力量,越南的南北战争可能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也可能是一场你来我往的攻坚战,但这只能是一场没有飞机、导弹、坦克、大炮等先进武器,不受世界各国关心的低水平局部战争。
南北双方谁要是说自己能速胜,恐怕谁都没这个把握。
北越在1968年的春节攻势和1972年的复活节攻势中遭受惨重损失,要说它在1973年就能恢复攻势,然后在两年内就统一越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里面,除了北越坚决的统一决心,来自外部的援助必不可少。
而惨遭美国抛弃的南越,完全是在美国坐视下崩溃,基辛格在1974年9月的会议上对福特说:
我们认为北越正处在是否决定采取军事路线的边缘,(援助)削减到如此程度,我们鼓励了(北越)军事行动。
对比一下时间线,北越此时确实正准备采取全面攻势,并制定好了两年的战略计划。
南越亡国在即,阮文绍不肯陪绑,他在北越军队打到首都西贡前夕辞职,发布演说时他声泪俱下,在辞职文稿中痛斥美军在协定后不顾南越死活,而且在自己访美后出尔反尔,没有援助越军,导致越军溃败。
阮文绍的痛骂有为自己开脱责任的因素,但就美国这件事上,他基本上说得没错。
虽然美国言而无信,对它的国际形象造成一定影响,但对于讲究现实主义的美国而言,这并不算什么,一切都是国家利益使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