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德国留学(一):先决条件_风闻
流德小范-2021-01-16 08:39
来德国留学多年,夜深人静的时候想想,确实后悔。再想想,如果没来,我大概率也会后悔。作出重要的人生决定后,如果发展不顺,就会想当初如果我选择了另一条路…….就像红玫瑰与白玫瑰一般。如果有人愿意来欧陆留学,尤其是德国,或许我可以给一点点人生经验。
第一个先决条件是经济基础。先说结论:注意!对很多人来说德国留学或者说欧陆留学的经济负担是可以承受的。我自己家里经济条件一般,母亲是中学实验教师,父亲是下岗工人,在某公司干些杂活,没有兄弟姐妹,家里收入差不多是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差别不超过5%)。现在在东德某大城市过着比较拮据的留学生活。在老观念里,自费留学欧美似乎是有钱人家的事,其实不一定。我们应该把美英和欧陆区分开,就像是区分海洋法系和大陆法系一样。在美英,高等教育是个人的事,搞教育产业化,收取高额的学费,要不然怎么会有桑德斯讨伐学贷问题。在欧陆,高等教育是国家和社会的事,是关于社会人口质量的问题,高等教育是社会福利,不要学费。每学期收割两三百欧的注册费,和我国内在211大学的学费相当,而且,交了注册费可以享受很多优惠,包括免费的区域交通。所以在留学中大头是房租,生活费和保险。德国的生活成本是比英美要低的。我在东德,房租略低,普遍在200欧到300欧,能享受独立的房间和公用的厨房和卫生间,独立的单人公寓一般400欧也能搞定。在柏林,汉堡或慕尼黑这些大城市,房租再加个50%到75%。在生活费方面,对于伙食,食物原材料并不算特别贵,猪肉价格比国内略高,牛肉比国内便宜,瓜果蔬菜可以按国内价格两倍算。出去吃会贵到心痛,如果自己多动手,200欧可以有肉有菜有小零食,周末聚餐打牙祭。在大城市这方面的支出增加不会超过10%。在扣扣索索的小范看来,衣物,通讯,电视费,零花,社交,杂物加起来应该不超过100欧。保险一般八九十欧,超出学业期限会大增到一百五到一百八。如果三年完成两年制的硕士学业,日常开销每月700来算(扣扣索索的小范是600),25200欧,也就是20万人民币足矣。来回机票,提前一两个月预定一般也就五六百欧,申请学校如果靠中介两三万人民币,七七八八加起来也就25万,比起去英美那真的很便宜。而且,可以领一个学期的400欧左右的奖学金(小范可耻地错过了,没有人告诉我),这个基本一半多的人可以申请到。然后还有节假日打工,时薪有八九欧。重要的是,强烈推荐打SHK(Studentische und Wissenschaftliche Hilfskräfte),这个是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帮教授或者企业完成一些的工作的小零工,可谓是学习实践两不误,还能提前认识产业,时薪9到10欧,一个月工作三十多小时,拿个三百多欧(超过450欧要交各种税,人事一般会控制在不超过400欧),也是美滋滋。还有,如果是搞个非强制实习,每个月可以拿一千多欧,实习一个学期,也是挺好的。甚至某些打工党,代购党和创业党的据传闻还能是小有积蓄,那就不是讨论范围内。所谓丰俭由人,在德国留学的经济条件门槛并不算高。
第二个先决条件是学习能力。在我国,高等教育往往是严进宽出,在欧陆是宽进严出。我朋友曾经读过预科,参加德国高考,从本科开始读,吐槽那些大一学渣,连个复杂一些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都无法配平。在德国大学,有一些隐形的门槛,比如:要求在第一学年修足够的学分,然后,就会有很多学渣就在一年后被淘汰了;第二第三学年在大学科转向小专业方向时,院系会优先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好的学生的志愿选择,甚至某些专业会拒绝成绩不达标的学生入学;研究生要求本科平均分到达2.5(差不多80分);存在一些及格率比较低和平均成绩很难看的杀手课,如图,第一门课48人有20人不及格,第二门课只有一人参加考试并拿了4.0(相对应60分),第三门6人考试1人不及格,第四门考试8人考试3人挂科,平均都不超过3.7(约65分)。
