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一盔一戴”了没?2020年江苏这个举措每天都在拯救生命_风闻
觉醒的煎饼-生活在苏州2021-01-18 07:51
20210118
今天你出门骑电动自行车戴头盔了吗?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江苏各地逐渐开始实施骑乘电动自行车强制佩戴安全头盔的措施。例如苏州就是从8月1日开始的。现在街头骑电动自行车不戴头盔的情况几乎绝迹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做到了‘一盔一带’。全社会各个群体在立法,普法和执法多个维度上付出了巨大的共同努力,现在半年的时间过去了,我们可以试着分析这一政策的出台的背景和它带来的巨大的社会效益。
一. 先让我们看下交通事故方面的最近几年的统计数据
(2012-2018年。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官网)
2012-2018年江苏省交通事故量和同比降幅
可以看到交通事故数量经历了先降低又有所抬头然后继续下降的过程。同比降幅的趋势线几乎是水平的,可见要降低事故数量的难度之大。
2012-2018年江苏省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直接财产损失
每年的死亡人数都在4500人以上,趋势是逐年缓慢下降,但幅度并不大。受伤人数则在一万人以上,但是降幅更大些。直接财产损失也是曲折下降中,也基本都达到了六千万元以上。这里还不包括人力伤亡所带来的潜在社会损失。
一句话版本:在2012年到2018年之间,江苏平均每天发生36起造成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死12人,伤32人,直接财产损失17万元。每年有近两万个家庭遭遇交通事故伤亡。
二. 如果我们要尽可能地降低交通事故的伤亡和损失,方向在哪里?
以死亡人数为例:
交通事故死亡人数(N)=交通里程(L)x 交通事故发生率(R) x每次事故死亡人数(A)
那么在交通里程L稳定上升的趋势之下(社会经济越发达,物流量人流量越大,这个L值必然是越来越大),必须把另外两个因素--交通事故发生率R和每次事故死亡人数A降的更多,才能达到降低交通事故死亡人数N的效果。
下面借助2019年江苏交通事故的细分数据,找到方向。
(说明:交通事故数据和车量保有量来自网络,最后三项数值:保护措施,行驶里程和行驶速度只是为了做对比而提出的模拟值,用作定性分析)
可以看到在所有的交通事故类型里(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电动自行车的特点是:保有量最大;日常行驶里程短;保护措施最弱(毕竟是肉包铁);每次事故受伤人数,死亡人数与摩托车接近;
和摩托车相比,电动自行车的车速更低,但是每次事故的死亡和受伤情况却十分接近。说明(电动自行车的低速x弱保护措施)这个组合的效果 并不好于(摩托车的高速x中等保护措施)这个组合的效果;是不是有点意外?而且电动自行车的事故量达到了摩托车的两倍之多。可能是由于电动车的使用里程更多。
和汽车相比,电动车的保有量虽然大了一倍(4000万vs 2000万),但是在行驶里程远低于汽车的情况下,电动自行车的事故死亡人数还是达到了汽车的6分之一,受伤人数更是达到了将近汽车的2分之一。说明电动自行车的事故发生率更高,而保护措施弱更加放大的受伤机率。
分析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了:电动自行车是交通事故里的短板,要想降低伤亡和损失,我们就要把它补齐。
那为什么选择了头盔呢?
电动自行车保护措施弱 ---》强制戴头盔提高防御力,降低每次事故的伤亡人数;
电动自行车事故发生率高 ---》加强交通执法提高守法程度,降低事故发生率;
戴头盔的人越来越多 ---》集体守法程度上升;
伴随着我们戴头盔的比率的上升,相应的其他的交通违法行为也在减少。这就是社会心理学上的‘破窗效应’。原来不戴头盔,随意闯红灯等等的做法,随着越来越多人戴上头盔,无形中也给众人带来了正面的影响,减少了其他违规行为。恶性循环就此被打断。
一句话版本:戴头盔增加防御力,还加了个集体遵纪守法的buff。
三. 那么实施半年以来,一盔一戴的效果到底如何呢?
根据中国青年报1月10日的报道, 2020年在率先实行强制佩戴安全头盔后,江苏省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数同比下降40%,死亡人数同比下降30%。
按照上面2019年的事故数据和2020下半年的降幅数据推算,一盔一带的实施可以挽回两百多人的生命!相当于每三天拯救两条人命。
((1-40%)x(1-30%))x 539约等于226)
这还是在2020年中才实施了半年的前提下,就做到了这么大的降幅。预计2021年的电动自行车的事故量和伤亡量还可能更进一步降低。
为了你个人的安全,还有身边人的幸福,请你和我们一起做好“一盔一戴”。
你所在的地区开始实施‘一盔一带’了吗?效果如何?期待与你在评论区相遇。如果觉得本文可能帮到你身边的人,请随意转发分享。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