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臊子干拌和油泼面中的儒家思想_风闻
瑶光-2021-01-19 17:18
关中是中华大地较早开始种植小麦的地区。八百里秦川的肥沃土地,加上适宜的气候,使关中产的小麦颗粒饱满、品质极高。这样的小麦磨出来的面粉非常筋道,特别适合做各种面食。优质的原材料加上关中人民的巧思,使关中地区的面食种类异常繁多。这其中最常见的莫过于肉臊子干拌面。筋道的扯面和青菜一起下锅煮熟捞出,搭配上荤素臊子,再调上盐醋,最后少不了一勺油泼辣子。这样一碗面,荤素搭配营养均衡,而且非常顶饱,深受关中地区广大劳动人民的喜爱。
关中地区除了小麦之外还有一样颇具特色的物产,这就是辣椒。关中地区的辣椒,辣味不似云贵川湘地区的辣椒那么重,但是却有一股独特的香气。这样的辣椒烘干磨成粉,用热油一泼,辣椒的香味被滚烫的热油激发出来,在加上油的菜籽香,更别有一番风味。每次热油泼上辣椒面的一刹那,那股香气就会直冲鼻腔,使人难以忘怀。这样的油泼辣子,加上优质的小麦,形成了关中地区另一种常见的面食——油泼面。油泼面虽然配料不似肉臊子干拌面那样丰富,但那股独特的香气却勾引了不少老饕,成为他们的不二选择。
前日会友,适逢中午饭点,便一起去吃面。我落于俗套,点了最常见的肉臊子干拌面。而友人则禁不住油泼辣子香气的诱惑,点了油泼面。吃饱喝足之后继续东扯西谝,倒也不失惬意。
及至黄昏,也许真是油泼面里少了那三四个黄豆大小的肉丁,没有肉臊子干拌面顶饱,友人竟先觉着饿了。于是友人对于中午没吃肉这件事耿耿于怀、愤愤不平,开始不停絮叨我与他在午饭时的待遇差距。我与友人相识已二十年,早已褪去了世俗的繁文缛节与正经客套,相互戏谑调侃是常事。他因为少吃两块肉而声称存在待遇差距,不过是一些戏谑之言。
我虽不甚介意,但对于他的不停絮叨也不胜其烦。于是我假装一本正经,对其说道:“这个世上人与人之间本来就不平等。如果世上人人都像你这般为了一点细微差别就心怀愤懑,那这个世上早就乱了。你应该向孔丘的那个最得意的弟子颜回学习,安贫乐道、安分守己。肉在古代非常珍贵,只有贵族才能经常吃到,平民日常根本就没有资格也不可能吃到肉。你作为一个平民,要求吃肉,这就已经是僭越礼制了。你不应该对你没吃肉而感到不满,而是应该好好反思你自己,是否做到了克己复礼、老实本分。”
友人很不满,冲我嚷道:“乐个屁啊,道是啥?我咋不知道?道咋能使我快乐?你胡扯啥呢?”
我继续装作圣人模样,一本正经对其说道:“人有贵贱之分,这是天命使然。道就是各安天命,各守本分。这样不同贵贱的人才能做到和而不同,和谐相处。具体点说,道就是你是平民你不配吃肉。你得道了,明白了这一点,你就能克制自己的欲望而不会有非分之想,不会觉得没吃肉对你不公平。这样你就不会心怀不满,内心就会宁静安详,快乐才会油然而生。颜回能做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就是因为颜回得道了,明白了他不配追求荣华富贵,所以才能安分守己、安贫乐道。这就是你和颜回的差距。你要好好反省你自己呢!”
友人对我一脸鄙夷,反驳到:“你吃肉了,我没吃肉,你才在这大言不惭。要是反过来,我吃肉你吃不到肉,你能做到安贫乐道?你能做到克己复礼?”
此时我放下了假正经,一脸贱笑对他说:“我肯定做不到啊。我又不信儒家思想,我为啥要做到那些?但是我知道儒家思想的大道理就是能吃肉的人讲给不能吃肉的人听的。我今天吃肉了,所以就可以用儒家思想教育教育你这样没吃肉的人。你要是不服你找孔老二理论去。”
友人铿锵有力、言简意赅地回复了我一个字:“滚!”