最可怕的门槛是补考政策,一门学科只允许挂两次。一次挂科后有些有在假期结束后补考,有些等来年一起考试,如果挂科两次,不仅仅意味着又再拖一年,而且是只剩下最后一次机会,如果第三次挂科,表示大学认证该学生在这个科目上缺乏学习能力,学生在全德国范围内无法再次学习这门课,如果这门课是专业必修课,在整个德国都无法从这个专业毕业。如果可以转专业还好,可以转到避开这门必修课的专业,如果不能转专业意味着整个留学计划失败。小范有个师妹,在某必修课上连跪两次,最后是一个学期只学这门课才过的。小范这门课考了4.0,当时还愤愤不平,现在发现,老师待我不错(Samina模块上又督导我的报告,然后在研讨会那天放我鸽子………)。幸运的是,我除了一门选修课,都是一次通过。据德国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中心的2016年辍学研究,仅仅在本科,德国应用科技大学辍学率是27%,大学是32%。而在数学和自然科学领域,两个数据达到42%和39%。学渣会被学业反复吊打,体验极差。
第三个先决条件是心理素质。没错!是心理素质!德国留学需要自律和执行力,有拖延症的同学就比较麻烦了。德国的大学生管理就是放羊,没有实质的督导,老师和学生会只提供咨询。没有班级的存在!要自己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要自己算学分,要自己找实习,要自己找房子(学生公寓要自己申请还不一定有),一切靠自己,常常搞不好错过一些课程,就要再拖一年,所以很多的朋友两年的学制常常三年乃至四年完成(也有大学学制安排不合理的锅)。我在找实习时不太顺利,然后就多等了三个月,最后误了一个学期。考试要注册才能考试,并且可以在考试前退考试,所以有很多学生(包括我)如果觉得没准备好就会退考试,结果就少了孤注一掷的勇气和决心,然后……..拖………当然有些真正的猛士敢于冒着挂科的风险,就比如我师妹。乐观,开朗和平和往往被忽略,但务必务必务必要保持。如果出现心理问题,一定不能忽视,我身边就有两个想不开轻生的留学生例子。我是以语言学生的身份开始留学,奈何德语学力不足,我们大学的入学德语考试又是一学期一次,我参加了的那两次通过率都只有三成出头,并可耻地两次考试失败,然后语言学生签证又快要过期了(再不过就要被驱逐回国了),当时在朋友家阳台,想跳下去的心都有了……..在留学过程中,有各种孤单,想家,还有巨大的同龄人压力(仅仅就学业,朋友的女友英国硕士毕业,他还和我拼德语考试)。由于经济门槛低,很多和我一样的工薪阶层的子女在德国留学,一旦学业不顺,我们就要面对不断延宕的学业导致更多的资金和时间的损失,还可能有巨大的沉没成本(对我们而言)。很多人都是压力山大,有次朋友聚餐聊天,四个人里面有三个人(包括我)都说自己有多次在梦中因为留德哭过的的经历。就我而言,我遇到了语言考试多次不过,事故导致差点流落街头,学业多次延宕,与德国人交流不来(德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简直是两种语言),经济压力和巨大的同龄人压力。感谢我的家人和朋友,我遇到挫折后常常自闭,多亏了身边的朋友鼓励我,在荷兰留学的小伙伴通过学校学长找到我并开导我,把父母送黑名单后表妹表姐来找我,差点流落街头的时候朋友收留我。对很多留德华来说,留学经历就是一波波的挫折,心理建设是必须的。
以上是我认为的留学德国的三个先决条件。受限于我个人认知的局限性,或许并不全面。如果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写这篇文章,一个是满足自己的倾诉欲;再次是希望能够帮助到那些准备留学的家庭;最后是因为观网平台上出现了一些言论,这些言论对留学生和旅居外国的人似乎有些许偏见,让我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希望发表这些言论的人能够通过我的文字(如果反响好的话,应该还有后续)对留学生群体有些新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