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的产业发展的秘诀其实是拿得起放得下,很像风投机构_风闻
红旗依然升起-不在其位,不谋其政2021-01-18 09:33
【本文来自《这个我慧:“最强风投城市”合肥,如何“赌”成新一线?》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合肥国资的产投做的成功很大程度是把**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做的很好。**合肥早先的工业上规模的就是家电和汽车产业(江淮、合力)。按理说这种支柱产业和就业大户是一点要保住的,但是合肥思路不一样,合肥本地家电业的双子星荣事达和美菱都被合肥市爽快的卖掉了(现在的荣事达只做厨房电器了,和以洗衣机起家的那个不是一回事)。
其实在2000年左右时候这两个品牌做的是相当好的,合肥也是靠着这两个企业为平台才发展了家电产业链,形成家电生产聚落的。不过2005年前后家电行业竞争加剧,尤其是珠三角民营企业开始打价格战后,当时合肥政府没有浪费太多资源去支持本地家电品牌,而是先是把美菱卖给了四川长虹,之后又把荣事达打包卖给了惠而浦。这么一来工厂和就业依然都留在合肥了,烧钱打价格战的包袱丢给别人,还盘活了一笔现金简直是血赚。
国内有一些城市拿得起放不下,觉得地方大型国企是经济的支柱、害怕国资保值增值的绩效完不成、觉得十几万人的饭碗“大到不能倒”,故意无视国资难以在竞争性行业生存的现实一直给贷款、搞股改(增资),消耗有限的地方资源给企业续命,反而地方经济发展都被拖累了。
能及时做业务收缩回笼现金的不光是家电行业,合肥国资2011年就退出了房地产行业,把国企的闲钱聚集起来做产业投资,并把产业投资和城市建设投资分开(合肥产投、合肥城投),因为城建投资的回收期很长,产业投资独立出来才能专款专用并把钱流动起来。手里有了钱,合肥又不缺地,工业快速发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另外从2020开始的合肥国资也开始撤出乘用汽车了。虽然汽车工业是合肥的经济支柱,但合肥乘用车底子毕竟比不过周边的南京杭州武汉,就算芜湖郑州等地在汽车领域下的本钱都比合肥足。这几年造车的竞争压力太大,与其等到出现危机后拖累大局,还不如现在就把风险甩给大众,不但35亿现金落袋了,另外还得到大众200亿的追加投资承诺,本地的汽车工业反而更强。
至于加码蔚来汽车主要是因为它是新能源车企,而且蔚来和江淮合作这么多年合肥产投对他知根知底。反正蔚来是市场化运作的上市公司,在低谷期拉蔚来一把,过几年把股票一卖,白捞一个新能源企业总部还能赚一笔快钱,何乐而不为?未来合肥需要投钱的地方还很多,像是专业软件、碳化硅、MRAM、microLED等行业现在才刚崭露头角,但和合肥的现有产业紧密相关,趁早卡位投资几个龙头企业,合肥过几年又能“赌”赢一次。。。。
不难看出,合肥产投的思路很像风投机构,他们不但能把钱砸给好项目,也很在意每个项目的变现退出,一般的政府部门根本没有投资界的专才,能做到这两点其实是非常难的。我猜测精打细算是合肥从苦日子带出来的好习惯。在国家有钱了,很多人无法想象在2000年左右安徽财政有多困难。那时候安徽地方公务员很多人工资都发不出来,省一级直到2005年左右财政赤字才勉强达到安全水平,没有什么财政结余的。
当时的合肥国资委更穷,合肥的国企缴不上来利润,合钢连年亏损、合肥商业银行坏账成堆(改组徽商银行的时候还要向政府员工搞股权融资补充流动性),钱既然不够就想方法集中力量和增加流动性呗,10个亿的投资如果回收周期只有1年,那累计投资额和回收周期10年的100亿是一样的。靠着极高的资金使用效率,合肥才能在中央支持很少,政府债务率全省最低的同时,把新兴产业发展的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