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洗消毒液能代替肥皂吗?感染科专家:11种情况必须用水洗_风闻
推医汇-汇聚健康行业资讯,推动学术交流。2021-01-18 16:35
由于疫情的关系,在家用普通洗手液,出门随身携带一支免洗洗手液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常态。
免洗洗手液有什么功效?
通勤外出,很多人必备免洗洗手液,但你知道这些产品真的有“杀毒”功效吗?
两种含氯类对新冠病毒无效
免洗洗手液中经常有含氯产品,主要以苯扎氯铵和醋酸氯已定为有效成分。氯己定又叫洗必泰,属于低效消毒剂,杀菌效果好,在消杀界占有一席之地,可以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致病性酵母菌和医院感染常见细菌。但李红珠说,此次疫情中,氯己定是被官方盖章的无效成分。
苯扎氯铵可以消灭病毒,但针对新冠病毒没有证据显示有效。这两种成分对细菌有效,但对新冠病毒无效。
植物类抑菌是噱头
椰子油、西柚籽提取、茶多酚、草莓、柠檬、柑橘……一听到“植物提取”,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纯天然、安全、放心”。在众多消杀产品中,这类免洗洗手液占比很大,以此为宣传卖点的商家也大有人在。
李红珠说,这些成分只能让免洗洗手液的味道更好闻,增加手部保湿,起到一定清洁作用,但几乎达不到除菌效果,更别说病毒。仔细观察,很多产品的执行标准其实是“卫妆准字”,更接近化妆品。产品包装上“除菌”“抑菌”的字眼不过是宣传噱头。
消毒、灭菌、抗菌、抑菌有标准
包装上标的灭菌、消毒、抗菌、抑菌等字眼,大致可以分为“能杀死细菌”和“不能杀死细菌,但能防止细菌滋生繁殖”两个类别。
“能杀死细菌”的是灭菌、消毒字样,“不能杀死细菌,但能防止细菌滋生繁殖”的是抗菌和抑菌字样。需要注意的是,在消毒学消毒级别上,没有杀菌这一级别,国家标准也没有“杀菌”“杀毒”术语之说,往往是大众口语化表达。
我国消毒抑菌类产品,一律归属卫健委管理,无论民用和医用,都必须符合卫健委相关法规要求。主要是《消毒技术规范》和《消毒产品标签说明书管理规范》。没有经过卫健委认可的CMA检测机构检测,达到上述规范要求的产品,不能宣传自己的消毒抑菌功能。
按照2003年颁布的《消毒技术规范》:
消毒: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病原微生物,使其达到无害化的处理。消毒的要求是杀灭对数≥5(相当于杀菌率大于99.999%)才能评价消毒合格。
灭菌:杀灭或清除传播媒介上一切微生物的处理。灭菌的要求是杀菌率需≥99.9999%。
抗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细菌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抗菌的要求是杀菌率≥90%即可评价有抗菌效果,杀菌率≥99%,判为较强抗菌作用。
抑菌: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抑制或妨碍细菌生长繁殖及其活性的过程。抑菌的要求是抑菌率≥50%~90%,判有抑菌作用;抑菌率≥90%,有较强抑菌作用。
“卫消证字”是首选
免洗洗手液有“卫消证字”和“卫妆准字”,从功能上看,“卫消证字”的洗手液在杀菌抑菌方面的功效更胜一筹,建议消费者选择这一类。酒精浓度一般要超过60%,如果能添加一些氨基酸、透明质酸、芦荟、维生素E衍生物等成分,可对手部皮肤起到保护作用。
使用时,取一枚1元硬币大小的量,像洗手一样覆盖全部手部皮肤,揉搓1分钟,自然风干,建议洗完手擦干后,再涂上一层护手霜。
11种情况必须用水洗手
很多人随身携带手消毒液,需要时随时挤出揉搓。但不应该忽视的是,流动水和肥皂洗手永远是无法替代的,也是去除手上沾染的病原微生物的最佳方式。虽然含酒精手消毒液可杀灭绝大多数已知的病原微生物,但它不能清洁手部,且对艰难梭菌、隐孢子虫、诺如病毒、某些肠道病毒等无效,因此洗手至关重要。
有些情况,只能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1.准备食物之前、期间和之后;
2.吃东西之前;
3.照顾呕吐或腹泻病人前后;
4.治疗伤口前后;
5.如厕后;
6.换尿布后或是给用过卫生间的孩子清洁后;
7.接触动物、动物饲料或动物粪便后;
8.处理宠物食品后;
9.接触垃圾或化学品后;
10.手明显脏污或油腻时;
11.接触难辨梭状芽胞杆菌、诺如病毒、隐孢子虫、某些肠道病毒感染的患者后。
一套正确的“洗手法”
洗手前,应先将手浸湿,再用洗手液或肥皂搓洗,让泡沫覆盖手的各个部分。可遵循“7字诀”:
内(洗手掌),掌心相对,手指并拢相互揉搓;
外(洗背侧指缝),手心对手背,沿指缝相互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夹(洗掌侧指缝),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沿指缝相互揉搓;
弓(洗指背),弯曲各手指关节,半握拳把指背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大(洗拇指),一只手握另一只手大拇指,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立(洗指尖),弯曲各手指关节,把指尖合拢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双手交换进行;
腕(洗手腕、手臂),揉搓手腕、手臂,双手交换进行。
最后,用流水反复冲洗半分钟,直到手上没有滑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