这本是友人之间的戏谑调侃,起初我也只是对我的机变小小自鸣得意一番。不过回家静思细想,却也颇有所悟,找到了一个我以前没想明白的问题的答案。
孔门十哲七十二贤,颜回位居其首。历史记载中与颜回相关的内容甚少,也没有什么事能体现出颜回的能力。孔门弟子人数不少,有才干者亦颇多。子贡有经济之才。子有、子路有为政之才。子我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子夏、子游、子羽均颇具文采,开馆收徒,影响颇大。唯独颜回,没有什么才能,没有什么成就,遗留下来的只言片语也只能体现颜回的谨小慎微、迂腐懦弱。这样的人却最得孔丘喜爱,不得不令人心生疑惑。直到前日我用颜回忽悠友人放弃没有吃肉的执念,才顿时明白颜回深受孔丘喜爱且以立德之功获封复圣的原因。
孔丘、颜回身处春秋时期。其时西周初期建立的封建制度已经逐步瓦解,也就是所谓的礼乐崩坏。混乱之世自然有人思考终结乱世的大道,于是当时中华大地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孔丘开创的儒家就是其中之一。儒家与其它诸子百家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儒家对礼的尊崇。但是后世儒家很少明确说明礼是什么,导致一部分人误以为儒家所谓的礼就是讲文明、懂礼貌,彬彬有礼,谦逊客套。而事实上儒家所谓的礼就是西周建立的封建统治制度,包括分封制、宗法制,以及社会各个阶级衣食住行的等级限制。到了春秋时期,西周建立的封建制度无法延续。孔丘能力有限、学识有限,不能分析社会发展变化的原因,也提不出解决的办法,只能食古不化、冥顽不灵,追思史书中记载的王道仁政,恪守西周礼制。
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一个“王道哀,礼义废,政权失,家殊俗”的社会,要想恢复周礼,就如同把已经出生的婴儿塞回母亲的肚子,这纯粹是开历史的倒车,只是不可能实现的臆想罢了。
孔丘也知道不能生搬硬套,于是提出了“仁”的概念,用道德约束人的行为。所谓仁者,核心也,用果仁这一本意指代贵族。果仁外包裹的坚硬外壳就是礼,是严格遵循的等级制度,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为治者与被治者。硬壳之外的果肉就是庶民。果肉用其所包含的营养滋养果仁,使果仁发芽成长。同理,庶民也要心甘情愿受剥削受压迫,用其辛苦劳动所得供奉给贵族享用。在这一基础结构上,孔丘赋予了“仁”的道德概念,即“仁者爱人”,也就是号召贵族关心爱护庶民以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孔丘自身作为贵族,也以身作则,成为贵族的道德典范。
但是关系是双向的。要想消弭矛盾,除了约束贵族,更重要的是要管住庶民阶级,使庶民阶级心甘情愿被剥削、被压迫。要实现这一目的,除了杜撰出克己复礼、安贫乐道的美德之外,还要给庶民树立一个鲜活的榜样。而这个榜样最合适的莫过于颜回。颜回的无能迂腐、安贫乐道,对孔丘的无限颂扬吹捧,以及无条件的服从,都完美符合孔丘对理想庶民阶级的想象。所以孔丘才会发自内心喜爱颜回,并称赞颜回的德行高尚。颜回之立德在于为庶民立德,与孔丘为贵族立仁相得益彰。所以颜回才能以立德之功获封复圣。
儒家的这套思想理论被吹捧得超凡入圣,实际上是狗皮膏药治癌症,纯粹忽悠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我尚且不能用颜回忽悠友人放弃对少吃三两颗肉丁的不满,而儒家思想可是要忽悠天下百姓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心甘情愿被剥削被压迫,这是何等艰难的任务!如果贵族阶级真能恪守仁道,使老百姓的日子还能过得去,那么还自罢了。如果贵族阶级为富不仁,社会到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地步,老百姓心中的熊熊怒火可不是一个颜回就能忽悠得了的。到那时一个王朝的覆灭就会成为必然。
也许这就是伟大领袖毛主席评价儒家思想“孔学名高实秕糠”的原因吧!